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清明二十四节气饮食】清明|谁说北方食客不识青团?这款24节气特色美食渐行渐近

青团是江浙沪一带流行的传统特色食品,是清明节小吃。

青团色泽呈青色,用鲜嫩艾草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豆沙馅或莲蓉馅,甘甜细腻,滑糯绵软,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从色彩到口感都能感受到春天的味道。

据考证,“青团”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古时每逢清明人们都要做青团,用于祭祖和家人分享,寓意“文化之林常绿,生命之树常青”。尽管历经千年,青团外形却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依然简约古朴。但它作为祭祀食品的功能却日益淡化,已成为一款大众喜爱,时令性强的春季休闲食品。

清明时节见青团

清明前,在江南地区许多城市,无论是市中心特色美食店,还是小巷深处的老字号,你时常可以看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食客们在排队,只为了这一口春天的味道。食客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望着一叠叠蒸笼蠢蠢欲动,迫不及待,好像只要轻轻咬上一口青绿,瞬间如拥抱了整个春天。

青团虽然最早在上海扬名,却是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安徽等地共享的风味食品。它在上海、宁波叫青团;到了温州名曰清明饼;南京则唤作春团或清明团。江南水乡的青团,宛如绿色光谱,折射出了一道道和而不同的无限春色。

时代变迁,清明节亦具备了扫墓与踏青的双重内涵。青团顺理成章,借助祭祖的属性,在江南地区两千多年的崇儒文化中一路走来。“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资深美食博主、青团推手”中华食圣袁枚(1718-1789)短短14个字,让多少人跃跃欲试,欲探青团制作之究竟。

绿色的面团,总是赏心悦目

麦苗、嫩艾叶,青团之绿的来源。收割春绿,榨出青汁,与水磨糯米粉搅拌均匀,以豆沙为馅而成。上笼蒸透,刷一层熟菜油或芝麻油,待到出笼,一团团热乎乎的青团油绿如玉,甜而不腻,且带有清淡艾草香气,香糯可口,是一款天然绿色健康风味小吃(也有的采用蔬菜汁,但缺少了麦苗,嫩艾叶特有的清香,让青团缺失了韵味和灵魂)。虽说艾草汁制作的青团,色泽不似浆麦草做的那般碧绿,有些甚至隐隐发黑,却有一种久违的醇厚气息,朴素得令人安心。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人们将春绿收割、洗净、焯水、沥干、煮沸、过冷水,去其苦味、还原清香的本源…… 这是制作美味的传统工序,也是考验技艺与匠心的时刻。如今上海等地市面上的一些青团,多用浆麦草或麦草粉取代艾草制作青汁,保留原始榨汁工艺的老字号已经不多。至于那些为追求“色如碧玉”效果,使用色素等食用添加剂制成的“工业化”食品,不吃也罢!

爱上青团不仅看颜值,

还要走进它的心灵世界——馅料

2016年,当上海杏花楼的师傅开创性地将蛋黄肉松塞到糯米皮的那一刻,便开启了网红馅料的“青团元年。本土特色极强的马兰头青团、春笋青团、荠菜鲜肉青团相继问世,排队购买的长龙成为实力代言。

无论是奶盖青团,还是抹茶牛奶青团,抑或是喜茶芋泥咸蛋黄青团、艾叶奶黄椰蓉青团,更有杏花楼鸡丝培根青团的中西合璧,盒马鲜生酸菜鱼青团的不走寻常路——虽说许多产品不免有“标榜”及迎合大众味蕾之嫌,但客观上对传统饮食也起到了传承保护发展的作用。

难以忘怀的美食记忆

谈到美食情感,许多年长食客还是钟情艾草豆沙青团,认为这才是江南人家眼里的“真·青团”,永远带着最原始的味蕾记忆与最温柔的仪式感。

制作步骤:

步骤1:选麦青或嫩艾叶、浆麦草等绿色食用植物,加少量水,打成青汁。

步骤2:将麦青等绿色食用植物汁加少量盐,入锅中煮沸,去除涩味。

步骤3:把青汁趁热加入糯米粉后揉成面团。

步骤4:将粉团和豆沙分成数量相等的小剂子。

步骤5:将豆沙包入粉团中,搓圆,放入刷油或垫粽叶的蒸屉中,蒸20分钟左右即可。

谁说北方食客不识青团

这款特色美食渐行渐近

青团作为24节气饮食中最具代表性特色饮食,北方地区许多食客还处于逐步认知阶段,有的甚至比较陌生,故糕点甜品店也少有这类食品制作售卖。由于近年来南北饮食文化的融合交流,网络平台的热卖,许多食客尤其是年轻食客,开始尝试并开始接受这款特色食品。其实对餐饮食品经营者来说,口味的差异不是市场壁垒,恰恰是市场机会。

尽管南北文化略有差异,北方食客也不是都不识青团。在老北京传统习俗里,清明时节就保留着这一特有美食。老北京“寒食十三绝”里,除了姜汁排叉、蜜麻花、馓子等小吃品种,多家老字号每年清明节还会推出各种口味的青团食品,满足市民需求。在北京最常见的青团是豆沙馅,除此之外还有肉松蛋黄、芒果椰蓉等特色口味可选。咸香适口的肉松蛋黄馅,加上清醇的大麦味道,是春天里独有的美味。而果香四溢的芒果椰蓉馅,属限定款青团新品,外皮滑糯Q软的麦香团子,满是清甜的果香,从色彩到口感都浸润着春天的气息。

壹点号行者说

关于作者: admin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