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涵盖无数事物,其中一个就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被称为古代的“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源于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总结,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在我们古代被称为农业社会,农业的生产离不开太阳,二十四节气。这就是以地球为基准移动太阳的黄道平面,24等分。
二十四节气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春分和秋分这两个重要节气。二十四节气,每一个节气还可以分为三候,一共是七十二候,每一个节气,每一个候,自然界的气候、物候和时候,都有不同,古人通过二十四节气的变化,来指导农事生产,来安排生产生活。
今天,到了二十四节气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气——冬至。今年冬至到来的具体时间,为2021年12月21号23点59分09秒。
民间素有“冬至过大年”的说法,冬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从名字也可以看得出来,“冬至”寓意着寒冬,真正即将到来。
古人认为,冬至这一天的气候,对于未来一整年的气候,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也留下了许多与气候预测相关的俗话,例如最为典型的那一句“立冬无雨看冬至, 冬至无雪一冬晴。”
当然,关于冬至,各地也有不同的习俗,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吃饺子,根据坊间传说,人们在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
说起冬至的习俗,还有一个家喻户晓,那便是——数九。
为何古人认为冬至重要,为何冬至开始数九呢?俗话说:“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冬至开始,大地的阳气开始慢慢回升,被认为进入了下一个循环,因此,冬至也被认为是“天”的生日,冬至是开始,既然是开始,就值得纪念了。
数九是古人通过计算天数,计算冬天由冷变寒,再由寒变暖的一个过程,由于古代的保暖,生活水平并不好,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天,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因此,整个寒冬都在数着日子过,希望春回大地的到来,数九对于古人而言,意义很重要。
各地流传着许多关于数九的歌谣,例如《冬九九歌》“ 一九二九闭门塞手, 三九四九冻死鸡狗,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也有的地方,将开头两句唱成“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关于数九,在古籍《帝京景物略》中,也有过详细的记载,古人还画出九九消寒图,既一支有八十一多花瓣的梅花树,每天图一花瓣,花瓣涂满,便是春回大地。
“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热在三伏,冷在四九”,三九和四九,是冬天最寒冷的时节,数九记载的是天气变寒,由寒变暖的气候变化,宛如一条抛物线。
那么,该怎么“数九”呢?
按照讲究点的说法,应该根据古代的“天干地支纪日法”,从冬至之后的第一个“逢壬日”开始数起,每隔九天便是一个“九”。所谓的“逢壬日”,顾名思义,是冬至之后遇到的第一个带有“壬”字的日子,例如今年冬至的“逢壬日”,便是壬子日,为农历十一月廿七,也就是公历12月30日。
如果按照“天干地支纪日法”,则未免显得过于繁杂,因此,人们也将数九简单化,也就是说,从“冬至”当天开始,就可以数九了,因此,冬至日有被称为“交九”
让我们一起来数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