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一,一,二,二,二,二,二,二。
明天就到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白露节气了,今天,就来跟大家说一说白露节气是怎么来的?
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属于第15个节气,是立秋、处暑之后,秋季的第3个节气,太阳达黄经165度,一般在公历9月的7-9日交节,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白露”主要反映的是自然界热气与寒气的变化,是标志着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白露”以后,天气逐渐转凉,白天正午时节太阳光照强烈,气温较高,但傍晚之后气温很快下降,昼夜温差较大。2021年9月6日,农历八月初一17时53分为白露节气
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
白露为秋季的第三个节气,这个时候,夏天的余热还未散去,白天太阳高挂的时候,气温较高,穿件衬衣也觉得有些热;傍晚太阳落山之后,气温迅速降低,深夜和早晨不加一件外套,着实觉得有些凉。
正是这种巨大的昼夜温差,在早晨太阳还未升起之前、或者晚上太阳落山以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植物表面和近地的附着物上迅速凝结,形成白色的水珠。在早晨太阳升起之后,经过太阳光的照射,白色的水珠变得晶莹剔透,看上去特别好看,称之为“白露”。
祭拜禹王的节日
禹王,就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最卓著的功绩就是历来被传颂的治理滔天洪水,是与伏羲、黄帝比肩的贤圣帝王,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
传说禹王为了治理水患,改变了之前拦河筑坝的治水方式,变为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一路从西向东,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测度地形高低,树立标杆,规划水道,逢山开山,遇洼筑堤,终于疏通了水道,引洪水入了海,结束了老百姓为水所害的日子。
后来,太湖畔的渔民为了祭拜禹王,会在每年的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举行香会祭拜禹王,尤以清明、白露规模最大,历时一周。
皇帝错杀御厨,城隍恰好路过,上帝准奏白露
传说在以前,“白露”是一名十分了得的皇宫内的御厨,厨艺精湛无比、盖世无双,就连对食物非常挑剔的皇帝对他做的饭菜都无可挑剔。
一日,皇帝在用过“白露”做的饭菜之后,心情大好。就召“白露”前来,问道“世间最为好吃的东西是什么”?“白露”说“盐”。这一下可惹怒了皇帝,皇帝本来想在“白露”面前夸耀一下他所拥有的“山珍海味”,而“白露”说的却是平民老百姓都可以食用的“盐”。这不等于胡说么,与“蔑视皇权”、“欺骗帝君”一样么?皇帝一气之下,下令杀了“白露”,并令御膳房七日内不得用盐。
一连多日,御膳房的厨子做的“山珍海味”因为没有盐而变得“寡淡无味”,皇帝越来越难以下咽,方知错怪了“白露”,惋惜不已,就写下了“错斩白露七日已无天日”几个大字。恰在此时,一位大臣前来拜见,皇帝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正在为错斩了“白露”而后悔,仓皇之间,就烧了字绢。而这一烧,正好被路过此地的城隍爷收下。城隍爷觉得“已无天日”,兹事体大,就赶紧上天庭禀报了玉帝,玉帝“准奏”。从此为了纪念“白露”,便将错斩“白露”的这一天称之为“白露节”。
本文由“九农DX”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