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民间小说和各种传闻的影响,神仙在老百姓中广泛传播。
说到太白金星,大伙的心中不免浮现起一个白发老头的形象,这位“主和派”天官在天宫中动之以情晓之以情,制止了那些提议镇压花果山的天官。甚至,为了解决石猴反叛天庭一事,他飘落凡间亲临水帘洞,将冥顽不堪的石猴邀请到天宫做客,再次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猴子封了个小官,以求平复祸乱。虽说,最终他的一番努力也付诸东流,石猴扛起大旗作乱天庭,但是,这老头一副慈祥和谐的模样,还是给读者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其实,这个“和蔼老头”太白金星最开始的时候可没这么慈祥,他的神职反而跟战事息息相关。
根据汉代史籍记载,太白星预示着军事。若太白星在空中处于很高的位置,此时出兵就很吉利;反之,太白星在空中处于很低的位置,这时出兵则不详。若太白星在空中行动得较快,此时出兵就很吉利;若太白星在在空中行动得较慢,这时出兵则不详。
除此之外,倘若太白星有芒角出现,一定要勇于出兵,向着太白星芒角的方向进军,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战果。《汉书·天文志》:“太白经天,乃天下革,民更王。”唐代玄武门之变前,太史令傅奕曾密奏唐高祖:“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秦王李世民登基之后,还不忘此事。
在史记和晋朝天文著作中,也有相似的说法。虽然说,这种说法无异于迷信,但是,古代的星象学家时常以天星定凶吉,太白星是他们预测军事发展的重要标杆。在宋朝的天文书里,还煞有介事的举了两个三国时期太白星左右战局的例子。
传说,太白星进犯五星的时候,有大军出动;而太白星进犯木星的时候,有小规模的部队出动。魏明帝时期,太白星刚好进犯木星,诸葛亮的部队进攻天水地区,朝廷派遣司马懿前往抵御。
诸葛亮死前,曾率众占据渭南,吴势力响应蜀军,打得魏军东奔西逃,这时,正赶上太白星进犯火星。战争一直持续到九月,诸葛亮病逝后,军心大动,魏国取得了最终胜利。
在这两个例子中,诸葛亮从祁山复出,使用木牛流马运输粮草,并且,在退兵之际安排伏兵,用连弩射杀魏军大将张颌。第二个例子则是诸葛亮在五丈原地区与司马懿决战,不幸染病身亡,退兵的时候蜀将魏延被杀。
这些,都在三国小说中有很详细的表述。
相比于地球,金星(太白星)离太阳更近,所以,在人类的眼中,从来没有发生过太白星从东向西横着划过天空。从我们的视角来看,当金星上升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会回转。金星和太阳的距角不到五十度,与太阳的距离也是时近时远。
古代人总以为金星是两颗星,那是因为地球始终在围绕着太阳公转,有时我们会在天亮时的东方看到它,有时则能在天黑后的西方看见它,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古代科技不发达,人们的知识水平没有到那个层次罢了。到了汉朝,人们已经知道启明和长庚其实是同一颗行星,可见,当时人们的天文知识得到了增长。
可能是因为金星和太阳距离较近,与天空中其他的星星相比较为明亮,在我们的眼中金星受到大气层的影响又经常会放射出怪异的光芒,所以,古人比较忌惮这颗怪星,觉得它预示着战乱,最终,衍生出不少迷信的说法。
因为无知,所以恐惧,可一知半解后又会敬畏,这就是古代人对神秘事物的看法。
秦朝时期,中原开始出现祭祀满天星宿的庙宇。既然,这些星星走进了庙宇,民间理所当然的把它们当作神仙看待。既然是神仙,他们还得有个符合自身的人类形象。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充满杀意的太白星逐渐变成了小说作品中和蔼可亲的白胡子老爷爷了。
唐朝享誉盛名的诗人李白,传说就是下凡的太白星。李白的母亲某天梦到太白星,后来,发现自己已怀有身孕,李白之名正是由此而来。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李白人到中年,胸怀大志走进长安城门,用超凡的诗句结交友人,声望越来越高。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当时诗人组织的盟主,也就是当朝宰相贺知章,在读到了李白的诗句之后,极为震惊,说道:“能写出这种诗句的人,肯定不是凡人,李白绝对是太白金星!”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后来,李白被称为谪仙人,也就是被贬入凡间的神仙,就是这个原因。
可能因为人们对李白超越凡人的笔法太过推崇,李白是太白金星的这个传说中饱含人们对伟大诗人的崇敬。后来,吴承恩干脆就引用了这个传说,将李白的名号安在那个和蔼可亲的老神仙身上。
猪八戒从师兄手里接过名帖,念完后对“李长庚”这个名字十分不解,于是,便问孙悟空这人是谁,孙悟空回答道:“这就是天上的太白金星。”
由于这本名著流传太广,所以,太白星的传说就此深入人心。
参考资料:
『《汉书·天文志》、《太白金星》、《李白的出生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