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
(1) 24节气
一年中共有24个节气,相邻的节气之间,间隔约为15天。
二十四节气的口诀如下:春 雨 惊 春 清 谷 天(春分3月21);
夏 满 芒 夏 暑 相 连(夏至6月22);
秋 处 露 秋 寒 霜 降 (秋分9月23);
冬 雪 雪 冬 小 大 寒(冬至12月22)。
图1 二十四节气对应的时间表
(2)三大阶梯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分别为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海拔>4000m)、第二级阶梯(其他三大高原+三大盆地,海拔1000m~2000m)、第三级阶梯(三大平原,海拔<500m)。三级阶梯以多条山脉为分界线,如下图所示。
图2 我国的三大阶梯分布图
例题
图3 例题
答案:B、A、C
精讲精析:(1)分析降水量分布图。降水图像呈现长方形,①底部表示的是时间:春分(3.21)-夏至(6.22)-秋分(9.23);②左侧表示纬度:25°N~45°N;③右侧表示降水量,颜色越深降水越丰沛。
(2)分析降水的时间、区域特点。春分-夏至之间、夏至-秋分之间,都间隔了五个节气。分别是:春分(3.21)-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9.23)。相邻的两个节气,时间大约间隔半个月(15天左右)。因此在清明时,30°N以南降水较多(选项A错)。5月起(立夏)降水突然向北部延伸(选项B对)。35°N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会受到伏旱的影响(选项C错),以北的地区则降水较少,秋高气爽(选项D错)。
(3)分析该地区的区位特征。该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因此应该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东部季风区位于地势的二、三级阶梯(选项A对),绝大部分河流流向海洋,属于外流区(选项B错)。东部降水主要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而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选项C错)。该地区单从降水分析,南部的降水更加的丰沛,适宜农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密度可能更大(选项D错)。
(4)分析芒种-小暑期间(6月~7月)的气候与昼夜长短。芒种-夏至-小暑,也就是说该段时间,恰好为夏至的前后。此时正值盛夏,我国南北方气温都很高,南北方气温差异较小(选项A错)。此时塔里木河的蒸发增大,但同时高山冰雪融水也增大,因此不会出现断流(选项B错)。此时位于夏至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北京在上海的北边,因此北京的白昼更长(选项C对)。夏至前后,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南地区会出现极夜,不适宜科考(选项D错)。
总结
极昼、极夜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全球的极昼、极夜区域也会发生变化。①春分-夏至-秋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极点及其周围出现极昼;②秋分-冬至-春分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极点及其附近出现极夜。③夏至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北全部为极昼;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北全部为极夜。
图4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极昼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