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又梦见了爸爸,梦里的爸爸笑眯眯地看着我,有着无限的慈爱。(莎士比亚)。
自从爸爸去世后,我经常梦到他,姐姐说她也是。爸爸走了已经十一年了,我一直想为他写点什么,却一直忙忙碌碌,疲于奔命,无暇顾及。今天终于拿起笔来,却早已泪眼婆娑……在乡亲们心中,爸爸是个文化人。爸爸是1966年高考取消前毕业的中专生(广北农校),也是我们村那个年代唯一的一名中专生。小时候,我心中的爸爸是如此的与众不同,高大英俊。
那个年代在农村给自己的父亲叫爸爸的很少,小伙伴们多是喊爹,爷,叔。而我的爸爸是个见过大世面的人,在大城市广饶(小时候的我认为广饶就很大很大,盼着长大了能去看看)上过学,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民办教师,那时我根本不懂民办公办)我至今弄不懂拥有中专文凭的爸爸为什么是民办教师?那时,每当偷偷翻看爸爸的影集(小伙伴的父亲们都没有影集),看着一张张他们同学的合影,羡慕钦佩之情油然而生:长大后一定要像爸爸一样考上大学,拥有了不起的同学。那时爸爸偶尔提起他的同学某某在省城济南工作,某某在北镇(滨州市)工作,某某在广饶工作,那些地名对于还从未出过村庄的我来说神圣而遥不可及。也时时疑惑不解:我的爸爸为什么在村里(以前的现河初中,现在的胜园街道中学)当老师呢?
每当过年,爸妈最忙。妈妈忙着准备一家老小的年货,而爸爸免费义务为全村甚至邻村的乡亲们撰写春联。家里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全都铺满刚刚写好的春联,炕上,桌子上,地上……密密麻麻,无从插脚。未谙世事前,我还很自豪地帮着爸爸准备着笔墨,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加,看着妈妈日渐憔悴的容颜,和他们为此激烈的争吵,我再也不支持爸爸写春联了。妈妈实在是太辛苦了,可爸爸永远是有求必应,照写不误。
在乡亲们心中,爸爸是个难得的好人。“从没见过这么好,这么傻,这么实在又这么倔强的人!”这是大伙儿公认地对爸爸的评价。
那时,爸爸不仅教着初中几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的语文和数学,还兼管着全校的后勤工作。每当爸爸在家里拨打着算盘算账,数着一张张一毛二毛的钱时,妈妈的眉头就会紧锁:又要从家里拿出仅有的一点钱填补学校账本上的缺漏了。每当爸妈为此争吵时,我总在心里默念:千万不要让爸爸管理学校里的钱了!难道爸爸不会算账吗?难道爸爸真的傻吗?那时确实是太穷了,爸爸每个月的工资是八元五角,直到1983年大病时才涨到四十二元,养活着一家六口,吃了上顿没下顿,哪有多余的钱填补给学校呢?这时,我总是站在妈妈一方,觉得爸爸一点儿也不高大了。
在乡亲们心中,爸爸是个认死理,不懂变通的人。其实就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委屈我一个,幸福千万家。1982年农村包产到户,仅有的几个老师经常回家种田,学校几乎无法开课了。爸爸不仅一直坚守岗位,还亲自跑到邻村请来了郭老师和高老师任教。爸爸就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才华。1983年的夏天,终于一下子病倒了,急性胃溃疡,胃出血。看着爸爸大口大口地吐血,我们兄妹四人吓得哇哇大哭。医生建议妈妈抓紧时间准备后事。爸爸休克了几次后,竟然奇迹般地苏醒过来了!一天天地恢复了健康。半年后,校长多次到家请爸爸去学校上课,爸爸似乎大彻大悟就是不答应,说身体不行了,教不了了,说啥也不能误人子弟呀。从此爸爸就告别了教师生涯,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1985年中央落实民办教师政策,所有的符合条件的民办教师一律转成公办教师。外面到处传得沸沸扬扬,说爸爸条件最硬早就转正了,文凭高,年限长,二十多年的工龄了 ,一个月能拿一百多元的工资呢!可我们家却毫不知情,爸爸也只字不提。后来就不了了之了。那时刚刚考上初中的我正在胜利油田第八中学借读,住在舅舅家,离家近百里,只有寒暑假才回家。一切都是外人传的只言片语。除了爸爸,所有的老师都有了好的归宿。爸爸亲自请来的郭老师后来当上了东营区三中的校长,最后以职业高中校长的身份退休。高老师现在依然拿着高高的工资安享晚年。孙老师调到了辛店教办担任主任后退休。只有我的爸爸从未向任何人提过任何要求。这就是我的爸爸,别人眼里的“傻子”。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他有过之而无不及。孔子说过,“德才兼备,以德为首”,“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可我德才兼备的爸爸为何一生郁郁不得志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爸爸的一生不求任何人,不给任何人添麻烦,这是他的原则,这或许是他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根源吧?
