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关于周春芽我想说2021“艺术北京”全览(29):周春芽、杨永生、张大林、唐可

寂寞的人往往忽略那些安静的东西,但很多时候,就是那些安静的事物,但始终可以无声地在一起。(莎士比亚)。

它们似乎是生命的另一种诠释,沉默不语,却在静憩的外表下隐藏着充盈而精彩的内心。本期的“艺术北京”全览,我们便会在一些看似无法沟通的事物中,寻觅一份平凡的守望。



周春芽

与其当一个社会伦理学家,我更愿做一个正常人,说出正常人想说的话。我喜欢把那些掩藏在我们内心最底层而又最本质的东西干净利落地导引出来,画画就是过瘾!

——周春芽

世界之美,美在静止之时处处洋溢着岁月的含蓄。参差厚重的油彩总有着张扬而浓烈情感,无论是用涌动的它来定格生活还是思想,都需要一种超然的智慧与勇气。

周春芽,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后赴德国留学,在德国卡塞尔综合大学自由艺术系进修,现工作生活于成都、上海。


回过头的TT,布面油彩,2007


回过头的TT(局部)


周春芽的作品刺激又富有宁静感。有人在他的作品中读出了野性与欲望,有人则读出了人际关系中的诙谐与威胁,但对周春芽而言,其作品不过是他“文化性格及现实生存境遇的投射”而已。

周春芽持续观察着那些早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不同的细节在别样的视觉体验中显现出既熟悉又陌生的交叠感,同时,也完全印证了他对于自己作品的论断:我不是表面上所呈现的想走一条传统的路子,我想关注的还是当代社会中的人性和自然,它们及它们之间的互动状态是经久不衰的题材。


太湖石,布面油画,1999


太湖石(局部)


杨永生

杨永生,1991年毕业于央美附中,后在央美进修多年,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绘画系教授。

杨永生以动植物为主线,巧妙地吸收了中国画的审美,并结合中国民间美术的形式,用油画表达了中国画的内容与情怀。他在创作中直接选用民间花窗、花板等材料,再重新绘制原有的图画,并以陶瓷石膏填充、上色。

摆件·铁鱼,木板综合材料,2020


摆件·铁鱼(局部)


杨永生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他对画中静物的生动性表现以及不断演变的把控能力。尽管这一张张静默的油画只能代表着杨永生的过去,但它们也似乎以某种方式揭示了他想要继续前进的企望。


果蔬·石榴2,木板综合材料,2021


果蔬·石榴2(局部)


果蔬·蟠桃2,木板综合材料,2020


果蔬·蟠桃2(局部)


张大林

绘画是一件很难的事,只有激情是不够的,它需要才气和智慧。而要出精品、极品,则更需要大情怀、大智慧。

——张大林

张大林,毕业于青岛大学美术学院,后进入央美三画室研修。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其作品多次被国际、国内藏家收藏。


年年有余,布面油彩,2014


年年有余(局部)


通过个人化的表达方式,张大林将生命的个性融于画中,满含情感的笔触蘸满了饱和的色彩,不仅映现了他所观察和体会到的自然景观,也同时完美展现了其真实的创作感念。在张大林的眼中,自然早已不是静止的物象,而是他心中的诗歌。


  • (请顺时针旋转屏幕90°以获得最佳观赏角度)


鱼戏荷动,布面油彩,2010


鱼戏荷动(局部)


鱼戏荷动(局部)


唐可

当凝视一物时,一切将随之而来。

——唐可

唐可,毕业于四川美院油画系,现生活工作于成都。毕业后,他在迷茫中被画廊里的作品唤醒,并重拾画笔。他的绘画经历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彩色人群、古画山水、素描风景、果蔬系列。显然,本届艺术北京博览会展出的作品即是唐可创作的第四阶段作品——果蔬系列。


葱,布面油画,2021


唐可从绘画的角度探讨了植物的生命力。2021年,唐可在院子里开始种植冬瓜,每年盛夏都会结下几个布满白霜的大冬瓜。对冬瓜的持续观察促使他对其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冬瓜于他而言,不再是普通的植物,而是一个引子,代表了他的生活态度。

除了关注冬瓜、蔬果以外,唐可还将目光聚焦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物件。风扇、电脑主板、电线等物品都曾出现在他的创作中,并且日后也有可能再次勾描。


冬瓜,布面油画,2020


匆忙,让很多人无法停下脚步,静静地凝视生活。然而,敏感的画者却将目光聚焦在那些真正可以朝夕相伴的事物上,尽管它们仍旧会选择沉默,但笔触与颜料却赋予了它们与时光共存机遇。如果懂得沉默也是一种沟通,那么不如找个时间,让自己停下来,从欣赏它们开始吧。


眼缘艺志 第848篇献给生活的艺术礼物。

文字撰写:眼缘艺志

如需转载请先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标明出处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