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白酒烧碱测试】专题27年工龄酿酒师揭秘流毒深广谣言系列之烧碱鉴别纯粮酿造酒

我相信喜欢看我文章的朋友都是喜欢喝酒、喝好酒的人,也是对如何辨别酒的好坏有独立见解的人。那么,大家是否亲自考虑过,鉴别你知道的酒的好坏的方法是否正确呢?(大卫亚设,Northern Exposure(美国电视新闻))也许大多数人听到这句话后开始喃喃自语。我知道的方法可以在网上找到。任何方法,甚至是某宝的很多商店一直强调的方法,都不会有问题。实际情况可能不是这样。

各位读者朋友一定都会看到一个很多人反复重复的烧碱(氢氧化钠)加入酒中加热后变黄来辨别酒是否为粮食酿造酒这个实验,大家一定会认为可以重复验证的实验,肯定是真理,那么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具体真相如何,下面请看大忽悠给你仔细揭秘。

一、白酒的主要成分和生产工艺概略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白酒从香型分类为12大类,分别为酱香型、浓香型、清香型、米香型、兼香型、药香型、特型、芝麻香型、豉香型、绵柔型(淡雅型)、董型、凤香型;按照工艺分类分为3类,分别为谷物固态法白酒、固液混合法白酒、液态法白酒。下面简述下三种生产工艺的主要特点(已有专篇介绍相关知识,不再累述)。

1、固态法白酒:即采用高粱、大麦、小麦、豌豆或其他谷物类原料,通过在窖池中或地缸中发酵,然后上甑蒸馏,蒸出特定度数原酒(基酒),再通过长期储存、陈化老熟、勾调降度后分装出售。根据固态法白酒的工艺和香气、口感风格的不同,形成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兼香型等多种香型。

2、液态法白酒:以含淀粉、糖类物质为原料(包含但不限于薯干、甘蔗渣、豆渣等物质),采用液态糖化、发酵、蒸馏所得得基酒(或食用酒精),可用香醅串香或用食品添加剂调味调香,勾调而成的白酒。

3、固液法白酒:分为半固半液发酵法白酒,即以大米为原料,小曲为糖化发酵剂,先在固态条件下糖化,再于半固态半液态下发酵,而后蒸馏制成的白酒。另外一类与新工艺白酒接近,将固态法白酒(不少于10%)与液态法白酒或食用酒精按适当比例进行勾兑而成的白酒。

相信各位亲已经发现端倪了,固态法白酒只能采用高粱、大麦、小麦、豌豆或其他谷物类原料,液态法白酒以含淀粉、糖类物质为原料(包含但不限于薯干、甘蔗渣、豆渣等物质),固液法白酒以大米为原料或者干脆是固态法白酒混合大量食用酒精、香精的产物。

二、烧碱实验变黄原理

在之前发表的文章《中国白酒分类》中曾详细介绍各种香型的谷物固态发酵工艺白酒的香型特征并分析了产生这些香型特点的主要物质,各位亲如果仔细看过原文的话,一定会看到注意到这些谷物固态发酵工艺白酒都含有一定了的乙酸、乳酸、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乳酸乙脂、异戊醇物质,这些乙酸、乳酸、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乳酸乙脂、异戊醇物质的存在有何奥秘呢?与本文又有何关系呢?

回到烧碱法辨识是否为粮食酒这个实验本身,这个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但是并不完善,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实验其实就是利用粮食酒中的脂类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变成黄色来判定的是否为粮食酒。

那么变黄色能证明什么呢?变成黄色只能证明被测试对象中含有乙酸、乳酸、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乳酸乙脂、异戊醇类物质。

那么变黄色不能证明什么呢?变成黄色不能证明被测试对象中含有的乙酸、乳酸、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乳酸乙脂、异戊醇类物质来源于粮食酿造过程本身。

简单点说就是变成黄色只能证明被测试对象含有粮食酿造酒的特有物质,不能证明这些特有物质来源于粮食酿造本身,也就是说,混合液不变黄的被测试对象可能为非粮食酿造酒(部分香型白酒特性物质含量低,变色不明显,肉眼无法识别),变黄的实验对象也不一定是粮食酿造酒(因为上述特有物质是可以用食用类化学品添加的)

亲们可以自行去化工品销售市场购买相关药品自行验证大忽悠上述内容的正确性,这里不详细说。

三、区分粮食酿造酒和酒精勾兑酒的简易方法

1、触体

所谓触体指的是将几滴白酒放于手心,双手来回搓热,闻其香气,手在搓动的过程中会感觉到粘黏、颗粒状的粗糙感,手上热力催发香气释放,持续时间长,香气丰富饱满纯正不呛鼻,此为优质纯粮酿造工艺白酒。准确度5星,操作难易程度5星,推荐程度3星。

2、1:1混合清水法

将白酒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混合液变浑浊的为粮食酿造酒,反之为酒精勾兑酒,如下图。准确度5星,操作难易程度1星,推荐程度5星。

1:1清水混合法

揭秘到此结束,欢迎有兴趣和作者进行探讨的朋友们积极留言,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尽量避免在这个假酒横行的世界里喝到假酒。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