爸爸的家族在我们村称得上是名门望族。奶奶100岁生日大宴时,村里有分量的人几乎都到了。爸爸的大哥,我的大伯在供销社工作,属于国家干部,至今健在。四个子女早早安排妥当,已经是儿孙满堂。爸爸的二哥,我的二伯一直担任大队书记,三个子女相当优秀,经济实力雄厚,以致于移民加拿大。爸爸的两个妹妹,我的大姑,小姑,家境也都很殷实。只有我的爸爸读书最多,最落魄,几乎没有享过一天清福。我1994年大学毕业后上班了,有条件孝敬爸妈了。每次回家带着大包小包可爸爸从不舍得自己吃,总是省给孩子们吃。我和姐姐买给他的新衣服一件也没有穿过,全部整整齐齐叠在衣柜里。他说自己天天干农活,哪有机会穿新衣呀!
我一生最感到愧疚的,最对不起爸爸的,是没有好好陪伴他。小学时还不懂事,一上初中就离开了家,在舅舅家借读,高中住校,大学远在济南,毕业后就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最让我遗憾的是,爸爸从未在我的小家吃过一顿饭,更不要说请他去饭店了。由于我先生是外地人,大学毕业时跟着我来的东营。倔强的爸爸一直不接受,不肯去我家。直到我们从学校那个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搬到旧楼房时,他才开心地去看了看,留他吃饭 ,担心我们花钱破费,就是不肯。
2004年,爸爸的胃病复发癌变,做了切除手术。爸爸住院期间,我竟没有请过一天假去陪他,只是在节假日去照顾他,好在哥哥姐姐一直照顾着他。2007年农历6月24日,我回家去给爸爸过70岁生日,那天,爸爸好像有预感似的,他亲自在他天天侍弄的菜园子里采摘了各种时令蔬菜,每样分成四份,我们兄妹四人一人一份。农历6月29日,那天正好是现河大集。大哥给我打电话:“你马上回家,在集上给爸爸买一身新秋衣秋裤。” “家里不是有很多新的吗?”“找不到,你只管买新的就行。”我竟然就开开心心地买衣服去了。到家时爸爸早已静静地睡过去了,很安详。我竟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让我欣慰的是,那时我先生早已任职区工商联副书记,也许是最让爸爸骄傲的吧!
我泣不成声地问妈妈:“爸爸走前说什么了?” 妈妈告诉我,他可能是想见华子(我的小弟,一出生就送给了舅舅家),最后一句话竟然是:“记住,以后有孩子,千万不要送人!”那天,姐姐收拾着爸爸的遗物泪如雨下。姐姐拿着几年前买给爸爸的羽绒服说:“这是我攒了半年钱才买下的最好的羽绒服,爸爸竟然一次也没有穿,还有,上衣,裤子,你看都崭新崭新的,他为什么舍不得穿呀!”姐姐离娘家最近,照顾家最多,和爸爸感情最深。
爸爸出殡那天,身上所有的寿衣都是我先生亲自去买的最好的。由于时间仓促,当时我家没有那么多的现金,我先生就匆忙开车到他最好的朋友——一个做生意的老乡家借了五千元钱,并随口解释了一句“岳父突然去世”。没想到他的老乡就通知了关系最密切的其他的老乡,都是做生意的老板,大约十几个人,他们开着十几辆黑色轿车同时到达我家来吊唁,也算是让爸爸风光了一下。那时私家车还不多,有车一族还太少。
我的爸爸就这样走了。爸爸的一生,犹如一支蜡烛燃尽了自己,为他人照亮了前行的路。杨绛曾说过:“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爸爸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就是我的爸爸,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爸爸。
这就是我的爸爸,勤劳节俭一生的爸爸。
这就是我的爸爸,平凡而又伟大的爸爸。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红火,大哥家的您的重孙已经绕堂膝下,咿呀学语了,爸爸,您看见了吗?爸爸,您开心吗?
作者简介
王爱华,1994年毕业于济南大学中文系,现就职于东营区教育局,任初中语文教研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民盟东营区总支副主任委员、西城第一支部主任委员、东营区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全国中语会会员、读写训练联谊会会员、山东省教育学会会员、中学一级教师、市级教学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