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在24节气的“雨”“惊蛰”之间,是正月以来中华民族的另一个传统节日。
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之说,也称青龙节,龙头节。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长,春耕由此开始。相传伏羲时,“重农桑,务耕田”,到二月二这一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代效法,寓意不忘农桑。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农时贵如金,黑土地的备耕进入关键阶段。据《吉林日报》报道,“二月二”时节吉林省各地农民抢抓农时,科学制定备春耕生产计划,有力有序推进备春耕工作,为再夺粮食丰收打下基础。记者在梨树县街头看到,种子、农机市场热闹非凡,前来选购种子、农机的农民络绎不绝,挖掘农机耕作促进粮食增产潜力。
纵观今年粮食生产,在备耕上还需要抓好几个工作上的“龙抬头”。
抓好中央“一号文件”学习贯彻,促进农民观念“龙抬头”。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重要文件。“一号文件”全文共8个部分,内涵丰富,有许多工作首次纳入文件之中。在学习贯彻中,要突出重点,牢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用好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真正实现“藏粮于地”;持续完善各项机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思想上奠定坚实基础。
贯彻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促进稳产增产“龙抬头”。近年来,吉林省在保护黑土地促进“藏粮于地”的同时,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成果转化推广不断加强,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经历了疫情防控关键期,无人机播撒农药、“种田管家”打理水稻等现代农业科技及时出手,不仅保证了疫情不误农事,更加速推动了“藏粮于技、兴农于技”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藏粮于技”不仅降低了种田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解放了劳动力,还使得粮食丰产、农民丰收更有保障。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是备耕工作的重点之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农民种粮技术的培训,千方百计让农民种地用上“金扁担”,用先进技术促进粮食稳产增产,提高增收致富能力。
精心做好组织创新工作,以机制促进农民利益“龙抬头”。近年来,全省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农业合作化经营模式,农民把耕地流转给合作社经营,土地流转的农民入股分红,还可以腾出时间另选创业增收出路,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到了促进作用。在今年备耕生产中也要着力做好这项工作。在创新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原则,守住保障农民利益的底线,把相关工作做在春耕播种之前,防止贻误农时,给粮食生产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确保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着眼几个“龙抬头”抓好备耕生产是各地相关部门的责任所在。让我们不负大好春光,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以粮食稳产增产扛起粮食安全之责,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蓄更大的力量!(久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