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农历二十四节气汤若望】专题中国人应该知道的清明节10件事儿(二十四节气之清明)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快到了,今天我们一起分享十大清明知识点。

1.二十四节气之五

清明,是中国的重要节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在春分之后,谷雨之前,算是处于仲春和暮春交接的时间段。

2.别称和时间

清明节,又叫做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它的具体时间,在每年阳历4月4日或5日。2021年的清明,在4月4日。

3.两个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和春节、端午、中秋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另外,它又和除夕、中元节、重阳节,统称为中国四大祭祖节。

4.起源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和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的文化节日。

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核心习俗,这两种风俗在中国自古传承,延续至今。

5.名字含义

关于清明节名字的含义,古书《岁时百问》解说得很清楚:“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很显然,这是一个天地阳气旺盛、万物茁壮生长的时节。

对于农民来说,也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日子。民间谚语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指向的都是农事。

6.三大物候特征

按照传统说法,清明有三大物候特征:

一候桐始华。意思是在这个时节,白桐花开放了。

二候田鼠化为鴽。鴽是指鹌鹑类的小鸟,古人认为,田鼠是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而小鸟则明显多了起来。

三候虹始见。就是雨后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7.清明和寒食节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对应天地物候的变化,后来之所以变成祭祖节,和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顾名思义,这天要吃冷食,不能生火。在清初的传教士汤若望进行历法改革前,寒食节安排在清明节前两日。汤若望历法改革之后,则改在清明节前一日,并一直沿用至今。

那么寒食节是怎样来的呢?

据说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在最艰难的时候,甚至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

后来重耳登上了王位,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

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相见,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却宁死不出,最终被山火烧死。

介子推死后,晋文公既后悔,又感念他的气节,于是下令在其死难日禁止用火,只能吃寒食,以寄托哀思。从此,就有了 “寒食节”。

后来,人们又加入了祭祖扫墓、踏青等风俗,丰富了寒食节的内涵,使之成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的日子。

需要说明的是,这只是一种历史传说,不是权威定论,也有人考证之后,认为寒食节和介子推无关,另有起源。

由于传统寒食节和清明节时间接近,为了方便起见,也为了假期的连贯,从唐代开始,就规定两个节日并在一起过。宋代之后,清明节更取代了寒食节,成为祭祖扫墓的专用节日,寒食节则逐渐走向式微。

8.上巳节

除了寒食节和清明节,公历四月还有一个相关的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的三月初三,叫做上巳节,又叫三月三。

古人会在这一天举行“祓禊(fú xì)畔浴”的活动,就是结伴到水边沐浴,洗掉晦气。

有些地区还在这一天进行扫墓和踏青,所以三月三又叫做为小清明、古清明。

由于万物回春,天气和暖,人的春心也蠢蠢欲动,因此上巳节,也是古代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机。

9.传统习俗

从古至今,寒食和清明节就不单纯是吃冷食禁明火、扫墓祭祖的日子,还有其他丰富的内容,包括插柳戴柳、春游踏青、植树、采花、蹴鞠、放风筝、荡秋千、拔河、斗鸡、吃青草粿、男女约会等等。

10.世界影响

清明节起源于中国,但影响绝不仅仅限于中国。日本、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世界各国的华人,也非常重视清明节,遵从扫墓踏青的传统。

而古代的琉球,也就是现今的日本冲绳县一带,早在古代就和中国人一样,有了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传统。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