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5日,丰泽园毛泽东的客厅溢满了欢声笑语,这是毛泽东在举行家宴,他邀请了了自己青年时代的师长徐特立、谢觉哉、熊谨玎和青年时代的好友周世钊等人。大家一起在宴席上一边饮酒,一边回忆着当年在一师学校里的场景,以及那时候每一位清苦的老师。
席间,毛泽东问周世钊:“我们之前的那个老校长张干还健在吗?”“在,”周世钊见毛泽东主动提到他,便开始仔细描述起张干现在的情况,“他一直在教书,现在还在中学教学……”
接着周世钊又说起了张干现在的家庭情况:“张干一家六口现在很困难,自己身患重病,每天都卧在床上,一家老小的生活全靠他微薄的工资来支撑,有时候甚至好几天都没有饭吃。” “哦?”毛泽东站起来,用略带责备的目光望着自己的老同学,“享元,你怎么不早说?对张干这样的老教育家应该照顾。”
过了几天,毛泽东直接向湖南省府主席王首道写了一封信,随后王首道便立即先后两次给张干一家送去600公斤大米和人民币旧币50万元。张干看到这些,以及毛主席写的信,激动得双手微抖,泪流满面……
为何毛泽东会如此特别关照张干呢?两人此前有过怎样的交往?
早年“交往”
张干是湖南新化人,1908年他从湖南中路师范学堂毕业后,留校任教。1912年,学校更名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1914年春,学校又和省立第四师范合并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张干任校长。毛泽东是1913年考入四师的,自此,他也开始了和张干长达50多年的交往。
1915年6月,湖南省议会颁布了一项新规定:从秋期开始,每个学生须缴纳10元学杂费。这遭到了那些家境贫寒,或者是因为其他原因得不到家庭接济的学生们的强烈反对,尤其是从四师预科转来要多读半年书、多交半年学杂费的学生,呼声更高。
随即,学校掀起了一场驱逐张干的学潮,学生们开始写文章制造舆论,企图以此来搞垮张干。毛泽东当时看到这些后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文章都没有说中要害,于是又自己写了一篇文章,直接说明了重点,并组织同学们连夜赶印,次日清晨在学校广为散发。
张干得知这件事之后,恼羞成怒,当即决定要挂牌开除毛泽东等17名带头“闹事”的学生,但却立即遭到了杨昌济等人的坚决反对。随后杨昌济开始召开全校教职员工会议,为学生鸣不平,迫使张干收回成命。再加上另一边学生们持续罢课,在这样的处境下,张干最后只好同意不开除毛泽东等学生,但仍记毛泽东一次大过。
随后,张干觉得无颜再呆在学校,于是递交了辞呈。1918年6月,毛泽东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开始走上了从事革命事业的道路,走南闯北,与张干也失去了联系。
1945年8月21日,时任湖南省立六中校长的张干,从报纸上看到蒋介石第二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电文后,不明就里地以老师名义起草了一份电报,派人连夜发出。文中要毛泽东“应召赴渝”“幸勿固执”。
1949年7月,张干因年老体弱,辞去省立六中校长职务,回到家乡后,依靠积蓄购置了一份田产。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划为地主,但生活依然很困窘。为了生计,他再次来到了长沙,在妙高峰中学开始任教。但尽管如此,他的生活依然很困难没有办法解决。
1950年国庆前夕,时任湖南一师校长周世钊(原湖南一师学生、毛泽东的同班好友)来到妙高峰中学看望张干。几十年来先后在长沙的几所中学任教,现已66岁了,体弱多病的他还在妙高峰中学当算术教员。
“张校长,”周世钊仍然像35年前一样称呼张干,“润之给我来了信,约我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啊,”张干一惊,“他还记得你?” “我们常通信。张校长,您有什么事对他说吗?”“这……”张干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其实他有一肚子话想对自己这位当了中央领导的学生说,但他能原谅自己这个要开除他的校长吗?最后张干只简单地说了一句:“你代我向他问好吧!”只有这么一句话。
毛泽东向张干道歉
收到毛主席送来的救济之后,张干十分感动,立即给毛泽东写去了一封信。此后,他一直盼望着回信。终于在一天,儿子拿来了一封印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毛缄”字样的信件。张干看到后立即拆开:先生生活困难、极为系念,已告省政府有所协助。
看到毛泽东这封回信的内容后,张干再次激动地热泪盈眶,他对家人说:“主席这封回信一字千金啊!你们可知道,毛主席在一师读书时,我还记过他一次大过!只有毛主席这样伟大,才不记前怨啊!”
