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朝珠看这里!中国古代官员的佩饰制度(五):清代的朝珠制度

清朝是满族建立的政权,中国古代的很多制度到清朝就废除了。

就服饰制度而言,清朝继承了明朝的补服制度,自己又另创了一些制度,在官员的朝服上佩挂朝珠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一项重要制度。

顺治帝佩挂的东珠朝珠(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朝珠是清代皇帝、后妃和官员等穿戴礼服或吉服以及常服时,佩挂于胸前的重要饰件,是显示身份和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也充分体现出清代等级制度的森严。

01 朝珠的由来

清代的朝珠来源于佛教信徒使用的数珠。清朝初年,皇室信奉藏传佛教,大力扶持藏传佛教的发展,借以加强对边疆的控制。藏传佛教也对清朝皇帝尊奉有加,称清朝皇帝为“曼殊师利”(即文殊菩萨)大皇帝。清廷与佛教的这种特殊而重要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朝珠与佛教的数珠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02朝珠的材质

朝珠的材质多种多样,有珠石、木质和角牙质等,多为贵重材料。故宫博物院现存有清代朝珠300余件,除常见的青金石、蜜蜡、珊瑚、绿松石、碧玺外,还有东珠、蓝晶石、翡翠、玛瑙、金珀、琥珀、伽楠香、菩提子、檀香、沉香木、椰子木、象牙、牛角等,材质多达数十种。

各种材质朝珠

朝珠的各种材质中,以东珠最为尊贵。东珠是产自中国东北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等流域的一种野生珍珠,质地圆润巨大,色泽晶莹透彻,堪称珍珠中的极品,是皇族的专用品。东珠的采集极其艰难,据档案记载,乾隆时期被迫为皇帝采东珠的,就有一千九百余人。他们常年远离家乡,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下辛勤劳作,每年要向皇室交纳全部的东珠,如自己留下一颗,就要被判处重刑,终身带着枷锁。清朝帝后对东珠格外珍视,并用东珠制作最尊贵的朝珠,是要借此表达对其龙兴之地及祖先的尊崇和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秉承。

嘉庆帝佩挂的东珠朝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03朝珠的形制

朝珠由108颗主珠串缀而成,这108颗主珠的材质、大小、形制、颜色完全一致。在108颗主珠中,每隔27颗穿入一颗与主珠材质、颜色、大小不同的大珠,称作“分珠”或“结珠”,俗称“佛头”。这4颗佛头将108颗主珠均分成四段。在位于颈后的那颗佛头之下,连缀着一颗葫芦形的饰件,称为“佛头塔”。佛头塔中间是空的,可穿缀丝绦,丝绦中部有“背云”,绦末端垂一颗坠角。在佛头塔左右两侧穿挂3串小珠,每串有小珠10颗,称为“记念”。

朝珠形制

清人赋予了朝珠许多深刻而美好的寓意。朝珠的108颗主珠代表着一年的十二个月、24节气、72候,四个佛头象征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下垂于背后的佛头、背云,寓意“一元复始”,三串“记念”则表示一个月的上、中、下三个旬期,每串的10颗小珠代表一旬有10天,三串总计为30天。

04朝珠的佩戴

朝珠在佩戴时,“佛头塔”“背云”和坠角均从颈后垂于后背,“记念”则必须垂挂在胸前,且男女有别,两串在左一串在右为男,两串在右一串在左为女。

乾隆帝和慧贤皇贵妃朝服像

朝珠是显示身份和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大清会典》对朝珠的佩戴,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

就身份而言,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官员,以及五品官以上命妇,才可以佩戴朝珠。

和珅

就材质而言,最尊贵的东珠朝珠,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有资格佩戴。不同场合佩戴的朝珠材质也有所不同,如皇帝在朝会及宫中举行大典时佩戴东珠朝珠,在天坛祭天时佩戴青金石朝珠,在地坛祭地时佩戴蜜蜡朝珠,在日坛祭日时佩戴红珊瑚朝珠,在月坛祭月时佩戴绿松石朝珠。

穿缀朝珠的丝绦,颜色也有严格规定,皇帝、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用明黄色,贵妃以下妃嫔、皇子、亲王、郡王及其福晋、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郡主、县主用金黄色,其余所有人都只能用石青色。

曾国藩

朝珠还常被皇帝用来赏赐有功勋的臣子和边疆少数民族首领,以达到笼络人心、怀柔统治的目的。因为朝珠珍贵,所以皇帝赏赐朝珠,其级别要高于赏赐黄马褂和顶戴花翎。

综上所述,朝珠作为清朝特有的一种佩饰,是清代服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只有中上层官员才可佩戴朝珠,因而是高尚与尊贵的象征。作为一种有形的文化载体,朝珠也成为今人解读清代服饰文化的重要工具之一。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