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钱慧安专门从事人物画创作,自成一派,有“钱派”之称

《画人传》-350次航班

田惠安专门从事人物画创作,自成一派,被称为“钱派”。


文/卢秀辉


钱慧安(1833-1911年)字吉生,别号清溪樵子、退一老人,因其画室名为双管楼,所以又号双管楼主。出生于上海宝山高桥镇。


钱慧安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但是自幼就表现出了惊人的绘画天赋。天资聪颖的钱慧安自少年时代就从民间画师的写真技艺中汲取营养,早年关注明代仇英、唐寅、陈洪绶的画风,继而学习费丹旭、改琦、上官周等名家,对清初《晚笑堂画传》更是心追手磨,终将诸家之法融会贯通。

钱慧安早期师从民间画师学写真,对肖像画的潜心钻研,为他日后从事人物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后来辗转来到上海的城隍庙靠卖画来维持生计。在当时海派画家兴盛的年代,钱慧安具有严格的自律精神,并没有仅仅把作画作为一笔买卖,进而形成了自己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成为了海派画家的先驱代表之一。

钱慧安在中国人物画方面擅长仕女、人物,由于其遒劲的笔意、娴雅的风格,使得他的作品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其绘画人物的作品为了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趣味,大多为喜庆吉祥的形象,如寿星、神仙等。其笔下人物的脸型丰富,形体方面,首尾细致、中间丰腴,如同青果一般,看起来很有福气。在线条方面,其运用细线鼠尾干笔,人物的衣褶极富动态,一般呈纵势收敛,极少左右放射,他的作品显得虚灵不足,劲峭有余。这些人物画的绘画特点在当时十分符合人们的趣味,但是其不足之处就在于作品过分定型,缺少一定的个性和典型。


上海作为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区,西方的绘画理念与中国画家们的传统理念发生了碰撞,钱慧安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没有全盘否定,也没有完全接受。其作品在表现人物五官特征时,通过细致线条勾勒后再以淡墨加以渲染,使得面部的质感出众,活灵活现,增强了作品的立体感。在人物的半侧面和侧面轮廓的勾画过程中,他也巧妙地进行了透视处理,从而让人物的行为姿态和面容表情更加饱满自然。

咸丰年间,钱慧安以肖像和人物仕女画饮誉上海。同治元年(1862),由山水画家吴宗麟主持“萍花社画会”,邀集社员二十四人,有顾春福、周闲、钱慧安、包子梁、王秋言、陶锥庵、朱梦泉、朱仁峰、秦炳文、吴大澂等。萍花社画会钱慧安与包子梁、王秋言三人为之合绘《萍花社雅集图》,为画坛所称羡。四十岁以后,钱慧安专门从事人物画创作,自成一派,有“钱派”之称。

钱慧安中年丧妻。续娶储氏,亦善绘画。夫妻双管齐下,共同绘画,一时名声无俩,钱氏名其画室曰“双管楼”。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张楠、吴梼、李叔同、许幼园发起成立书画公会,以“提倡风雅、振兴文艺”为宗旨,入会者有朱梦庐、杨伯润、潘飞声、钱慧安、高邕之等。

宣统元年(1909)三月,钱慧安与高邕、蒲华、杨逸创立豫园书画善会,因“画名久著”、“敦重伦常”被推选为会长。“豫园书画善会”于豫园得月楼成立,会员有高邕、蒲作英、吴昌硕、杨东山、程瑶签、王一亭、汪仲山、张善男、马骆等二百余人,推钱慧安为会长,订立章程,会员卖画,得款半归作者,半归会中储蓄,公议拨用;施米送药,助赈各省水旱灾馑,至今被人们传颂。


钱慧安注重书画人才的培养,其弟子绘画成就较高的有沈心海、曹华、徐祥、曹仲秀和再传弟子谢闲鸥、许韵庄、朱良材、孙守伯等,他们传承了"钱派"书画精髓。

钱慧安扎实的造型功力和笔墨修养,引起了北方民间画庄的关注,光绪年间应杨柳青、齐建隆两家年画庄的邀请,只身泛舟前往,十年间他三上杨柳青,有一次一去就三年,创作了百余件画样,对于一个海上名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钱慧安在杨柳青年画的创造过程中,大胆地尝试了用富有装饰意境和顿挫转折的“铁线条”进行描绘,使得人物的衣褶纹路和其他的花草林木都更加具有风韵。钱慧安在尊重杨柳青年画的创造规律的前提下面,不破坏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征,将院体画和文人画的精髓和神韵成功地融入到杨柳青年画中来。由于这种创新的绘画方式受到了当时画家的赞赏和人们的高度评价,使得杨柳青年画突破了传统的对称式构图模式,色调也由原先的浓墨重彩转变为淡雅清新,给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给当时的画坛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钱慧安是海上画派宗师之一。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上半叶,海派画家群在中国近现代画坛掀起了巨浪。任伯年、虚谷、吴友如、王一亭等海上画派领袖,在人物、肖像和花鸟画领域,各擅胜场。其中,人物画又属最具代表性的。这方面的杰出者就是钱慧安,他笔下的风俗人物神仙女等题材,成了一时之贵。