1951年暑假期间,张干再次接到一封北京寄来信,是一封请帖,打开一看,是毛泽东专请他到北京叙旧的。张干立即收拾好行李,坐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到了北京后,因为毛泽东当时正日夜忙于处理抗美援朝的前线紧迫问题,没有立即接待他,先和李漱清、罗汉溟、邹普勋这几位毛泽东的师友们一起,到北京的各个景区和名胜古迹处游览。
9月26日,张干一行人正在故宫参观的时候,工作人员前来告知要他们一起到招待所等候,主席要来派专车接各位老师到家里吃饭。一听这个消息,张干心情瞬间既紧张又激动起来,说:“终于要见润之了!”
11点,一辆小轿车准时来到了招待所门前,张干一行立即上了车,不一会儿就到了丰泽园前。下了车后,张干就看到满面红光的毛泽东笑着迎了上来。
毛泽东一边握住张干的手,一边先开口说道:“张校长,您好!”张干的眼睛立即变得有些模糊了,连忙回答:“你好,润之!”一行人走进客厅后,毛泽东谦让着,一定要张干、李漱清坐上席,他自己坐下席。
谈了一会儿话,毛泽东向屋里喊道:“来,来,你们都来见见我的老师。” 不多久,李敏李讷等人走了出来,“这是我的老师。”毛泽东指着张干和李漱清对子女们说,说完,他们都纷纷向父亲的老师恭敬地深深一鞠躬。
“他们可是你们的太老师。”毛泽东诙谐地说,“你们平时常常跟我说你们的老师怎么好,我的老师也很好。”闲聊一番后,宴席已经布置好了。席间毛泽东不断向老师们夹菜盛汤,大家依旧边吃边聊,气氛十分融洽。
席间,张干想到当年那场学潮和要开除毛泽东的事,不由得自责起来。提起这件事后,毛泽东缓缓地摆摆手,真诚地对张干说:“当年每个师范生交10元学杂费的事,后来我们才知道是军阀汤芗铭逼你做的,你为了保护学生才没有把内情告诉大家,我那时候年轻,没有深入了解情况,看问题片面,一时冲动伤害了校长,在此深表歉意。”
说完,他便举起酒杯,主动向张干敬酒,张干也敬了主席一杯酒。毛泽东不善饮酒,但是这几杯酒他都爽快地一口喝完了。
吃过饭,毛泽东又派人给他的四位老师送来了礼物,有布鞋、盖被、枕巾、毛呢大衣、袜子、香皂牙刷等等,都是一人一份。随后毛泽东还特别交待,这都是用自己的稿费买的,不是公款。张干一听,赞许地点点头说:“还是青年时期那个脾气,一丝不苟,一尘不染!”
