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CCTV新闻报道,11月15日,湖南长沙堂万寿原陵举行了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仪式。
这些细节,让人破防↓↓↓现场: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仪式在长沙举行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细节一:骨灰盒上的五星红旗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2021年11月15日上午,“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骨灰安葬仪式在长沙唐人万寿园陵墓举行。图为礼仪队将袁隆平院士的骨灰送往安葬地。
袁隆平的骨灰盒上覆盖着五星红旗。不少网友纷纷留言:我们的国旗,盖着“喂饱我们的人”。
细节二:安葬仪式上摆放了一把小提琴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仪式现场摆放了袁老生前喜爱的乐器小提琴。袁老在下田的时间之余,喜欢拉小提琴,也会游泳、打排球,院里老年排球队,他领队的那一边,经常是赢家,“和我打对手的那方谁都想赢我,我一去,就带动了队伍的情绪。”
逝者|手绘袁隆平的“摩登时代”新京报动新闻出品
细节三:“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仪式现场,袁老遗像背后的巨石上,镌刻着他生前写下的这句话。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细节四:墓盖上的两碗米
袁隆平院士的墓盖四周环绕着稻穗装饰,墓盖上方端正地摆放着两只碗,写着“愿天下人都有饱饭吃。”↓↓↓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家属、亲友以及各方群众送别袁隆平院士,墓碑上围满鲜花↓↓↓
图为家属与亲友来到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现场。图片来源:东方IC
图为民众排长龙为袁隆平院士献花。图片来源:东方IC
图为鲜花围满袁隆平院士墓碑。图片来源:东方IC
助手回应袁隆平去世近半年后下葬:各界很重视 考察筹备时间长
助手回应袁隆平去世近半年后下葬:各界很重视 考察筹备时间长 新京报紧急呼叫出品
15日10时许,记者与袁院士助手杨先生取得联系。杨先生表示,因袁院士去世后社会各界对他的安葬地都很重视,长沙、江西的家乡等希望袁院士能够归葬到他们那里,经过多方面考察后,最终确认安葬在唐人万寿园。另外,唐人万寿园也需要时间做准备。
从1961年到2021年,袁隆平与他的水稻人生
图片来源:新京报客户端 编辑 马浩歌 设计 师春雷
据新华社消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点07分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5月24日上午10时,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送别仪式现场庄严肃穆,哀乐低回。铭德厅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袁隆平同志”,横幅下方是袁隆平同志的遗像。袁隆平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新京报此前报道:碗中有米,心中有您 今日我们送袁老最后一程162184486914946)
袁老走后,他的遗愿也在一点点实现……
据《人民日报》消息,10月23日,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杂交水稻”创高产示范基地,专家们通过现场实打实测,亩产达到1326.77公斤。标志着我国再创水稻大面积种植单产世界最高纪录!
据央视新闻消息,10月17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湖南省衡南县开展2021年南方稻区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测产验收,测得晚稻平均亩产为936.1公斤。加上此前测得的早稻平均亩产667.81公斤,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测产为1603.9公斤,成功突破亩产1500公斤目标并创造新的纪录。
从1961年到2021年,袁隆平走完了60年水稻人生。在农校教书期间,他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为了让更多人吃上饭,稻田成为他一辈子安身立命的地方。从决定研究水稻开始,袁隆平每天下田,与水稻的相处模式就像是谈恋爱,有时候还会在稻田里看书。从中专教师到杂交水稻之父,他是如何做到的?戳视频↓↓↓
动画|200秒看袁隆平与水稻的60年 新京报动新闻出品
2019年9月,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前往北京领奖的前夜,他兴奋得像个孩子。袁隆平称,自己得过很多奖,授予共和国勋章最隆重、最庄严。 1961年,袁隆平发现一株天然杂交稻,从此一辈子投入水稻研究。
百年百物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拿过很多奖 这个最隆重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生平回顾
袁隆平曾多次畅谈他的两个梦想,
除了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之外,
还有另外一个“禾下乘凉梦”。
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
长得比高粱还高,
穗子有扫帚那么大,
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
禾下乘凉梦
十里稻花香
从此
每一缕升起的炊烟
都是对您的怀念
袁老,走好
综合整理自人民日报、央视新闻、新京报此前报道
编辑 常江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