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料酒和黄酒
1、材料葡萄酒。
烹饪和厨房通常是常见料理的必备单品之一,在料理中加入适量的调料酒可以增加料理的口感和色彩。
料酒顾名思义,是加入了佐料的酒。主要用在烹调肉类、家禽、海鲜和蛋等动物性原料的时候和其他调味料一起加入。烹调过程中,酒精帮助溶解菜肴内的有机物质,其他料酒内的少量挥发性成分与菜肴原料作用,产生新的香味并减少腥膻和油腻的口感。料酒的主要作用是烹饪时,酒精与食物中的羧酸反应产生芳香且有挥发性的酯类化合物。烹调完毕后,大部分酒精受热挥发,而不存留在菜肴内。次要作用是部分替代烹调用水,增加成品的滋味。料酒的成分主要有酒精、糖分、糊精、有机酸类、氨基酸、酯类、醛类、杂醇油及浸出物等。其酒精浓度低,含量在15%以下,而酯类含量高,富含氨基酸,所以香味浓郁,味道醇厚,在烹制菜肴中使用广泛料酒的调味作用主要为去腥、增香。
2、黄酒以大米、黍米、粟为原料,一般酒精含量为14%—20%,属于低度酿造酒。黄酒含有丰富的营养,含有21种氨基酸,其中包括有数种未知氨基酸,而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依靠食物摄取8种必需氨基酸黄酒都具备,故被誉为“液体蛋糕”。
黄酒很适应当今人们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而对饮料酒品质的要求,适于各类人群饮用。黄酒饮法有多种多样,冬天宜热饮,放在热水中烫热或隔火加热后饮用,会使黄酒变得温和柔顺,更能享受到黄酒的醇香,驱寒暖身的效果也更佳;夏天在甜黄酒中加冰块或冰冻苏打水,不仅可以降低酒精度,而且清凉爽口。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约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黄酒产地较广,品种很多,着名的有浙江加饭酒(花雕酒等)、江西吉安固江冬酒,无锡惠泉酒、绍兴状元红、张家港的沙洲优黄、吴江的吴宫老酒、百花漾等桃源黄酒;上海老酒、鹤壁豫鹤双黄、福建闽安老酒、江西九江封缸酒、江苏白蒲黄酒(水明楼)、江苏金坛和丹阳的封缸酒、河南双黄酒、广东客家娘酒、广东珍珠红酒、张家口北宗黄酒和山东即墨老酒等。
3、 料酒和黄酒的区别和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料酒只有烹调的功效,因为加入了香料、盐等佐料,料酒口感略显辛辣是不能直接饮用的,但是黄酒却可以直接的饮用。
料酒可以是黄酒为基液,也可以是白酒等其他酒类或者酒精为基液。
料酒中的黄酒是经过稀释的,浓度没有黄酒原液高。
常见的料酒颜色为浅黄或者无色的透明液体,黄酒多为褐色、黄色透明液体。
作用不同,料酒只做烹调只用,黄酒可以达到养生等功效。
相同之处:
料酒和黄酒都可以作为烹调的配料,但是黄酒没有加入香料,其效果没有料酒好(当然料酒也有优劣之分)。
烹饪用酒统称“料酒”,它包括黄酒、汾酒等。
料酒的作用主要是去除鱼、肉类的腥膻味,增加菜肴的香气,有利于咸甜各味充分渗入菜肴中。
黄酒是用糯米经浸泡、蒸煮、发酵而酿成的。酒精浓度为15度左右,酒味醇和,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维生素。烹调中加点黄酒,鱼、虾、蟹中相起腥味的胺类物质就溶于黄酒的酒精中,在加热时随酒精一起挥发掉,达到去腥的目的。另外,牛、羊、猪、鸡、鸭等也带有不同程度的膻腥气,烹调时加点黄酒,同样也可以除去膻腥气。
黄酒中的氨基酸,在烹调中能与食盐结合,生成氨基酸钠盐,从而使鱼、肉的滋味变得更加鲜美。
黄酒中的氨基酸还能与调料中的糖形一种诱人的香气(美拉德反应),使菜肴香味浓郁。
料酒与黄酒的最大区别为,黄酒是一种饮料酒,而质量好的料酒是在黄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品种,它是用30%~50%的黄酒做原料,另外再加入一些香料和调味料做成的。与黄酒相比,炒菜时放料酒不仅味道好,而且价格还比较便宜。
料酒只有在做菜的时候才可以用。有的人在做菜时料酒用完了,就用白酒代替料酒,认为料酒、白酒都是酒,同样能烹制出可口的佳肴,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
让我们来看看,白酒的酒精浓度最低要20度左右,最高要60度左右,酒类中的主要成分乙醇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挥发性。如果烹调菜肴的时候,用乙醇含量过高的白酒就会破坏菜肴的原味,滋味当然就不好。
有些朋友喜欢用啤酒代替料酒,觉得味道更好些,其实这也不对。为什么呢?因为啤酒的酒精浓度在3.5度左右,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二氧化氮气体。这种二氧化氮气体,它的挥发性是很大的,尤其是受热以后。
所以说,如果烹调的时候向菜里加入啤酒的话,酒精在溶解腥膻味之前就已经挥发掉了,当然也就达不到去腥除腻的效果了。
这样看来,不同的酒类与料酒相比,所烹饪出来的菜肴风味相距甚远。料酒具有10%~15%度的酒精浓度,乙醇含量是比较合适的。
所以现在大多数人采用料酒烹饪;但是实践证明,肉类与糖类物质一起烹调时,用黄酒风味更佳,其中原理是黄酒中富含的20多种氨基酸与肉类中的蛋白质和糖类物质在高温下共同结合所产生的“美拉德反应”,例如:红烧肉就是典型例子;所以做菜时应该选择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