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油滴盏看这里!南宋建阳窑——金油滴建盏

宋代油滴杯是陶瓷中的名牌,在中国宋代南方建阳窑和北方河南黄岛窑、单店窑、陕西等地都烤过。

今天展示给大家的是一件南宋建阳窑金油滴建盏(珠阁藏)

(本篇着重介绍南宋建阳窑油滴盏的形成原理特征及文化历史审美价值,下篇文章再专门介绍北宋河南窑口茶盏,以及南北方茶盏的对比。)

“油滴”一词,是日本人创造的,目前为止没有发现在我国古籍有所记载。另有一说:“油滴”即宋代文献中所指的“鹧鸪斑”。

油滴盏的釉面密布着铁氧化物金属光泽的小圆点儿,直径从数毫米之微至针尖大小,形似油滴。“油滴”的形成其实是铁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却后以赤铁矿和磁铁矿的形式从中析出晶体所致。在黑色釉面上呈银白色晶斑者称“银油滴”,呈赭黄色晶斑的称“金油滴”。

建阳窑油滴建盏形成机理可以概括为浮萍机理:铁元素在高温下溢出釉面并三五相遇,拼合成团。

当窑温到达1300℃左右时,在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釉开始形成液相分离结构,釉主体相分离出富铁的另一相。在重力与表面张力等作用下,富铁相易浮在釉表面层,随着过程推移,浮在釉面的富铁相越来越多。这些富铁相形成的液相小滴就像漂浮在水面的青萍,能够在液面上漂游,它们随机而遇,三五成群,拼合成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包裹团。

包裹团一般呈卵状,因为在形成包裹团的时候温度高釉流动性强,受到拉力作用,所以形成的斑点呈椭圆状。若拉力过大,则会形成条纹状,即兔毫。

由于釉的流动性强,口沿部分往往釉较薄,颜色为黄褐色至浅黑色,而且比较干涩。盏外壁挂釉底部通常会有一圈积釉。

之所以形成油滴的颜色,有银白、褐黄、蓝、红、曜变…主要因为在铁的氧化物结晶析出时所处的温度和氧化还原氛围不同,以及铁的含量和状态的不同等,所导致。通过对存世建盏分析、研究,以及现代的创烧实验,曜变盏是最难烧造的,可以说用偶然天成来形容。其次是红蓝油滴,再其次是银油滴和金油滴。

在这里还要提及的是,油滴比兔毫烧造难度高,更名贵。所以有古日本《君台观左右账记》的记载:

“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

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

兔毫盏值三千匹绢。”

这样的“定价”其实可以看出,油滴的烧成条件比兔毫更为苛刻。

建阳盏一般选用含大颗粒石英胚胎,含铁量通常达8%以上,所以呈黑色。选择这种胚,主要是为了高温下不易变形。烧造建盏的温度高达1300℃,细胎承受不住高温,极易变形。同时胚中含铁,有助于油滴的形成,因为油滴即铁氧化物的结晶斑。

但有些建盏的胎呈褐色,并不是黑色,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外层胎被氧化,而内部胎体还是黑色的。

从建阳盏油滴的形成机理可知:一件油滴盏是在胎、釉、温度、氧化还原氛围等多重制约下形成的。走进古窑址,从那堆弃如山包的废品堆可看出,一件精品是大量残次品的基础上诞生的。一件窑变和器型、釉水都达到理想状态的建盏是多么难得。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