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知多少?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命名的?

节气是我国古代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和由此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顺序,将一年365天和四分之一天分为24段,反映了12个月的四季、气温、现象学等。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气”,月中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春季:立春、雨水(正月);惊蛰、春分(二月);清明、谷雨(三月);

夏季:立夏、小满(四月);芒种、夏至(五月);小暑、大暑(六月);

秋季:立秋、处暑(七月);白露、秋分(八月);寒露、霜降(九月);

冬季:立冬、小雪(十月);大雪、冬至(十一月);小寒、大寒(十二月)。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那么,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命名的呢?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至”是意极、最的意思。夏至、冬至合称为“二至”,表示夏天和冬天的极致。夏至北半球白昼最长。冬至北半球白昼最短。

“分”在这里表示平分的意思。春分、秋分合称为“二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露凝而白。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根据季节的不同变化,24节气又可以分为几类。

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

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

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

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考题预测】

1.下列节气里一天白昼黑夜相等的是( )。

A.立夏 B.处暑 C.夏至 D.秋分

2.下面所列节气选项,时间排名最靠前的是( )。

A.雨水 B.惊蛰 C.春分 D.谷雨

【参考答案】:1.D;2.A。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