海上画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从内容到艺术表现上的雅俗共赏。这类画不仅有广阔的空间和巨大的容量,而且兼容雅俗之美。与任伯年、吴昌硕相同,钱慧安也来自民间,来自溪山深处。仔细品读钱慧安的画卷,印象是恬静、谨慎、明洁、秀逸、醇正,境淡品清。他的笔下圣贤神佛、天上人间,无所不能。特别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赠汪伦”、“天寒翠袖薄”、“琵琶行”等题材,充满人情味。还有诸如“桑农图”、“村童学”、“耕读传家”、“渔家乐”等对世俗民风的真切写照,更是将俗情俗调描绘得尽情极致。


钱慧安凭借着人物绘画作品不艳不躁,精巧淡雅,工写结合、兼工带写,平实浅近、以雅写俗,亦俗亦雅,俗不伤雅,雅俗共赏,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特点,得到了当时画坛的普遍好评和市井阶层的喜爱,从而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格。钱慧安在杨柳青作画的阶段是他创作的巅峰阶段。在这段时间里,他将传统的中国人物画、西方人物画和民间年画三者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它们的精心研究,取其精华,将三者的优点整合在一块,三位一体,相辅相成,创作了后世广为称赞的"钱派"杨柳青年画。现在传世的《听鹂图》、《依栏凝黛图》等重要的作品都是诞生在这段时间。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已经打破了传统中国人物画的模式,结合了当时西方人物油画的特点,逐渐开始改良中国人物画的绘画技巧,通过加强了人物画的写实和一些线条描绘方式的改变,以及西方油画中透视方法的运用,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国人物画风格。

光绪十一年 (1885年),《十大名家画谱(上)》发行,内收戴熙、钱慧安、张熊、胡远、任熊、任颐、朱梦庐、孙子书、余竹修、周备笙十家作品。

钱慧安笔下的人物仕女,虽然带有古貌衣冠,美好谐喻,但画面中流泻的是一股清气祥瑞之意,生动地表现与应和着十九世纪浦江之滨崛起的大都会的生活情趣,具有鲜明的时代风采。在其欢悦祥和的背面,钱慧安笔下也有着深切的褒贬和隐忧。著名的一例就是他画的钟馗青面红鼻蓝眼,是对十里洋场鬼子横行的讽喻和鞭笞,说明钱氏画中并非一味吉祥,而是有着真正的良心,也有绵里藏针的一面。他的通俗,可以感受到民间的脉搏和心跳。

钱慧安在艺术上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他的用笔线描,可以说是一气回旋,线中虚实枯淡,颇为入味。他长于用枯笔淡彩,枯中有老,甚为不易。正如他的室号“双管楼”,可能有多重的意味,但在艺术上他能枯淡由之,左右逢源,能生能躁,得心应手,这确是自具功力。他的枯与虚谷的喜用焦墨枯笔,又不相同。虚谷的枯,冷冷的,极具睿智和深沉。钱慧安的枯,却是热烈的、欢悦的。如果以前人称虚谷为管弦场中“一声清”,钱慧安则是海上画派中的江南丝竹,他的线描和画面中流泻出来的是吹不断的清音袅袅。他的枯淡,与任伯年的湿笔水墨,又形成了有意味的对照。


钱氏在人物的烘染中,不断感受着时代的跃动,他笔下也吸收了西画人物脸面用光及明暗的处理方法,融汇着当时中外趋同的新风。他在人物脸部高光留白和暗部烘染的方法,自创一格。虽然有时对比太过似觉不自然,但他的艺术尝试也属开风气之先,其经验值得后人借鉴总结。

卢秀辉有《为钱慧安吉生歌》一首,诗云:

东西画法融新洇,笔下另出已超然。

风酸月冷秋思人,又听柳荫报啼鹃。

管弦场中清音数,佳女藏玉雪肌天。

小窗雪透入凤山,无声送客古今联。

义气半鼎正沸猰,自树勋业众材连。

双管楼上钱派开,心绪千结浑健边。

明月一庭旧迹在,翰墨千丝繁华颠。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