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怀念家乡的棕椰子树

到广东惠州大亚湾小住一段日子,发现住的小区大院里种着好多高大的棕梠树,或称棕树。树的主杆上伸出一根根细细的枝,枝的顶端长着巨大的扇形叶子,叶子靠近树枝的部分长得连在一起,远离树枝的部分则分开成了一根根一条条的细长形的叶片。叶子长得绿油油的,像巨大的扇子斜斜地向上伸展着。树主杆的下面部分,被园丁修整过,砍去了老旧的棕树叶子,剪去了一匹匹棕绒,留下残余的一点干枯的枝的根部和少量的棕绒。

这种棕树在我的家乡湖北长阳也有很多,我们那里称棕椰子树。由于湖北的气候比广东要冷许多,所以,我们那里的棕树,比广东的棕树要长得秀气多了,无论是叶扇,还是树干的高度和粗细,都缩小了至少一到两个号码。也就是说要矮小许多。当然,棕绒也一定比广东棕树的棕绒要小许多。

棕绒这种东西,别的植物绝无这个形式的部件,它既不是树叶,不是树枝和树杆,也不是树皮,而是一匹匹一片片棕色的绒绒的东西,包裹在树杆上,大约有小报纸那么大,或者更大一些。

曾经,在我长阳家乡,棕树是一种很有用的植物。先说说棕绒,在清末或民国时期,甚至到上世纪50年代,我们那里大部人都还很贫穷,没有布鞋穿,只能穿稻草编成的草鞋。冬天,为了保暖,人们把棕绒一匹匹割下来,裁下最柔软的部分,裹在脚上,然后外面再穿上草鞋,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寒保暖。1956年初春,我父亲就是穿着这样的鞋子,步行了100多公里,从长阳县到当阳县去上高中。

到我小时候,就没有人穿棕绒草鞋了。但棕绒仍然是做鞋子离不了的好东西。我母亲是做布鞋的能手。做鞋子,首先要做鞋底壳子。她将一片棕绒铺在桌上,在上面刷上浆糊,再将另一片棕绒贴上去,再刷一层浆糊,再贴一片棕绒……大约贴到有0.3公分厚,就可以了,然后晒干,就成了一张硬棕绒板,母亲称这道程序叫打壳子。

第二道程序,母亲将鞋底纸样片放在硬壳子上,用剪刀沿着纸样片边沿剪,这样就剪出一个类似于鞋垫的样子。再在它的两面铺上一层层废旧布片,铺到约1公分多厚,周围沿着边剪整齐,再一针针地纳鞋底,就做成了鞋底子……如果没有棕绒,就得用布做鞋底壳子,那就太浪费了。

棕绒还可以做床垫,类似于席梦思床垫。也可以取棕丝做‘绷子床"。就是将棕绒上面的细绒弃掉,取它的像粗线一般的棕丝,搓成绳,将它绷在床周围的木框上,密密地编织,使木框中间形成一个很有弹性的床面。再于上面铺上垫褥子,睡上去既有弹性,又透气,是很健康环保的一种床。

棕树的叶子也有很多作用。小时候,我们常用的一种扇子叫芭扇,就是将棕树叶的周边散开的叶条剪掉,取离棕树枝近的部分,这部分的叶子长得连在一起,是完整的一片,将它剪成半椭圆形,用布条缝上周边,一把扇子就做好了。扇子的柄,刚好就是棕树叶子的柄。有人还在扇面写上‘某某某记’,表明是它的主人。还有人会在这样的扇子上写道:‘六月天气热,扇子借不得,虽说你很热,你热我也热。’ 的顺口溜。那时的夏天,用这样的芭扇扇出清凉的风,或者摇着它驱赶蚊虫,格外凉快,也格外有一种古朴的情调和韵味。

棕树叶子还有一大作用,就是在杀猪时用它来做‘卯子’(土家族话,意为绳扣)系猪肉。每年杀年猪时,我奶奶就吩咐我和弟弟,去山上砍几匹棕叶子回来,然后坐在火垅里,一边烤火,一边做‘卯子’。先将棕树叶子撕成条状,扭上几扭,系成一个麻花样的绳扣,‘卯子’就做成了。外面稻场上,杀猪佬将猪剖开,分割成一块一块肉时,就高喊:‘拿卯子来!’我们就赶忙将‘卯子’拿出去。杀猪佬用尖刀在肉上穿一个洞,将‘卯子’从洞中穿过去,两头一系,我们就将肉提到火垅里,奶奶站在椅子上,将肉挂在梁上。那肉慢慢地被火垅的烟熏着,不久就熏成了腊肉,就有了一种特别的香味,那是真正的家乡味道。

如今,我的家乡变化巨大,人们再也不用棕绒配草鞋来保暖了;也不用棕绒做鞋壳子了,因为农村人早就不用做鞋子了,而是穿上了买来的各种各样的鞋:皮鞋,布鞋,凉鞋,旅游鞋等等,要什么样式就有什么样式;人们更不用芭扇,而是用电扇,用空调了;绷子床也极少有人用了,人们嫌它不时尚,都改用席梦丝了;家乡的人们现在都住着漂亮的小洋楼,家里买了冰柜专门存放肉,也不再烤柴火,就没地方熏腊肉了。但有些人家还是愿意吃腊肉,于是专门建一间房子用来熏肉。所以,有些家乡人在杀年猪时,还是要用棕叶子做‘卯子’的。

随着时代的进步,棕梠树渐渐淡出了家乡人的生活,只有棕叶子暂时还没完全退休。我希望棕叶子永不退休,让我还多少保留一些对过去的念想——那样一种纯自然的古朴的韵味。

写于2022年2月23日于惠州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