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大多数人都在使用各种纸币,但人类历史上的货币多次被替换。
今天笔者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最早的货币——贝币。我们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先为什么会选择贝币作为第一种货币,而贝币为什么最后又被历史淘汰。各种材质的贝币
货币的定义
内容开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货币,可能有人会说货币还不简单,就是平时花的钱呗。这样说也对,但是并不全面。试想我们如今的各种移动支付是不是货币呢?如果不是那么人家为什么会把东西给你呢?我们下面来了解下货币的定义。
在经济学上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商品以货币作为媒介进行交换,也就是说货币的本质也是一种商品。既然是作为一般等价物,也就是说货币失去了他的实用性,所以电子货币和移动支付实际上也是一种货币,只不过是一种虚拟货币。
贝币
货币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并不需要货币,因为那时候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的生活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并没有剩余的劳动果实需要交易。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的祖先开始有了剩余的劳动果实。而且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人和人之间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联系。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每个人都更多的从事一种单一的劳动。有人种地,有人养羊,有人养牛等,这样每个人长期从事一种劳动,那么他对于这种劳动必然会越来越熟悉,从而就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劳动分工提升了生产效率,使得人们有了剩余的劳动果实。但是每个人只有单一的劳动果实,这个时候交换的形成就变得理所当然。养羊的可以用几只羊换一头牛,养牛的可以用牛换粮食等等。但是在交换中有一种情况,就是养羊的想用羊换牛,但是养牛的想要粮食。这个时候养牛的就需要用牛先从养羊的手里换来羊,再用羊换粮食。这种情况,羊就做了一次一般等价物,因为养牛的并不需要羊,他换羊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粮食。
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可以有一种东西专门作为一般等价物存在,人们把劳动剩余先换成这种一般等价物,在用这种一般等价物去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
原始社会的交换
贝币具有充当货币的几个优点
起初我们的祖先可能会把某种实物作为一般等价物,但是这种情况并不稳定。比如用羊,但是你如果不是养羊的,那么不可能家里总是养几头养用来准备换东西。而用动物皮毛之类的东西也涉及到储存等诸多问题。这个时候,一种天然的海贝变成了人们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理想材料。
海贝不容易磨损,可以长期储存;个头小打上孔之后可以大量储存而不用担心丢失;海贝距离当时人们生活的中原地区比较遥远,不容易得到,所以数量有限,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通胀。所以海贝的诸多天然特性都很适合作为货币。所以我们的祖先把海贝作为第一种固定性形态的货币看似偶然,其实也有一定的必然性。而且在海贝作为货币之前,他就已经是一些当时的富人用来充当计数自己财物的工具,只是当时没有充当一般等价物使用在商品交换领域而已。
贝币
贝币为什么会被历史淘汰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当人们的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升,有更多的剩余财富的时候,就需要做更多的交易。这样人们对于海贝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海贝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东西,他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少,越来越不容易得到。
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形势,人们开始用其他材料代替海贝。这样陶贝、骨贝、石贝等相应出现,再到后来人们铸造出了金属贝。开始了金属作为货币的时代,而海贝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逐渐退出了货币历史的舞台。
金属贝
总结:海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他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毕竟会被人为的铸币代替。因为作为一种天然的货币,它的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迟早的事。从天然货币到金属货币,到纸制货币,再到今天的虚拟货币,这一发展过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虚拟货币能给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无限的遐想,而贝币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种货币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