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宋宣帝三年,儋州改名惠州,休宁县瓦南村西20里处有龙田乡,村里住着一对母亲,母亲叫李翠平,儿子叫王晓。
他们日子过得虽然拮据,可李翠莲却坚决送儿子上私塾,指望他长大以后考取功名,光耀门楣。王晓在私塾上了两年学,因交不起学费被先生赶了出来,不过他还是会在放牛的间隙去私塾窗外偷偷学习。
私塾的赵先生是个秀才,几次乡试不中便放弃考取功名的打算,他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因此见王晓如此好学,倒也没有为难对方。
王晓两岁丧父,打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在十岁那年,母亲李氏给富人家干活摔了一跤,自此便卧病在床。为了生计,他开始给镇上的徐阿公放牛。
徐阿公以前是个将军,辞官以后就回到家乡万安镇上颐养天年,做一点布料生意,这些年也积累了颇丰的家产。可徐阿公年近五十,膝下却是无子,他见王晓聪明伶俐,有意让李氏把孩子过继给他。
李翠萍起初是不舍的,毕竟儿是娘的心头肉,可自己现在这般境况,别说让儿子去私塾读书,就是不连累儿子也非常困难。她思前想后,还是做出了决定,将儿子过继给徐阿公,如此一来,王晓便能上学了。
在古时候,人们非常重视子嗣,无论是身份尊贵的王侯大户,还是普通的百姓之家,家里肯定需要男性继承人来传宗接代,承袭祖业。当然更多的人在过继子女时,会选择同宗堂兄弟的子侄。
徐阿公之所以看中王晓,还有一层深意,是因为徐阿公的发妻王氏和王晓的父亲是堂兄妹,如此一来,王晓确实成为了过继给徐阿公的不二人选。
自从王晓过继到徐府以后,徐阿公便待他如自己亲生一般,而且也给了王晓生母一大笔钱财,派人照顾对方的生活起居,让李氏后半生无忧。
王晓又重新回到私塾读书,他天资聪慧,十六岁那边乡试考中了第一名,一年后又中了会元,如果殿试再中状元,那就真的是连中三元,将来要名垂千古了。
三个月后,王晓离开休宁县去京城参加殿试,在路上的时候,他碰见一个同样去京城赶考的学子。
去京城的路途遥远,王晓见对方长途跋涉,走的大汗淋漓,便邀请对方上自己的马车。对方得知两人同路,也没矫情就答应下来。
那书生上了马车以后,拱手道:“兄台身份高贵,我只是一个穷酸书生,怎有如此荣幸一同前行?”
王晓见对方上了马车,这样一来路上就有人陪自己聊天解闷,心里很是开心。他说道:“人不分贵贱,我见阁下刚刚走的辛苦,我这马车既然宽敞,何不多载一人,再说,我以前也是穷苦人,不过运气好一些罢了。”
那书生感激涕零,再次施礼说:“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王晓客气一声道:“在下姓王,单名一个晓字,字文言,休宁县万安镇龙田乡人。”
对面书生一听,眼中顿时露出一抹惊诧之色,他说道:“真是巧了,在下是休宁县万安镇涧田乡,也叫王晓,字仲恺。”
有时候真是无巧不成书,两人见面相投甚欢,一番攀谈才得知,对方不仅与自己同名同姓,甚至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如果不是长得不一样,真叫人误以为他们是同一个人。
有了这一层缘分后,两人一路上更是无话不谈。原来仲恺自幼父母双亡,多亏了大哥和嫂子将他养大成人,并且供他读书。他也没有辜负期望,凭借着真才实学考了上来,只要这次殿试再考中,他就能入朝为官,报答兄嫂恩情了。
得知王晓的身世经历后,仲恺心中很是羡慕道:“文言兄,你的遭遇真是羡煞旁人。”
王晓说道:“多亏母亲和义父的生养之恩,才有我今日,你也一样,等这次殿试高中,将来兄嫂也就可以享些清福了。”
两人在路上走走停停,历经一个月终于到了京城。王晓知道仲恺囊中羞涩,便在京城悦来客栈定了两间房,再次盛情邀请,对方一番推辞后还是住了下来。
因为再过三日,殿试的日子就要到了,他们在客栈住下来后便开始埋头苦读,准备接下来在殿试上大放异彩。
三日后,两人一同去参加殿试,终于见到了当朝皇帝。皇帝给每个参加殿试的贡士都出了一道题。等殿试结束后,两人在宫门口再次相遇,王晓见对方愁眉苦展,便关切问道:“仲恺兄,你这次考的如何?”
仲恺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道:“皇上给我出了一道题,我没有理解,恐怕是无望高中了。文言兄,你考的怎么样?”
