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红的结构看这里!中国传统色名-红色

红色

汉语“红色”字在金文时代才出现,早在银奖甲骨文中就出现得比已经考证的“红色”字晚。

金文又称钟鼎文或铭文,是铸造或镂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初始于商末,盛于西周,距今已有逾三千年的历史。而“红”字的结构左边从“糸”,右边从“工”,字义原指女子从事抽丝纺织与缝纫等手艺劳动的工作,故有女红(音工)的称为,含义至今未改。

红在旧日也代表一种色桃,原指桃色及粉红等浅色阶的赤色,《说文解字》曰:“红,帛赤白色也”,即是说红色是赤色混合白色后所呈现的色调;帛是战国时代以前对所有丝织品的统称。

红也用来形容丝绸制品中,以茜草、苏枋、檀木等草木的天然红色素经渍染后所呈现的颜色。先民又继而以“糸”为自首不断造新生字汇,用来形容绳,緅是青赤色的织物等等,使得人们无论是指称不同种类的丝织物,或描述各种产品的色调时,在沟通表达上更加准确与细腻。而“红”字从周代末期开始,又逐渐演变成代表赤色系列的泛称。

大约到了西元七世纪的唐代时期,“红”才真正成为一个专有颜色名词,独指色泽耀目靓丽鲜明的红色,其含义一直沿用至今未曾改变,而且成为汉民族最讨喜的颜色,甚至丰富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民间的习俗。红色在西方代表危险、鲜血、激进、停止与急躁;但在中国却是象征着朝气、权力、地位、正面、浪漫与性感等鲜明的国俗与民俗语义。

红色是气氛豪放不羁的唐朝的流行色彩,唐代皇帝所穿的常服是红衫袍;三品至五品官职的朝服限用红色。奔放热情的红色也是唐朝女子最钟爱的时尚色彩。唐代时期民间的婚礼服为青色,但士子阶级可以穿红色礼服迎娶新娘;到了宋朝,贵族女子容许穿着皇后的常服,即红色大袖衣裳出嫁,从此男女新人都采用红色混凝礼服作为婚嫁喜庆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红色在中国的政治上又象征权势与地位,在传统五色观色彩理论中与赤色同属红色;在五行观中属南方,南方表火;明朝因国家兴起于南方,又因开国皇帝姓朱(名元璋,一三二八—一三八九),所以当时的政治文化倡导使用象征火的红色,明代皇帝祭日神时都会身穿红色御服,连皇城的围墙也要涂上朱色以示皇居之地;自从朱红色成了皇室建筑的专用色,一直沿袭至清末。又因古代的宫殿建筑的梁柱多用木材建造,在古代的五行理论中,木与火相生,所以梁柱都会漆上鲜红色作为相生对应。

在唐代时期,民间红楼是豪门家眷的居所,红楼指的是绘有艳丽彩画的阁楼;然而红楼入时之后则意味着艳情:“长安春色本无主,古来画属红楼女”(前蜀·韦庄<长安春>)风流雅士则将女子美称为“红颜”、“红粉”、“红袖”及“红妆”;又称闺房为“红楼”,红色给人无限的遐想与绮念。

在传统民间习俗上,凡是与节日、喜庆、吉祥、好运、热闹等有关的节庆及事物,都会以红色来表现;逢年过节讨吉利要发红包;赚大钱要发红利;满堂红、大红人、大红大紫则象征成功;红火表示热闹;气运亨通、春风得意则说“红光满面”;但是脸红则是形容害羞、难为情。唯“红眼症”并非医学上的名词,而是指妒忌之意。在近代的政治运动中,红色乃是进步、前卫与觉悟的象征。

红色贯穿了整部华夏历史,红色渗透到中国各个层面与领域,是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色。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