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破五吃饺子:你不知道的传说!

施曰

凡字都是画,意向画求索。

安静地来,经常觉悟,更进一步。

饺子是汉族传统特色美食,又名水饺,原名“饺饵”。据说源于中原宛城,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饺子深受中国人的喜爱,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每年春节必吃的年节食品,在许多省市也有冬至节吃饺子的习惯。

至于饺子是谁发明的,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一说是东汉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一说是为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混沌状态,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再一说饺子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种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种人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着吃。

民间还有一种传说:从前有一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朝里奸臣得宠、忠良受害,闹得国家贫穷交加、百姓怨声载道。一天,人称“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见皇上,言明他有个好主意,能使皇上长生不老。皇上听后满心喜欢,忙问:“潘爱卿,有何妙法,快讲与朕听!”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延年成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吃到百种饭,不就如愿以偿了吗?”皇上听后连连点头,急忙贴出告示,要举国招选。不几日,全国各地名厨陆续被送到京里,经过殿试,手艺高的厨师苏巧生被选上了。从此,苏巧生凭着自己高超的技艺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这一夜,苏巧生很高兴,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样饭,就可以离开这个可恨的昏君回家与亲人团聚了。但到了做饭的时候,竟不知该怎么做最后一顿饭了。他想到自杀逃跑,还想到毒死这个吃喝人民血肉的昏君。正在悲伤的时候,他突然看到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乱搁上调料,用白面皮包了许多小角,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煮熟,当作最后一样饭给皇上端去。

苏巧生正木呆呆地坐着等死,谁知皇上吃了这餐饭后竟穿着睡衣跑进厨房说:“今日这顿饭最香,这叫什么名字?”苏巧生听罢,长长叹了一口气,随后抬头看见这种扁扁的东西,信口答道:“这是民间上等品----扁食。”皇上又留苏巧生继续给他做饭,巧生对这个贪得无厌的昏君气愤极了,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厨师,就学着包扁食吃。这样,一代一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饺”字是个有声会意字,繁体写作餃,金文写作

,从“食”从“交”,“食”甲骨文写作

,上边是个倒写的“口”,表示嘴巴、进食,下边是个“豆”,表示食器“豆”,“食”字形义为张开嘴巴从食器豆中摄取食物。餃字右边“交”字表声兼表意,甲骨文写作

,形义为一人交叉两腿站立。由此引申出交错、交换、交织、交际、交替、交往、交集、交合、交好、交换、交还等。《说文解字》“交,交胫也。从大,象交形。”即交叉两腿。“交”字在“饺”字中表义为交叉、交叠。“食”与“交”两形会意,“饺”字本义为用面片包裹馅后并将面片边缘交叠粘合在一起的一种食物,特指饺子。

《集韵》“饺,饴也。”即扁圆的一种食物或糕点。《正字通》“饺,今俗饺饵屑米面和饴为之,干湿小大不一。水饺饵,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之粉角,北人读角如矫,因呼饺饵,伪为饺儿。饺非饴属,教非饺音。”

围绕饺子人们还编了一些歇后语:如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道)不出来;大年三十吃饺子——没有外人;煮破的饺子——露馅了;天天吃饺子——度日如年;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包完包子包饺子——扭扭捏捏;做梦吃饺子——想得美;三斤半包个饺子——好大面皮,等等。(二马汉字评书第59讲)

作者:范登生, 二马看天下特邀专栏作家

责编:恬恬

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二马看天下”,查看更多精彩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处。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