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渔业、樵夫、耕种、读书被文人士大夫视为理想化的生活方式,经常被用作文艺作品的主题,表达作者隐居的愿望,其中特别是《御恩人》题材最为普遍。
时至元代,汉族文人仕进无门,社会地位骤降,江南士人遭遇尤甚。于是,“渔隐”就更频繁地出现在绘画作品中,其中以吴镇的《渔父图》最为典型。渔父图 元代 吴镇
图中描绘的是江南水乡的平冈丛树,一渔父驾小舟逍遥于湖弯水色之间。全图墨色苍润,山石、树木、枝叶都注意到了墨色浓淡的交替运用,借以表现层次关系并突出主要物象。笔法多变,皴擦点染,均可看出作者高超的控笔能力。湖山间幽僻清寂的意境跃然纸上,给人以远离尘俗之感。吴镇的《渔父图》大都以秀劲潇洒的草书《渔父群》相配,诗、书、画相得益彰。如此图中所书:“目断烟波青有无,霜凋枫叶锦模糊,千尺浪,四腮鲈,诗筒相对酒葫芦。”诗为画图点睛,真切地表达出 “一叶随风万里身”的隐逸情思。
溪山高隐图 元代 吴镇
画面稍暗,山高却圆润,草木繁茂,山道险峻,山下溪水一泓,有着深山苍郁幽深的气氛。画法上大体从巨然之法化出,披麻皴较为疏朗,墨色也较为温婉湿润,构图饱满。
渔父图 元代 吴镇
此图取景江南水泽风光,近景画江畔土岗,两株大树临风而立,树下置一茅亭,有蜿蜒小径可穿越而过,直抵江边。辽阔的江面上,波水清澈,近岸芦苇处,一叶扁舟沉静地漂浮其间。舟上二人,前者文士打扮,远眺江面,后为童仆,静坐撑篙。对岸远峦几重,烟树迷蒙,房舍数间隐于林间,是一幅风情闲逸、寂静清幽的山水佳构。山石线条勾写柔润,皴法出自五代巨然披麻一路,整幅画面罩一层淡色水墨,充分掌握了大气与光的表现。从画上自题诗看来,所绘乃月夜江湖之景。吴镇精通命理,崇尚道家精神,一生未仕。此图及诗可谓是他乐情山水,笑傲江湖的生活写照,河岸中托身渔父的高士,或是其烟波钓徒的自况与隐逸情思的寄托。
洞庭渔隐轴 元代 吴镇
渔父图卷 元代 吴镇
图中所画渔舟有十五只,渔夫有十四人,其分广得宜。又参以优美的书法,取得诗、书、画三者相得益彰的效果。作者下笔清奇,风神潇洒。山石用披麻皴,皴法细长而流畅,淡墨渲染,湿笔点苔,层次分明,有清雅隽永之致。陂陀上的数棵杂树,老枝槎枒,盘曲纵横,以秃笔中锋勾勒,树叶与树梢多作“介”字点与“蟹爪皴”,密处求疏、曲尽其态。
秋江渔隐图 元代 吴镇
在层叠的山崖之间,一道飞瀑直泻而下。苍树坡石间,安置著村屋人家,远处则写空阔的江山,一艘小渔船摆荡于江心。全幅多用中锋秃笔,皴法沉著有力,渍染浑厚,配合著巍峨的山崖与挺拔的松树,倍觉雄壮厚重。
芦滩钓艇图 元代 吴镇
吴镇山水画中独多《渔父图》,通过“一叶随风万里身 的情景描绘,寄托他的隐逸情思。此幅即绘崖畔水面上一叶扁舟,渔父挂起钓竿,拨棹归去,景色荒寂,情致却很闲适,形象传达出“挂起渔竿不钓鱼”的隐逸高士襟怀。作品构图简洁,用笔率意粗犷,墨色浓淡跌宕,风格雄放滋润,反映了他晚年成熟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