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散文 | 家乡的牛

温俊秀(长征小学六年级五班已经《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 《老子》 010-30000)

清明节放假,爸爸带我回了老家。

下午三点从忻州出发,回到五寨已接近傍晚,停车后,小憩片刻,从山前的小路放眼望去,地平线上浮着半个太阳,落日的余晖给青翠的苍山染上了大片大片的金黄,鸟鸣叫着掠过头顶飞向远方,壮观又奇美的景色令人惊叹不已。

向田垄上望去便瞧见有一头老黄牛,身后的老者扛着犁,缓缓地走着,这剪影在地平线上移动的景致,在夕阳的涂染下美的让人离不开视线。虽已是清明时节,但地上还留有斑斑点点的积雪,刮着冷飕飕的风,近旁榆树上有几个黑点,仔细看是几只寂寞的乌鸦。

这移动的图画,近了,更近了!原来这位老者是爷爷,他高大的身躯精神矍铄,看起来十分稳重,就像《论语》里说的“君子不重则不威”。老黄牛也沉稳地迈着步子。天气还凉,但爷爷说,咱家地多,得早早准备。《诗经》里说:“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老百姓正月里开始修理农具,二月里举足下田,到了春播的时候开始耕种,种上百谷。

牛安静慈祥的脸,它的头较宽短,皮厚毛粗,眼睛圆大明亮而灵活有神,表面柔软而有弹性,脖子粗厚有力,两角虎虎生威,全身肌肉健壮结实,站在那里沉默中流露着一种勤劳的高贵。

牛的脖子上系着一个古铜色的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铃铛上还挂着红布条,爷爷说,那,是为了避邪。

这 铃铛的声音是春天的声音,是播种的声音,是希望的声音。划破了寂寞的山野,在田野上悠悠地回荡着。清脆的铃铛声和着远处的布谷鸟声,在苍凉的田野奏出春的乐章。

爷爷、耕牛、布谷鸟,我看到了春天的拼图和春天的希望……

爷爷和我们一起回到家,从草房里给牛抱了一捆干草,牛把舌头伸出,然后画弧一样将某一高度的草挪到嘴里扯断,不停地吃草。它的肚子韧性特好,可以涨大很多。爷爷边喂牛、边讲,牛有三个胃,躺下休息时嘴巴也一直在嚼,是在反胃,重新消化。我想,这有点像做数学题一样举一反三。

喂完牛爷爷在老槐树下沏上了爸爸上次买的龙井,品咂起来。身边的小白狗温顺乖巧地卧在他旁边。我想:怎么看不见鸡啊。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连忙跟我说:“天黑了,鸡已进窝。你还是先吃饭吧。”说着,便给我们端上了烙饼拌汤,爷爷看着他的牛,虽疲惫,但心里还是伴着满足和幸福的。

不知不觉中,听着大人们的谈话,我便在小院的木椅上进入了梦乡:在清清的小河边,阳光暖暖的,芳草萋萋,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一大片的耕地和辛勤的老黄牛,想到我国古代、近代是驮在牛背上的历史。农耕文明实际上就是牛的文明,大多的财富是牛创造的,在梦中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第二天, 我领头,和爸爸妈妈在狭窄的阡陌上走,轻暖的春风含着泥土的香味,怎料迎面来了几只耕牛,狭道容不下人和牛两者,终有一方要让路,它们还没有走近,我们已经预计力不过群牛,恐怕难免踩到田边泥水里,弄得鞋袜又是泥又是水了。

正在踟蹰的时候,带头的老黄牛,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下来,抬起头友好地看看我们,稍迟疑一下,一甩尾巴,自动走下田去,给我们让路,几只耕牛,全都跟着它走离阡陌,从我们身边经过。我们都呆了,回过头来,看着土黄色和深褐色的牛队,在路的尽头消失,它们的礼让,忽然觉得自己受了很大恩惠。

家乡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做着沉重的工作。在大地上,在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的松土,好让人们下种。等到满地金黄或农闲时候,它可能还得担当搬运负重的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朝同一方向,走不计程的路。而它们的要求仅仅是一捆草。

在它沉默的劳动中,人便有应得的收成。清闲的时候,它们才可以松一肩重担,站在树下,吃几口嫩草,偶尔摇摇尾巴,摆摆耳朵,赶走飞附身上的苍蝇,已经算是它最闲适的生活了。

家乡的牛,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在孤独中默默地工作,平心静气、坦然大方。爷爷和牛身上有共同的品质:忍耐、坚韧、厚重、任劳任怨。看到爷爷和牛的劳苦,我不敢再浪费饭菜,因为:粒粒皆辛苦,每粒米都凝结着爷爷和牛的汗水。四季更替着,土地上的人和牛日复一日地耕种着,收获着,汗滴禾下土,不仅有人的汗水,牛的汗水更多。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常常做梦,梦中,牛缓缓地向我走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铃铛声。大片的土地在牛拉的铁犁下,翻滚着,翻滚着,渐渐翻滚成金黄的粮食,因为它们的劳作,才有我们吃的粮食。

我的学习也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学牛的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的走,总会到的;慢慢的嚼,总会吃饱的。对于我来说:我慢慢的积累,总会会的。我也要扎扎实实地学习,我要向爷爷和老黄牛学习,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在生命的道路上。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