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
“秋分分子,阴阳相半岛,所以白天和晚上都是韩瑞平。
”9月23日,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秋分,就乘着越来越浓的秋意一起到来了。这是秋季第四个节气,在这一日,阴阳相半,昼夜相等,露冷风清,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秋季90天的中间,有着“平分秋色”的意思,于是得名“秋分”。
在古代,人们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于是在秋分之后便不再打雷了。同时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且秋分后天气干燥,所以湖泊与河流中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便开始干涸。
民俗专家刘孝昌
“秋分这一天,应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不冷不热,昼夜平分。”民俗专家刘孝昌这样说道。在他的介绍中,能够看到秋分这一节气在民间的诸多民俗活动。“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更是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古时,人们在秋分这一日祭月,但是因为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所以到后来,祭月的习俗慢慢由秋分调至了中秋。”
秋分是个有口福的日子,刘孝昌回忆到,旧时成都每到此节气,大街小巷就开始飘荡和糖炒栗子的香味。“满街都是栗子的味道,香的不得了。”除了甜蜜细腻的糖炒栗子,人们也相约去采摘秋菜,也就是田间的野菜。“一般来说,成都人吃的秋菜都是野寒菜,相传吃了可以‘打毒’,把身体里的毒素排出去。”
王蒙(元)《秋山草堂图》
不光是吃,如此秋高气爽的日子,自然少不了玩耍的趣味。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不管是“田”字风筝,还是“王”字风筝,以及看似做工复杂的蜈蚣风筝,大多出自小朋友们之手。
秋分还有一有趣的习俗,叫做“粘雀子嘴”,大多在周边农村地区流行。农户们在这一日煮了汤圆,用细竹竿叉着刚在田边地坎里,希望黏黏的汤圆能够粘住麻雀的嘴巴,免得它们吃粮食种子破坏庄稼。
《山间秋色图》 武汉博物馆馆藏
以上的民俗活动,虽有趣好耍,但在秋分前后,最隆重的日程还得数“秋社”。据刘孝昌介绍,立秋后第五个戊日是为秋社,一般在秋分前后,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秋社的时候,成都可是热闹非凡,人们结社集会,唱戏的戏班子、皮影戏、木偶戏……来逛会的人都看到眼花缭乱。如果有事情来不了,还要托家里人拿一个划开的葫芦当碗,装一碗名为‘社饭’的粮食带回去吃,吃了有好寓意。”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今日秋分,秋意渐盛,蟹肥菊黄,还是我国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田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民间更有丰富的食物待品尝。但值得注意的是,秋分之后气温逐渐转凉,在尽情享受秋意之时,可别忘了“一场秋雨一场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