古人根据一年内太阳位置的变化和由此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顺序,将一年365天和四分之一天分为24段,反映了12个月内四季气温、现象学等变化。
这就是24节气,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如下: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鹭,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在漫长岁月的使用过程中,人们逐渐编排了便于记忆的24节气歌谣: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
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
“至”是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到来,夏至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