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武汉解封一周年:那些曾意外滞留的异乡人和他们被改写的人生

2020年4月8日,电视直播画面固定武汉江汉关钟楼、时针、分针、秒针在零点重合,武汉“重启”。

镜头扫过璀璨夺目的光谷星河、楼体霓虹灯点亮“武汉你好”和“致敬每一个坚守的你”字样的商场,看着这一切的人们思绪奔腾。

在那两个多月的沉寂里,人们与这座城市产生了新的羁绊,他们在疫情的风暴眼中经历了无所适从,伴随着樱花开落,懂得如何珍惜眼前人。

一年后的4月8日,南都记者回访那些曾意外滞留武汉的异乡人,听他们讲述这段特殊的际遇如何改写了他们往后的人生。

早晨

2021年4月8日7时20分,湖北武汉,飞行员翟晨飞准时起床,再次检查确认飞行箱里的电子飞行包、手电筒、反光服、墨镜、执照和体检合格证……他拉着箱子出门,跳上班车前往武汉天河机场。

10时09分,CZ8559次航班舱门关闭,四十多分钟后滑出、启动发动机、起飞离地,划过武汉的天际一路向南。晴空之下反射着光芒的江城,在翟晨飞眼里已逐渐恢复了蓬勃生机,“生活其实照旧在过,但是这个照旧你会觉得来之不易”。

对他来说确实不易。2020年1月22日傍晚,翟晨飞执飞完从北京到武汉的航班后原打算小憩,第二天再飞到昆明,却迎面撞上武汉“封城”。他不仅未能按计划在2月前往新加坡学习改装波音787飞机,还由于长时间没有飞行,失去了飞行资格,不得不重新参加考试。

封城期间,眼看医院和居民物资紧缺,翟晨飞加入了朋友组建的“斑马救援团”,并和另两名因停航留在武汉的飞行员一起,组成“扩编机组”,开车为医院与社区居民运送物资,给雷神山医护人员送自热火锅,扛起过人高的箱子,还曾拍摄《冬去春来》纪录片纪念疫情期间的点滴。

三人“扩编机组”曾为广东援助湖北医疗队运送过物资,纸箱上贴着“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他们问队员们何时回广州,几位女医护笑言“武汉什么时候好,我们就什么时候回。”

“工作量最大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一天要搬运50吨消毒水、20吨蔬菜和10万个馒头。”两个月里,翟晨飞乘坐一辆运输物资的丰田SUV跑了近万公里,足迹遍布武汉三镇。

2020年3月,翟晨飞在雷神山医院与陈薇院士合影。

2020年4月8日0时,时隔76天,被新冠肺炎疫情按下“暂停键”的武汉正式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措施。

这天凌晨,翟晨飞和朋友开车从汉口到沿江大道,开上长江二桥,下桥就是武昌。开车兜一圈,是他们庆祝武汉解封的仪式,江面响彻来自江汉关大楼激越钟声。

中午

2021年4月8日中午,在武汉封城当天成立的民间志愿者团队“影子梦之队”几名成员相约小聚,来自广东清远的黄春明忙于工作未能参与。

对于并肩战斗两个多月的队友,黄春明是在去年12月、归家后第一次重返武汉参与聚会时才第一次看清他们的面容。志愿者们来自各行各业,有警察、公务员,也有他这样的商人。

2020年1月21日,在广东清远市经营农产品公司的黄春明为了拓宽砂糖桔销路,和业务经理一路驱车前往武汉,可桔子还没推销出去,武汉就“封城”了。滞留的黄春明读着方舱医院的施工人员和医务人员缺乏食品、物资的新闻,决定把带来的一吨桔子直接捐赠。

后来,在网友的帮助下,他辗转加入“影子梦之队”,负责团队最后一公里的物资配送任务。他们连人带货车被编入了“万能小组”。每次出任务,都是二三十台车组队出发,从铁路货运站卸货、装车,然后将宝贵的医疗和生活物资配送给当地的医院和社区,平均每天要花十多个小时。

身处“风暴中心”,黄春明很多次嗅到死亡的气息。运送物资进入医院时,他感觉“空气都是宁静的”。医院的车子在外面运输遗体,车子转来转去,似乎走过了他的全身,让他打了个冷颤。夜晚回到住所时,不禁会想,“万一我感染了,家里的小孩子怎么办?”

