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史》这份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朝时期的六大奸臣,他们不仅迷惑了圣像,还卖官求荣,逼迫贤臣。
这些奸臣无论哪一个都是十恶不赦的,但是,在这些奸臣当中却有一个例外,即使他做了许多坏事,明世宗朱厚熜也依旧对他刮目相看。那么,这个人是谁呢?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其实,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便是严嵩!《明史》称其“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可以说,严嵩父子权倾天下二十年,天下怨恨。严世蕃狂妄至极,甚至在家中宝库内大笑说“朝廷无我富!”众多大臣加以弹劾,皆赖世宗包庇。在严嵩一伙的把持下,“政以贿成,官以赂授。”每一开选,视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迁,则视缺之美恶而上下其价。
据史记记载,早年时期的严嵩长相十分清秀俊郎,不仅身材修长,而且,声音洪亮。明朝时期,他凭借自己的文采顺利考中进士,正式进入官场。对于这个人的才华,不仅宫内的宦官难以相比,就连同时代的文臣也无法匹敌。不过,可惜的是,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不仅不将才华放在正事上,反而一意媚上,十分缺德。
虽然说一意媚上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对于皇权时代来说,这却是生存的必需品,因而,即便严嵩的这种做法过于谄媚,但是,也不失为一种自我保护的好方法。
我们都知道,嘉靖帝是一个十分信奉道教的人,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是可以修得仙法,长生不老的。于是,在他上位后,他便大量招收擅长写青词的人,而严嵩便是其中一个。在这些大臣中,严嵩不仅是最有才气的,而且,他的青词也是写的最好的,因此,嘉靖帝对他十分看中,并授予他很高的官位。
那么,这样一个大才子,最后,又是如何却成人们眼中的大奸臣的呢?他是不是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呢?
据说,嘉靖帝为了长生不老,不仅让严嵩等人书写青词,而且,还将道士戴的“香叶束发巾”赐给了他们,让他们随时佩戴。对于嘉靖帝来说,这是对道家的一种尊崇,然而,在有些人眼中,这完全就是胡闹,因此,严嵩的老乡夏言便拒绝穿戴这些东西。
在夏言的眼中,嘉靖帝的这种做法完全就是有失体统的,但是,在嘉靖帝眼中,夏言的这种行为却是对自己命令的抵抗,是对自己的不服从,于是,一怒之下便将夏言诛杀了。夏言的事给了这些人一个警告,因此,为了保护自己的小命,他们不得不顺从嘉靖帝的旨意,欢欢喜喜的戴上了这些道帽。
而在这些人中,严嵩的做法可以说是最阿谀奉承的,因为,他不仅将道帽戴在了自己的头上,而且,还在道帽上笼上了轻纱,以此来宣告众人:“这是皇帝对我的赏赐,是十分贵重的,我们要珍惜它,不可随意破坏。”对于严嵩这么做作的行为,人们也说不出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毕竟,在古代讲求的是“雷霆雨露,皆是圣恩”。
所以,面对皇上的赏赐,大臣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接受。对于严嵩的这种阿谀奉承,皇帝自然是十分喜欢的,因此,便将他升了官。可皇帝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嘉赏最后却成为了严嵩的靠山。在严嵩相继除去了政敌夏言、仇鸾,朝中一时无与匹敌,升官发财后,严嵩的欲望变得越来越大。
于是,他便利用自己的书法来获取更多的金钱。
一方面,严嵩的字的确写的很好,甚至,可以与蔡京和秦桧相比较。另一方面,严嵩深得皇上器重,再加上自己身居高位,因此,有不少人重金求“宝”。但是,随着严嵩地位的日渐衰败,他书法的价格也随之下降,甚至,他的书法盛誉被他的奸恶之名所取代。
不过,幸好有些人觉得可惜,并没有将他的书法全部销毁,让后世对这个奸恶之人有了其他的认识。那么,既然严嵩能够凭借自己的书法来获得利益,这就说明他的书法是十分优秀的,要不然,乾隆皇帝也不至于将他的书法一直挂在朝廷选拔人才的堂皇之地——顺天府乡试的贡院。
接下来让我们说说这个故事吧:
据说,严嵩被抓之后,皇帝便立刻下令没收他的财产,并且,不允许他的书法出现在市面上。然而,让皇帝没想到的是,严嵩曾写下三个字用来作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堂皇之所的匾额,因这三个字写的十分好,于是,便一直没有将它换掉。
后来,皇帝觉得在招收人才的地方挂奸恶之臣的匾额,这是十分不恰当的,因此,便命朝中书法较好的大臣重新题字。然而,乾隆却发现,无论是大臣还是自己,都无法与严嵩的书法进行比较,因此,最终放弃了摘下匾额的决定。
虽说,严嵩的匾额没有被摘下来,但是,人们却发现了乾隆的另一个优点。毕竟,他曾认为自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然而,在面对严嵩的才华时,他却能做到不因人废字,没有骄傲到自己才是天下第一的地步,所以,这对于一个皇帝来说是十分不容易的。
留传至今不多的严嵩书法作品中,大体上可分为榜书、碑文、印文、卷轴四大类,虽说,严嵩的书法很好,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他曾是奸臣的身份!
参考资料:
『《明史•严嵩传》、《众说纷纭论严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