王晓眼里信心满满的说道:“前几日读书,刚好押中考题,现在只等揭榜才能知晓结果。”
两人等到了放榜那天,王晓果然高中头甲状元,而仲恺却是名落孙山,连进士也没录取。
王晓见对方一脸失落,便好心安慰道:“仲恺兄不必灰心,以你之才,下次参加必定高中。”
仲恺心情失落,再与对方在一起时,毫无来时的兴致,他收拾一番便匆匆回乡去了。而王晓高中状元,正值朝廷人才缺失,便被皇上留在京城任职。
这天晚上,王晓在府中批改公文,突然觉得脑袋有些昏沉,旁边的下人便说道:“大人,您还是早些休息吧,这些等到明日再批也不迟。”
王晓又批了几份,实在熬不住才回房休息,倒在床上没一会儿就睡着了。夜深的时候,他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的生母李氏投河自尽了,等醒来时吓了一身冷汗。
他虚惊一场后,也明白这只是一场梦,不过自从他离乡以后,已经有很多日子没见到母亲李氏了。再想想这些年,自己过继给徐阿公以后,对生母李氏的关心确实少了很多,当下心中十分惭愧。
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王晓向皇上提出要回乡探母,皇上念其孝心可嘉便恩准了,让吏部给他在徽州府找了一个差事,等任期一满再回京城效力。
王晓回到家乡后,按照礼数先回到徐府拜见。本来他中状元回乡是一件非常喜庆的事,可是他见徐府中的人神色有些古怪,好像有什么事隐瞒着他。
在他的再三追问下,徐阿公才告知他实情,原来王晓的生母李翠萍在前不久投河自尽了,那时候正好是他被皇上封赏的时候,徐阿公担心这件事会影响他的仕途,便将这件事的消息隐瞒了。
王晓听到这些话,整个人如遭雷击,原来自己梦中见到的场景竟然是真的。可是有一点他想不明白,生母李氏早些年便卧病在床,又如何行动呢?
徐阿公说道:“这件事我也觉得蹊跷,于是我派人仔细查了一番,果然查出了一些端倪。”
王晓闻言连忙问道:“还请父亲明说,母亲对我有生育之恩,我不能让她枉死。”
徐阿公神情凝重的问道:“你这次去参加殿试,途中是否遇见一人,曾与他相见甚欢,无话不谈?”
王晓想起和自己同名同姓的仲恺,便说道:“父亲如何得知消息,说起来我与仲恺实在有缘分,他本名也叫王晓,与我不仅是同乡,还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
徐阿公听了若有所思,他说道:“这就不怪了,这件事一定与他脱不了干系。”
王晓闻言一惊,他说道:“不可能,仲恺兄与我是莫逆之交,我们情同手足,他为什么要加害我母亲?”
徐阿公叹了一口气说道:“知人知面不知心,要想知道真相很简单,只是你这官恐怕暂时做不成了。”
王晓愤恨的说道:“生母去世,我理所应当为其守孝三年,此事如何欺瞒圣上。”
徐阿公点了点头,他曾经也在朝为官,自然是明白这一点,否则他也不会故意封锁消息,让王晓完成了皇上的封赏。
在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当初王晓正高中状元,等待皇上封赏,如果朝廷得知此事,封赏一事必然落空。最后徐阿公察觉这件事背后有蹊跷后,便决定封锁消息推迟公布李翠萍去世的消息。如此一来,王晓就可以领了封赏,再去官持服,等到服阙后重新回去任职。
当晚,王晓便修书一封派人送往京城,皇帝得知后准许他回家丁忧,等守孝三年期满后即刻回京。
三年时间转眼而过,在回京的前一天晚上,徐阿公突然来到王晓的房间,对他说:“快躲床底下,别呼吸。”
王晓知道徐阿公的意思,他等这一刻已经等了三年,今天晚上真相就要揭晓了。他按照徐阿公所言,钻进了床底下,而徐阿公则换上王晓的衣服躺在床上佯装睡觉。
到了两更天的时候,外面突然起了一阵风,一下将窗户吹开了。只见一个身影从从吹开的窗户飘了进来,落在了房间中。
王晓躲在床底,他心里记着徐阿公的话不敢呼吸,可是眼睛却能看见房间里突然多了一人,正慢慢向躺在床上的徐阿公走过去。
那人对着床上说道:“文言兄,对不住了,谁让你是最合适的替身。”说罢,双手朝床上的徐阿公掐去。
此时,徐阿公一翻身,手中一碗黑狗血泼了出去,怒声呵斥道:“好你个小鬼,终于现身了,让我们好等。”
狗是至阳之畜,对应的是十二地支五行中戌土,同时童子黑狗先天阳气最纯,可以以阳制阴,因此徐阿公便事先准备了的一碗,等的就是对方现身这一刻。
徐阿公冷眼看着被黑狗血泼中的魑魅(读chi mei)躺在地上,一脸狰狞痛苦的表情,他喊了一声:“我儿,你要的人来了,快出来见见吧。”
王晓听到徐阿公的声音,从床底下爬了出来,他看着那魑魅的模样,痛心疾首的问道:“仲恺兄,我没想到真的是你。”
原来当初仲恺落榜,他回到家乡以后,兄嫂见他没有高中,便出言奚落。兄嫂起初是见他聪明,便有心培养,如果对方以后能入朝为官,那么他们便可以跟着享福,也能在当地落个好名声。