第二天下午,毛泽东又派来傅连璋给四位老师检查身体,时任卫生部副部长的他拿出听诊器,给大家一一仔细检查了一遍。
到了国庆节前夕,张干他们每个人还收到了一封天安门观礼的请帖。典礼结束后,毛泽东又派出专车送他们游览了没参观完的名胜古迹,还派出飞机让他们观看了长城的风光。
期间,陪同参观的工作人员再三道歉,说毛主席公务实在是太忙,没有办法来亲自陪他们游览。为纪念这次北京之行,张干特意刻了“张干之印”和“张次崙章”两枚铜质图章。
几天后,徐特立又邀请张干到家里来做客,张干一直惦记的学生肖子璋亲自来他的住处邀请他。在萧三的家里,他的夫人叶华热情地为张干倒茶倒水,还说:“张干先生,萧三常常在我面前提起两个人,一位是毛泽东主席,一位就是您老人家,他说您是一位十分严谨的学者,今天能见到您老,我感到十分高兴。”
张干听到后,心中非常欣慰。过了几天,一师的校友和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派来专车,接张干一起商讨恢复湖南第一师范旧校址原貌的问题,张干非常开心,因为这是他多年以来的心愿。
8日下午,一位工作人员邀请张干等人去中南海一起合影留念,他开心地连说好。来到中南海,毛泽东高兴地和四位老师到瀛台合影,他还特地和张干站在了一起,照完后,毛泽东对大家说:“这是我第一次和这么多老师一起照相,值得纪念!”所有人都很满足。
12日,张干准备离京回家,临走前一个工作人员又拎着一大包东西过来,说:“张老,主席本来想亲自来给您送行,但这几天实在是太忙,特地让我来向您表示歉意。”说完他解开包,里面有给他的150万元(旧币),还有一瓶鹿茸精,特别嘱咐他要每天饭前20分钟口服20滴,要他保重身体。
张干也从口袋里拿出了一封褶皱的信纸,这是他几天前写给毛泽东的信,让工作人员转交给毛泽东。
为了能让张干安享晚年,毛泽东对他的工作安排十分关心。1952年10月17日,毛泽东向他在一师读书时的数学老师张有晋“希望留京工作”来信上批示:请罗迈同志酌处。如留此人在京,则张干、罗元鲲亦请罗迈同志酌处。如留此人在京,则张干、罗元鲲亦有请求留京之可能。
罗迈就是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后来毛泽东又在张干请求在文史馆工作的来信上批示:请考虑是否可以加入文史馆。
张干后来在毛泽东的建议下,考虑到北京生活费用较高,一人收入难养六口之家,最终放弃了留京的机会。
回家后不久,张干被聘为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参议室参议,随后又被聘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顾问。除了聘金之外,还有学校薪水,一家的生活终于有了保障。他也经常热情地参议国家大事,有求必应,周围的同志们也对毛泽东这位师长十分敬重。
1963年,年近80的张干在患病之际,曾两次给毛泽东写信。5月26日,张干收到毛泽东的回信:
“次伦先生左右,两次惠书,均已收读,甚为感谢。周悙元先生业已见告,极为怀念。寄上药物若干,以为医药之用,当望收纳为幸……”
毛泽东对张干晚年关怀备至,直到1967年张干辞世。
伟人的尊师情结
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毛泽东身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人民的领袖,依然一直不忘师恩,为世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
毛宇居是毛泽东的堂兄,也是毛泽东的启蒙老师,13岁的时候曾在他的门下就读。虽然只读了 10 个月的书,但这位启蒙老师的恩情,毛泽东始终不能忘记。
1950年,毛岸英回湖南省亲,毛泽东特意叮嘱儿子去看乡亲们和毛宇居。这年9月,毛泽东又派人送信到韶山,邀请毛宇居到京叙旧。毛宇居一行抵达北京的当晚,毛泽东在他的住处设家宴,为毛宇居一行接风洗尘,热情招待。
随后,毛泽东还安排了毛宇居参加了国庆一周年的观礼和宴会,又派工作人员陪同他乘飞机鸟瞰了古长城,参观其他名胜古迹。因为毛宇居是第一次从南方到北方,毛泽东怕他不适应北京的气候,特地为他买了皮大衣、皮鞋等。看他牙齿不好,又让人陪同他一起去医院换了假牙。
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故乡韶山,到了韶山招待所之后,他便对韶山派出所所长说:“你们去把我‘大哥’借来。”“大哥”指的就是毛宇居。毛宇居夫妇和他们的女儿被接到招待所后,毛泽东急忙出来迎接,并将他们留住在这里,尽情地叙述旧时的兄弟与师生情谊。
在一师,毛泽东遇上的第一位恩师叫袁吉六。毛泽东在四师时,袁吉六教授国文课,后四师并入一师,他仍授国文课。
毛泽东在一师受到了文学名著的熏陶,再加上他天资聪颖,又接受了许多新潮思想,因此写的文章越发文彩飞扬,立意高远,文章称雄一师,也深得袁吉六先生赏识。
为了激发毛泽东的学习兴趣,袁先生一有空就为毛泽东开小灶,讲授古文,教授他该怎样书写古文。有时候时间晚了,两人还一起吃饭,边吃边谈。
