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的第一天是立春,是难得的好兆头。[历史深处]本期通过立春和24节气的介绍,与大家一起立春,一起在潮湿的春风中发芽。
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里,中国一直是农业文明大国,二十四节气与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先人们息息相关。虽然到了今天,生活在城市里的我们,对节气的了解关注已越来越少,但不少节气我们还是和我们有关系的,比如清明、比如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在介绍立春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二十四节气。
(一)二十四节气的推算
要说二十四节气,自然要先谈一下历法。在引入公历之前,中国一直采用的历法是农历,农历又称夏历,传说是夏朝时候就有的,基本规则是沿用汉代制定的汉历。农历是一个阴阳合历,月的计算以月亮的公转周期为单位,但通过闰月回归年的设置,使得平均一年的时间与公历一年365天相当。说道闰月,今年就是回归年,有一个闰六月。
在农历里,每一年的长度是不等的。如果简单的以农历的月份去耕作一定会有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二十四节气应运而生。二十四节气,是依照地球在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360除以15正好24。
图1、太阳黄道与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公转周期为准制定的,因此,每年二十四节气的日期,是与公历的日期有直接的对应关系,而与农历的日期没有直接的联系。例如二十四节气的立春在每年的2月4日前后,常常会出现立春在春节前的问题,导致有些农历年份没有立春,而有些农历年份有两个立春。碰巧2017的农历年就有两个立春。
(二)二十四节气的历史
中华文明最早诞生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因此也多是依照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黄河流域的气候、物候制定的。
在春秋时期的左传里,就有了关于日至的记载。在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里,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二十四节气里最重要的节气。
在秦汉之交,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西汉初年淮南王刘安编写的《淮南子》中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现在已完全一样。公元前104年,在邓平等制定《太初历》时,就把二十四节气放在了历法,并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图2、淮南子
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在古时候,是通过北斗七星来确定的。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不同的方向和位置,其所指的位置就是所代表的月份。二十四个节气的名称,是随着斗纲所指的地方并结合当时的自然气候与景观命名而来的。
(三)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同时也是农历年的切分点。
由于有闰月的存在,以正月初一春节来区隔的一年长度不等,不像公历中365天和366天的差别。差的不是一天两天,多的可能将近一个月,30天。如2017农历年有384天,而2016年只有355天,相差29天。很不公平,因此传统上,每个人的属相不是以春节,而是以立春来区隔的。
图3、立春
《群芳谱》:“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一年之计在于春,中国人一直都把立春当做非常重要的节日,立春之日迎春是几千年传统的习俗。官方民间在立春的时候,都有各样的庆祝活动。立春幡、迎春花,吃春饼…….
与立春相关的谚语、诗歌更是数不胜数。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谁家二月煮新丝,一江黄鲫应不识。明日倘或桃李晓,莫问老梅知不知。”
“ 东风化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
......
关于二十四节气及立春的介绍就到这里。【历史深处】回到历史深处找寻和你感兴趣的历史信息,串联当下的我们和历史中的那些往事,让每一个我们看到那些我们不曾了解的过往!欢迎支持关注,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