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血压为什么会忽高忽低

高血压的形成机制很复杂,但引起异常变化的外部因素有一章要遵循。

通常来说,有7大因素会直接影响到血压。

1.年龄与性别。在婴儿向成人发育的过程中,血压迅速上升;成人期,血压上升的趋势减慢,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又逐渐升高。有资料表明,40岁以上人群的高血压发病率是15~39岁时的3.4倍。收缩压从35岁起开始上升,每5岁增高4 毫米汞柱;舒张压从30岁起开始升高,每5岁增加1.5毫米汞柱。性别方面,在血压水平相同的情况下,男性进展到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的比例明显高于女性,预后也比女性差。女性在45~50岁血压上升稍快,尤其是收缩压,这与更年期有关。

2.气候冷热变化。据调查,寒冷地区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温热地区。就个体而言,血压也是随天气的冷热变化而波动,高血压患者的波动尤其大。一般情况下,“五一”劳动节后,天气逐渐转暖,血压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七八月份的高温季节,血压下降更加明显,如果原来血压水平只是轻度升高,此时血压可能降至正常范围;过了“十一”国庆节,天气逐渐转冷,血压逐渐升高;11月以后,随着寒流侵袭,气温明显下降,血压上升就更加明显;12月、1月和2月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月份,血压水平也最高。

3.昼夜节律。血压白天与夜间的变化是有节律的。受睡眠与活动的影响,睡眠时血压下降,活动时血压上升。若白天活动,夜间睡眠,血压的正常节律呈两峰一谷,勺型:即白天血压波动在较高水平,晚8时起血压逐渐下降,至夜里2~3时降至最低谷;清晨睡醒前血压快速升高,晨醒后开始日常活动的最初几小时内(清晨6~9点,当交感神经功能状况从抑制转向兴奋时),血压达到或者接近最高峰,这种现象医学上称为“血压晨峰”;然后血压持续波动在较高水平,至下午4~6时可能出现第二个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最大差值可达40 毫米汞柱;晨起后血压又开始上升。

4. 精神和体力活动。运动、饱餐、生气、激动、做梦、大便、性交时血压都可能升高,而休息、安静、心平气和时血压平稳正常。正常血压的人或高血压患者在受到精神刺激后,血压都可能上升,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升高更明显。焦虑抑郁,尤其焦虑急性发作(惊恐)时,可有濒死感和血压急剧上升。对血压的过度关注,每日频繁自测血压,也会导致血压明显波动。所以我常说“要关注,别过度。”上海市的一项调查发现,脑力劳动者高血压发病率高于体力劳动者,工作繁忙而紧张的人群高血压发病率高于相对工作节奏缓慢的人群。

5. 生活方式。吸烟是高血压的重要原因,饮酒会加重高血压,摄盐超标也是引发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与每日食盐摄入量小于6克相比,每日食盐摄入量大于12克,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14%,50岁以上和有家族性高血压的人,血压对食盐摄入量的变化更为敏感。脂肪同样对血压有影响,膳食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越高,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越低,越容易引发高血压。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极易引发超重或肥胖,而后者将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最后,由于不同的生活方式,城市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农村。

6.药物。药物性高血压是由药物引起的血压升高,这些药包括: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麻黄素、保太松、喘息定、苏打。临时应用激素不会使血压明显升高,小剂量使用一段时间也不会引起血压明显变化,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可引发药物性高血压。在口服避孕药物的育龄妇女中,有10%左右出现血压异常升高。

7.其他。站立时血压高于仰卧,因为血压必须略有上升才能保证站立时头部血液供应。进餐时血压通常也上升,因为消化器官要工作,腹腔内脏器血管就要扩张,使血流充足以保证消化需要;四肢血管为保证内脏血液供应,就要让血管收缩,给急需处提供保障,这就是餐后不宜剧烈活动的原因之一。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