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今日处暑:养肺滋阴防秋燥|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医智慧

8月23日5点35分

将迎来“处暑”节气

节气

是中国人诗意居住的创造?

随季节做,随时间流逝。

知道节日可以礼貌,知道节日才能通过法律

福建新闻广播福建之声

《共享大医生》新计划

[二十四节气的中医智慧]

24名著名中医医生。

根据四点现象学,马在养生时开处方

春秋等顺序,不断产生

处暑《养生》

李阳气质:

处书记要重视融合,保持精神平静,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幅下降,平时可以多听音乐,多听书法练习、钓鱼等精神稳定的课外活动。

叩齿吞津:

正坐,向左右转头,两手捶背各五到七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吞咽津液。平常上班族可做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散步等。

春捂秋冻:

处暑以后,虽然"秋老虎”开始发威,但是昼夜的温差较大。有句养生谚语叫“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

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处暑“饮食”

处暑送鸭 无病各家:

鸭肉味甘、咸,性微凉,能补阴益血、清热健脾,正是季节转换时的绝佳食品。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百合鸭、荷叶鸭、核桃鸭等。

秋季到,要润燥:

燥在“肺”:处暑开始,空气逐渐干燥,肺喜润恶燥。呼吸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以肺为主要脏器。从鼻腔、咽喉到气管、支气管,再到肺,秋季干燥的空气很容易一路肆虐,沿途脏器都会受到伤害,引发呼吸道健康问题。肺和大肠相表里,两者关系密切,肺为燥邪所伤时,也会波及大肠,引起肠燥便秘。因此,秋燥伤身,养生重点在于润肺。

可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饮食上多吃些无花果、百合、蜂蜜、芝麻、核桃等。

燥在“肠”:

秋燥表现在肠胃上,就是容易消化不好,大便干结。应该保证水分摄入。早晨要养成喝一杯温水的习惯,每天要保证1500~1700毫升的水分摄入。

燥在“肤”:

秋季气候干燥,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30%以下时,人们就会感觉到皮肤干涩粗糙,需要及时保护皮肤。在皮肤护理方面,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洁,无论是洗面奶还是沐浴液,建议选择不含皂素成分的。

燥在“唇”:

嘴唇是直接暴露在外的黏膜,特别容易缺水干燥。当环境变得干燥时,水分蒸发会加快,如果此时补水不及时,就会出现嘴唇干燥的情况,很多人会下意识地舔唇,结果却往往越舔越干。

一旦出现嘴唇干燥的情况,一定不要舔唇!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还要养成使用润唇膏的习惯。

处暑“民俗”

放河灯: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其中一项重要的民俗是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水中任其飘流,向海神祈保平安,后来发展为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

开渔节:千舸竞发,捕获海鲜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意味着渔业收获。这个时候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会停留在渔场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每年处暑期间,浙江沿海会举行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驾船出海。

万物炽热,终归清凉,

炎炎夏日,终有尽时,

暑去秋来,愿君安康!

来源: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