可是仲恺落榜后,兄嫂的一番如意算盘便落空了,他们自然不肯再供他读书,养着一个人在家吃闲饭。其实兄嫂为人,仲恺心里明白,可再怎么说,对方也把他拉扯大了,这个情义恩重如山。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兄嫂做的太绝了,等他回来以后,两人直接将他扫地出门。
仲恺不堪受辱,一时冲动想不开,便找了一棵树上吊死自尽了。可是等死后,他又后悔了,想起自己和王晓同名同姓,人家却能遇到一个好心人收养,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他却有这样刻薄现实的兄嫂,受尽了委屈。
想到这些,他心生妒忌,后来又不知从哪听到一个主意,说魑魅不去阴间投胎,可以找替身还阳。于是他就想到了自己和王晓同名同姓,又非常熟悉他的一切,何不借对方的身子还阳。
可当时王晓有官运护身,他根本无法近身加害,于是便想出一计。他假意接近王晓的生母李翠萍,然后趁对方没有防备的时候,操控着李氏的身体跳进了河中。这样一来,王晓知道母亲去世,必然会回乡丁忧。因为丁忧需要去官持服,这样一来他便有机会加害对方了。
李翠萍身死以后,她也变成了魑魅,将这件事的真相告诉了徐阿公。李氏担心自己去世的消息会连累到儿子的仕途,便求徐阿公帮助隐瞒。徐阿公见李氏用心良苦,便答应下来,可是这个仲恺既然做出这种事情,没达到目的,他必然不会善罢甘休。
王晓和李氏母子连心,他当晚梦到母亲跳河自尽,心中十分挂念便向皇上辞行回了乡。等回来后,徐阿公告知了他真相,可是他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如今生母李氏已被加害,王晓不敢欺瞒皇上,便连夜写了一封书信如实将这件事和皇上说了。
在王晓守孝的这三年里,他没有官运护身,仲恺有很多机会可以下手,可是每次动手之时,他都听见王晓在回忆当年他们一起去参加科考那段时光,他又心生懊悔,不忍再下手了。
明日三年期限就满了,到时候王晓就会回京当官,所以今晚是他最后一次机会。仲恺内心一番挣扎,他觉得老天实在太不公平,为什么王晓和自己同名同姓,却可以拥有一切,而他十年寒窗苦读,到头来却一无所有呢?
仲恺看着对面的王晓,他苦笑一声说道:“没错,这一切都是我做的。”
王晓摇着头,他对这样的真相不愿意相信道:“为什么?为什么你要这么做?”
仲恺听到这话,却是愤怒的吼出了声道:“凭什么你可以有一个甘愿为你付出一切的母亲?凭什么你能遇到徐阿公这样的大善人收养?凭什么你寒窗苦读可以高中状元?为什么这一切不能是我呢?桀桀桀……”
王晓听见对方疯狂的笑声,他终于明白是为什么了?原来都是因为自己在对方面前过于表现,才会让对方心中产生了强烈对比,从而心生妒忌,埋下了祸根。他看着对方,悔恨道:“仲恺兄,对不起,我没有在乎你的感受。”
仲恺听到王晓这句话后,他感觉自己像解脱了一般,他笑道:“该说对不起的人是我,一步错,步步错,已经回不了头了。希望你今后能记住我的教训,做一个为国为名的好官。”说完,他的身体突然变得越来越虚幻,顷刻间就消失不见了。
第二天,王晓辞别徐阿公,踏上了回京的道路。自此以后,大宋朝就多了一个两袖清风的好官,他在任期间,一心为穷苦百姓着想,广修水利,多次向朝廷请求减免百姓赋税,为大宋江山的发展和稳固做出来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深受老百姓爱戴。
写在最后
“宠极爱怜初,憎生妒忌余。”的意思是:两个关系很好的人,起初在一起时如同知己坦诚相待,后来看到别人处处表现的比自己优秀,慢慢就会产生妒忌心理,最终变成一种仇视,恨不得取而代之。
在这个故事中,王晓和仲恺两人相遇后,发现自己和对方不仅同名同姓,甚至还有些相似的身世和经历,两人便像知己一般无话不谈。后来王晓高中状元,仲恺却名落孙山,这时候仲恺便心生妒忌,想加害对方取而代之。他们之所以能成为知己,是因为他们同病相怜又志趣相投,可是一旦中间的平衡打破,当仲恺看不到希望时,他的心中就产生了自卑和妒忌心理,因此犯下大错,直到最后一刻才幡然醒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就如同故事中发生的一般。当你和朋友相处时,如果过于表现自己的优越感,可能会伤害到别人的自尊,也许你自己没有在意,但是这样做很容易让对方感到自卑,因此产生嫉妒心理。我们与人相处,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言行得体,不要为了表现自己,忘了给对方留一点体面。
最后,希望这个故事可以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炫耀不是一种资本,而是一种包袱,真正的尊重是应该是平等、理解、成全。”
#寻找故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