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和节气
南岸一中寺双传
教育目标
1.学生可以正确识别对应方位、季节、节气等文字的甲骨、金文,用蛋糕盘、瓦楞、彩笔或超轻彩泥制作创始体手工作品。
2.对古代天文学有初步认识,了解节气的作用,能够准确画出四时八节在节气盘面上的相对位置。
3.在“汉字立体象形手工”的劳动技术实践中,通过“创意物化”的训练要求,逐步提高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并且融合汉字传承实践,体悟古文字智慧,增强汉字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出方位、节气等文字对应的甲骨、金文。
2.难点:理解节气形成的科学原理,能用手工作品准确画出节气的相对位置,并进行口头表述。
教学方法指导
问答法、点拨法、图表法、活动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1)提供记录和评价用的表格
(2)准备蛋糕盘、瓦楞纸、彩笔和彩泥等材料和工具
(3)提供方位、四季、节气等文字的字体演变资料
教学过程
一、破冰游戏
3至5分钟的拓展活动游戏,让学生全身心动起来。建立良好的生生、师生合作关系,让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情境导入
南安气象台外墙为什么要列出二十四节气的图案?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形成的,与古文字存在怎样的关系?
三、文字讲解
教师结合以下内容介绍方位、星象、圭表、气候及节气名称等文字的演变情况,让学生观察这些种字体的各自特点,并能准确临写下来。
(1)6500年前的河南濮阳西水坡星象观测
(2)5300年前的河南双槐树北斗九星观测
(3)4100年前的山西襄汾陶寺观象台遗址
(4)3800年前的河南偃师二里头绿松石龙
(5)3000年前的河南登封周公测影台遗址
(6)2100年前节气以平气法编入《太初历》
(7)700多年前元代郭守敬编订《授时历》
(8)375年前清朝《时宪历》改用定气法
(9)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四、动手制作
(一)绘制节气名称与印章、古文字的图稿
指导策略:学生独自临摹方位、季节等象形文字,参考历史文物及以前的学生作品,老师巡逻给予必要的指导。
(二)创作包含古文字的节气瓦楞纸手工
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进行分工与协作,在规定时间内,创作一组关于24节气手工作品。
作品要求:
1.主题要突出,风格要鲜明,整体构思要合理;
2.注意颜料选择,注意工具选用的环境卫生、安全事项、时间的限制;
3.考虑重复与对称方式,搭配组合、重点突出、刻意变形等,鼓励学生大胆创意。
指导策略:教师在小组分工、创作时间、作品质量及活动规则等方面应当明确交待并严格监控,在活动过程中,针对各小组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进行适时、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五、展示交流与评价
活动任务:各小组集体上台,展示各组完成的24节气立体象形手工作品并分享心得。
指导策略:学生可以从这些方面来交流:
1.作品特色,创意;2.小组成员的表现;3.自己的表现
多元评价:小组自评的基础上,其他小组则根据上台进行汇报的小组的表现,以鼓掌、站起、跳起等方式表达赞赏鼓励的态度,如此将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全班评价、老师点评等多种形式结合的方式,进行小组活动的整体评价,并填写在相应的评价表格中。
六、收获与反思
1.让学生交流本次活动中的收获;
2.让学生反思下次活动需改进的方向。
七、课堂小结
文字与节气
中国文字的起源与天文历法观测的关系
斗转星移 立竿测影 记以成文 编订历法
八、作业(任选一个)
1.继续创作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海报或手工
2.解释二十四节气形成的科学原理
3.探讨分析“平气法”与“定气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