不过当时性格倔强的毛泽东,也与袁先生有过一些摩擦。毛泽东曾写过一篇激情洋溢的文章,但袁吉六有些不赞扬,还认为他在自己的文章后面写上日期是傲慢自大。为此他说过几遍,但毛泽东依旧不改。最后,袁吉六直接在课堂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他写了日期的一页撕掉了。
毛泽东当时直接站了起来,一把抓住袁吉六的胳膊,问老师到底想干什么,还要拉他去办公室“评理”。不过对此袁吉六并不在意,因为他看重的是毛泽东的文才。
22年后,毛泽东在延安和美国记者斯诺·埃特加谈话时,说:“我现在还能写文言文,多亏了袁吉六先生。”
全国解放后,毛泽东千方百计地打听袁老师的下落,当他得知袁吉六先生已经辞世,但师母戴常贞还健在的时候,特别邀请她去北京参加全国解放后第一个“五一”劳动节观礼,并留住了一段时间。
随后在师母住在北京的期间,毛泽东经常去她下榻的旅店问寒问暖。师母回乡后,他也经常为回到家中的师母排忧解难。1963年,师母患结石在长沙动手术,毛泽东得知后,立即托周世钊先生带回400元以示慰问,师母感动得不知所云,只是一行热泪簌簌落下……
罗元鲲先生曾在信中提请毛泽东为已故的袁吉六先生书写墓碑这件事,随后毛泽东欣然用笔写下了“袁吉六先生墓”的碑文送给了罗元鲲。
当时毛泽东能够留在一师继续学习,罗元鲲也帮了大忙。罗元鲲对中国历史很有研究,毛泽东在一师求学时,罗元鲲教他历史。毛泽东酷爱历史,对秦皇汉武,唐宋风骚等都很感兴趣,并特别崇拜农民起义的领袖人物。罗元鲲钦佩毛泽东勤奋好学精神,师生感情逐渐深厚起来。
罗元鲲不仅教会了毛泽东历史,同时也教会了他做人的道理。因为他主张自食其力,自编“要吃饭,要流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父母都不是好汉。”这句口号,对培养毛泽东的自强自立思想产生了极佳效果。
雄才大略的毛泽东一生主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得益于罗元鲲老师的培养。
后来,毛泽东和蔡和森、郭亮等人一起在湖南成立了“新民学会”,创办了工人夜校。期间,赵恒锡密谋捉拿三人,最后通过同学亲友的报信后,毛泽东急匆匆逃脱追捕。当时他也来不及向自己的老师张干、袁吉六、罗元鲲、罗教铎说一声告别,就怀着远大的抱负和理想,踏上了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老师,比毛泽东长16岁,他靠自学而精通古文、历史、地理和数学等知识,他的生活作风和治学方法等,都对毛泽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后来,徐特立积极投身革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和延安一直从事革命教育工作,为无产阶级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曾称徐老是他“最敬佩的老师”。
1937年2月1日,是徐特立60岁的生日,当时正忙于制定救国大计的毛泽东,怀着对师长的尊敬心情,写了一封感情真挚的信给徐特立,为他祝寿。这封信充分肯定了徐特立“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高尚品德,并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这句话成为中国几代人尊师敬师的至理名言。
建国后的一天,毛泽东特地派人来到徐特立的住处,邀请他来中南海家中吃饭。当晚,饭桌上准备了他们二人都很喜欢吃的湘笋和青椒,并且执意将他安排在了上座。
随后毛泽东见老师还穿的和当年一样简朴,直接将自己身上穿的一件毛呢大衣脱下来送给了他。徐特立结果大衣,内心激动不已,他想到当年毛泽东为了自己的安全,让他先撤离延安,还亲自送行话别、检查行李。
当毛泽东看到徐特立没有热水瓶后,立即命工作人员把他仅有的两个热水瓶拿来一只给了他。想到毛泽东对自己的这些关照,徐特立不禁老泪纵横。
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具有高深的学识和超人的智慧。但是,他也和常人一样,知识和智慧也是从刻苦学习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在毛泽东青少年时期十多年的求学过程,曾有过24位老师,给予了毛泽东不管是知识还是在指引人生道路上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
而对于每一位老师,毛泽东也都始终如一地敬重、报答。他曾对张干诚挚地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这样的‘寸草心’,是怎么也难报答尽老师‘三春晖’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