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酒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白酒产量迅速增加,我国白酒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同时存在大量手工作坊,生产布局较为分散,除传统的名优白酒产地外,全国其他地方的小酒厂也在迅速发生。
展开。
白酒市场一方面受宏观调控的影响, 另一方面日益加速的市场化的因素促进了白酒生产企业的壮大,特别是通过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一部分规模企业日渐壮大,经济效益逐步提高,白酒行业的规模化、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
随着生物技术的开始应用,白酒中多种成分得到有效控制和合理运用,各主要知名企业如茅台、五粮液、洋河等向市场推出了各种挡次、各种口感的产 品。随着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知名白酒企业日益重视品牌的作用,把产品质量当作企业的生命,大量投入广告费用,加大品牌的策划和推广力度。
随着消费市场的扩大和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化,一方面是名优酒的销量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新的白酒品牌不断涌现,在全国主要省份,都有知名的地产品牌,形成了如苏酒、皖酒、鲁酒等的各种品牌,在当地市场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市场占有率日益上升。
二、当前白酒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白酒的供求状况严重的失衡,白酒的价格应该下降,企业的利润水平也应该降低。但实际情况是白酒的利润水平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特别是名酒企业中的一线品牌,利润高的惊人。
这就造成了白酒价格的虚高。很多企业看准这一“市场机会”,就不断更换包装,重起名称,不切实际的宣传唤起市场的购买欲望。此时的市场调节和配置资源的作用已荡然无存,市地方保护撕碎了市场。
市场是在完备的法律法规中能够自由交换商品或资源的场所。建立全国统一的白酒消费市场不仅是市场成熟的表现,也是实现我国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发展以来,特别是近十年,白酒的生产、运输、销售等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白酒市场奠定了法制基础。但是由于体制、政策的因素以及白酒行业门槛低的行业特点,白酒产业的市场化水平依然低下,
众所周知,白酒产业进入门槛低。在“投资小,见效快”的利益驱动下,前些年很多地方都新建、扩建白酒项目,高峰时,我国注册的白酒企业近四万家。当好县长首先要办好酒厂成为当时的流行语。
衡量市场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消费者是否理性消费或者说有足够多的理性消费群体。这对于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有 5000 年的文明,白酒伴随其中,经过若干代人的薪火相传,白酒的品质不断提高文化的积淀也愈益深厚,但消费者并没有因此形成理性的消费观。这与西方烈性酒产业发展相比,这既是整个民族不得不说的痛,也是影响我国白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由。消费者缺乏理性消费在形式上表现为盲目跟风。
三、白酒产业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中端消费看广告。广告在产品的营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消费群体靠广告选择白酒消费也不是理性的消费者。历史上,白酒企业有靠广告成功的范例,也有失败的典型。但作为消费者,必须有自己的判断和主张,要明白消费、理性消费,不能被广告牵着鼻子。
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多的白酒消费者,对白酒知识了解甚少,当需要选择白酒品牌时,往往不知如何选择,此时,只有跟着广告走。这样做对自己和产业发展都不利。首先对自己不利。现在的白酒广告不外乎三种情况,
一是直接说自己的品质好;二是说所用的粮食好水源好;三是说自己历史悠久。三个说法不同,但归根结底还是说自己的好。广告是为厂方销售服务的,但广告是要消费者买单的,如果消费者跟着广告走,或者说喝广告酒,那付出的成本不仅是金钱,还有可能是身体。因为有些产品的广告是名不副实的。
其次,消费跟着广告走是对产业发展的不利。产业的发展最终靠消费拉动的,没有一大批忠实于我国白酒的理性消费群,白酒产业就不可持续发展。如果消费跟着广告走,那么消费者心中就无品牌,更谈不上是什么忠诚度。
最终的结果就是谁的广告多、广告做得好就消费谁的产品。如果是这样,对我国白酒产业来说,将是致命性的灾难。现在国外的各种酒都想大举进入我国市场,如果国外品牌广告多又好,岂不转向国外酒水。因此,普及白酒知识培养忠实的消费群体已是当务之急。
四、安全事故触目惊心。
白酒是传统产业,经过若干年的积淀,产业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我国名酒企业和国家大型企业,为国家或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都作出了贡献。但由于进入门槛低,散、小、乱的局面依然存在。
这种并存的局面就决定了食品和产业的安全受到双重的威胁首先,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威胁消费者人身安全。如前所述,我国的白酒产业散、小、乱的局面短时间内难以改变。这些面广量大的小、微企业在激烈的市场中不堪一击,但在利益的驱使下,总会有少数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的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干起了制假、售假坑害百姓的勾当。
盘点一下假酒事件,我们看到的是一行行血泪。有多少无辜的人们因为假酒而命丧黄泉,又有多少家庭因假酒而支离破碎,又有多少孩子因假酒失去父爱。
五、强化价格规制
白酒行业的价格规制主要针对具有自然垄断性的高档白酒,近 10 年来,白酒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仅 2011 年开始,国家限制“三公”消费后,高挡白酒价格开始下降。总的来说,白酒累计涨幅还是相当高的,不仅造成社会上人心浮动,使得消费者大量囤积名牌白酒,引发相关产业的价格的上涨。
因此,对白酒产品实行限价,强化价格规制,并不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通过行政手段控制市场价格,而是纠正市场机制在高挡白酒价格形成方面的失灵,使得高挡白酒价格回归到合理水平。价格规制的本质是为了确保交易公平。茅台、五粮液等高端品牌长期以高价格占领市场,大量的中小酒厂以低价格、大众化的品质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需求,为抢占市场,价格战时有发生。
高端企业为抢占市场不断提高价格获取暴利,造成行业垄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影响资源的合理流动、而且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大量的中小酒厂大打价格战形成了无序竞争,催生了大量的如欺诈消费者、以次充好等的不公平竞争行为,因此,有必要强化价格规制,实行限价。但限价是有时效性的,仅在价格形成机制失灵时应用,一旦价格回归市场,规制政策就应淡出。
白酒知识普及不够,缺乏健康饮酒文化的引领无论和西方的烈性酒还是葡萄酒相比,我们对白酒知识的普及远远不够。这是缺乏理性消费群的第一个原因。西方国家的普通消费者对所消费的酒的工艺、品质以及如何鉴别和品评都能说的很清楚。而我国的白酒就需要补上这一课。白酒知识普及不够,导致了消费非理性。
首先是选择非理性,其次是消费不健康。我时常会听到“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宁伤身体,不伤感情”等话语。从中感悟到白酒交流沟通的功能已被发挥到了极致,但从另一方面看,也亵渎了名优白酒的名誉和品质。因为品质较低的白酒喝下去也有这种效果,无需进行选择,这正是消费者盲目跟风消费的根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