在2020年的12月,黄春明与第一批成员团聚时共同回忆,“我们当时做的事情挺疯狂的,也算是和死神‘擦边’。 但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也绝对是义无反顾。因为有这种经历真的不后悔,睡觉时心里是踏实的。”

两个多月的充实忙碌无法消减他对远方妻儿的思念。2020年4月7日晚上,积攒已久的期待与热切达到了顶峰,黄春明提前3小时驾车抵达武昌高速路口,在车流中排队等待放行。从一个滞留异乡一筹莫展的水果商,到写好遗书奔走一线的志愿者,78天的时间里,这趟星夜兼程的归家之旅他已盼望太久。

就算在一年后,他也始终记得自己在归家前的最后半小时按捺不住激动地发消息给老婆和孩子的情景。“你要理解一个做父亲的心情,能见上小孩子一面比什么都珍贵。”他踏进家门后,看到老婆领着三个小孩等他回家的样子,悄悄地抹了一把眼泪。

2020年底,黄春明公司的农场遭遇了冰雪灾害,接近200万斤沙糖桔冻伤冻烂,给他的生意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但他向南都记者表示,在湖北经历过疫情,他在人情世故方面也看开很多。以前老是想着怎么赚钱,赚钱以后要光宗耀祖,现在发现,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关怀、体贴家人。

下午

2021年4月8日下午,南都记者联系上来自甘肃张掖山丹县的95后屈玲玉,她也是2020年春节滞留武汉的一员。疫情期间,多家商铺关门,物资短缺,拉着一个小手推车,她穿梭在武汉的大街小巷,为医护人员购买急需物资、帮忙搬卸援助物资、为居民剪头发……忙碌奔波两个多月,瘦了15斤,花光了自己8万元的“梦想基金”。

在武汉解封一周年这个特别的节点,屈玲玉很想再回去看一看,但因工作太忙无法成行。“今年所有的日期重合到去年的时候,我都会想到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在做什么,比如我们晚上可能在通宵搬物资,或是没有吃的,在用冷水泡泡面,也会觉得自己力量不足,就很痛苦。”

“因为那个时候真的很难很难,我看到过医护人员特别累的状态,也看到过有些人连自己亲人的最后一面都无法见到,当时的一些经历现在想起来仍会害怕,有的时候睡着做梦都会去想那些。”

后来她说,如果没有亲身经历武汉疫情,自己可能还是一个爱玩、长不大的孩子。“现在宁可买便宜点的衣服,我也愿意用这些钱去帮助更需要的人。这就是武汉疫情带给我的成长,对此我特别感谢,也特别感谢我遇见的每一个人。”

武汉解封后,屈玲玉回到老家短暂地休息,就又回到武汉开始了餐饮工作。

重新有了一定积蓄后,她前往四川凉山,为当地的贫困儿童提供帮助。三个月后,她又回到老家山丹县,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屈玲玉工作室”和服务队,主要为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提供生活上的帮助。现在,她一边从事餐饮业工作,一边进行志愿服务,同时还在不断进修。

2021年1月13日,“屈玲玉工作室”成立。

这一年来,屈玲玉也和当时在武汉相处的医护人员保持联系,过节的时候会互相问候,互相邀请对方过来玩,但因彼此都工作繁忙,最终未能成行,转而变成了互相邮寄土特产。

当2021年的日历翻到4月8日这页,屈玲玉的思绪也飘回了一年之前。

2020年4月8日,电视直播画面定格武汉江汉关钟楼,时针、分针、秒针在零点重合,武汉“重启”。屈玲玉看到,镜头扫过璀璨夺目的光谷星河、楼体霓虹灯点亮“武汉你好”和“致敬每一个坚守的你”字样的商场,那段日子像放电影般在脑海浮现,她很庆幸,参与见证了武汉从“生病”到“治愈”的全程。

2020年4月8日一大早,她就被“战友”开车接上,带着身份证去做了核酸检测,因为第二天就可以回家了。做完检测几人去逛了商场,屈玲玉买了两套新衣服,晚上在一个“战友”家里进行聚餐,吃了武汉的虾。

2020年4月9日,屈玲玉在武汉天河机场与朋友道别。

她记着在那之后遇到的一位出租车司机的话:“你是不是他们经常说的那个二十多岁的甘肃姑娘,我在电台上听过你的故事。你就把武汉当成你的家,随时来,虽然我跟你不认识,但我已经把你当武汉人了。”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林子沛 马铭隆 实习生 杨苓妍 杨天智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