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特约记者行:原始但适用 装卸工用过的老物件

庆州新闻网(特约记者周传英)有一天,庆州记忆博物馆的陈炯华打电话问。有两件旧东西,知道吗?过来一下!来到记忆博物馆,怎么知道眼前这个东西,本人亲身经历过,用过。(莎士比亚)。

他邀我写篇文章,我想这既可勾起健在老人的回忆,又可让年轻人多了解些先辈人的故事,当即应允。

此物件叫签笼,其结构为内“签”与外“笼”组合,外面木结构的笼是4根3cm见方、37cm高的立柱,顶端雕有八棱锤形。笼的每边宽23.5cm,呈方形,最下层是底板,上中两层为空格架子形,共高31cm,每层各有20个格子孔,每孔插入5根签,一笼共有签100根。

签用南竹制作,称为竹签子,简称签子,签宽2.5cm、长37cm,其中签柄(手柄)长6cm,整笼的签柄刷有同一种颜色的油漆,其余部分涂刷桐油。红、黄、蓝、绿、黑等不同颜色的签柄,一眼就能分辨签是哪一笼的,不易混淆,便于使用中清点记数。

历史上的长江沙市港是湘、卾、川物流的中转站,仅次于汉口的重要商埠口岸。荆沙一带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外有大河长江,内有沙市、沙洋两沙运河,特别是1895年辟沙市为通商口岸,多家洋行、英行、花号、公司等都建有货栈仓库,国外洋货引入,地方土特产品输出,这就需要大量的搬运体力工人。

签笼的功能作用主要有两个:第一,工人拿到签子相当于现在的“持证”上岗。江上船只未到前,不知道有多少货物需要多少个劳力,于是工人就坐在岸上码头边挨卯子(排队)等候着,拿到签子者就可干活了,当天一家老小的生活就有着落了,完工后结账。第二,签子是用于装卸散运货物过程中的记数工具。

年届九十的王木清老人回忆,他13岁时就在沙市九根桅(今二码头)上码头。王木清回忆,他在码头上挑煤砟子时,大人挑一担4斛(计量器具)120斤,就领一根长约6寸的小签子。因年少体弱挑不起,他就与朱国勋两人各挑两斛60斤,共领一根签子。

当天吃完晚饭,洗完澡后,带上签子到茶馆去找老板,凭签子兑钱,再与朱分账。那时无论挑煤炭、石灰、柴禾等,都是按规定的重量发签子。那时,繁忙的沙市港货物转运量极大,用笔画记数容易出错,用签子记数,省心、方便又准确。

我们朱家祖辈3代都曾是沙市码头上的搬运工人。1960年,我参加工作成为一名正式的搬运工人,长江码头、玉和坪、石油站、太师渊、雷家垱等处都是常去的地方。再如打包厂、纱厂、粮食仓库、米厂、面粉厂及各仓库货栈、码头船只、汽车上下货物等,凡是大批量的货物搬运装卸时,大多数情况都采用签笼记数。

起点处有专人发签,发签人有时两手拿着竹签敲打,那竹板声清脆悦耳,暗示工人到这里来拿签子,还可起到提神、助兴的作用。货运到目的地有专人收签,一笼签装满后送回发签人为回笼,一笼记数为100包、件,根据货物数量多少如此往返累计。

91岁的章继祥家3代都是码头工,他十五六岁时就在沙市康家桥码头下力。搬运过程中,工人干的是体力活,只能依次挨卯子排队一个接一个缓步前行,货物体积小时就用手接拿签子,如遇到货物较大或者用手托货换肩时,就把签子短暂地含在嘴上,有时把签子别在裤腰带上。

用签笼记数的方式一直延用到上世纪七十年代。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