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体育运动

【zielonka】这个国家的军队很窝囊,但人民很勇敢,自己设计冲锋枪夺回首都

不是每一款冲锋枪的背后,都有如此可歌可泣的故事。闪电(Błyskawica 波兰语)冲锋枪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并非是廉价的地下拼凑产物,相反,它是一款走向量产的成熟产品。

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波兰军队被德国“闪电战”打得溃不成军,以至于波兰在一个月左右就迅速沦陷。教科书没有告诉我们的是,波兰实际上是被德国、苏联两个国家瓜分的。二战中,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就是德国和苏联,波兰被“两强”夹击,战败自然难免。

△ 大家还记得这个GIF不,讲的就是德国、苏联瓜分波兰

二战中战败并不丢人,毕竟像法国这样的大国,号称拥有“欧洲最强陆军”,也就坚持了三个月,那才叫一个丢人呢。战败之后,大家各干各的,伪政府忙着当“狗腿子”,有骨气的人民则踊跃当起了“地下工作者”。但受制于地理位置,各国的“地下工作者”也有“贵贱”之分。比如法国的抵抗者们就可以享受着来自英国的、源源不断的空投物资,毕竟法国和英国之间就隔着一个海峡,恰巧德国海军又不够强势。而地处欧洲内陆的波兰抵抗者们就没有这个待遇了,他们简直是一无所有。

△ 如今欧洲波兰、法国等国家的位置

△ 使用司登冲锋枪的法国抵抗者, 空投物资都是他们的,我们波兰人什么都没有.jpg

所谓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经历了1939年的惨败后,波兰人民并没有被德国、苏联吓破胆,而是建立了武装斗争联盟,地下工作搞得如火如荼,还组建过人数多达60万的波兰家乡军(Home Army,波兰语称之Armia Krajowa,简称AK),甚至还差点自我解放首都华沙,虽然华沙起义最终失败了。总之,波兰人的顽强超过我们的想象。

△华沙起义期间家乡军张贴的海报,意思是:战斗吧

△ 华沙起义期间的家乡军士兵,他们的派系、编制非常复杂

在实战中,波兰家乡军发现冲锋枪是一种很实用的武器,但是从黑市买,或者去抢德军的冲锋枪又不大方便。本着“一无所有,那就自己创造”的原则,波兰家乡军便打算设计一支属于自己的冲锋枪。

没有枪没有炮,波兰人自己造

想法很丰满,但现实却非常骨感。在1939年的波兰战役之前,波兰军队几乎没有冲锋枪——他们有的只是100多支索米冲锋枪和50支M1921汤姆逊,这点冲锋枪对于一个国家而言简直是杯水车薪。至于波兰人自己研发的Mors冲锋枪,最后也因为太辣鸡而没了下文。总之,当时的波兰并没有设计冲锋枪的基础,而作为地下工作者,波兰家乡军也缺乏稳定的后方技术条件。

但波兰家乡军的一位发言人曾经说过:在我们家乡军眼里,应该没有什么难的事情,我们只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最好的自己。”

1942年9月,两位设计师Wacław Zawrotny和Seweryn Wielanier向波兰家乡军陆军的华沙地区司令部表示:要设计和制造我们波兰人自己的9mm冲锋枪!在此之前,这两位设计师没有任何轻武器设计经验,他们研究了当时的德国MP40冲锋枪和英国的司登冲锋枪,发现直接照抄是不可取的。

△ 英国的司登冲锋枪,采用固定枪托+侧置弹匣

以司登冲锋枪为例,尽管它很简单,很容易制造,但是它的不可折叠枪托和侧置弹匣却很不适合隐蔽,这对地下行动工作而言非常不便。而MP40大量使用了锻造和焊接技术,有很高的技术壁垒,不符合当时的波兰的工业条件。两位设计师认为,新的冲锋枪应该结合MP40和司登的特点,同时有着较低的制造要求,比如可以用螺接来替代一些传统的连接,以简化工艺——其实螺接更为麻烦,但技术难度较低,更符合当时的条件。

△ 德国的MP40,它的折叠枪托设计不佳,但依然很实用

1943年4月,闪电冲锋枪已经完成图纸设计,急需进行原型枪加工。然而,当时华沙所有的加工厂都被德国佬占领了。同年9月,通过贿赂和偷窃,设计师们在Wielanier的私人公寓中,制造并组装了第一支原型枪,其中,原型枪的枪管和弹匣是直接借用司登冲锋枪的。

△ 如今躺在博物馆中的闪电,闪电下方是一支司登

原型枪被提交给波兰家乡军的陆军军械司令部(波兰底下工作者的部门都这么完善吗???),军械司令部安排原型枪在华沙郊区的Zielonka周围的树林里进行试射,这也是闪电冲锋枪的第一次试射。由于直接借用了司登的枪管和弹匣,原型阶段的闪电冲锋枪出现了很多问题,甚至一开始冲锋枪就哑火了。但Wielanier依然利用手边不多的简易工具边打边修。最终,闪电冲锋枪项目获得批准。在经过所有试验之后,闪电冲锋枪开始量产,所有工作在10月份准备就绪。

△ 枪托底板的三道闪电,也是闪电冲锋枪名字的由来

“闪电”这个名字来自雕刻在铝制枪托底板上的三条闪电,这么做一是为了增加托底板的摩擦力,二是为了伪装,这三条闪电和当时的Electrite品牌商标很像。“闪电”这个名字在11月开始传开。很快,军械司令部接收到了第一批闪电冲锋枪。第一批参加设计和制造的相关人员获得了一个特殊奖励——一个汽油打火机,这是设计师Wielanier在转行造枪之前的“老本行”。每个打火机上刻有:“波兰工业,1943年11月”字样,另一面则是“闪电的洗礼仪式”。

△ 奖励给第一批工作人员的打火机

暴雨中失败的闪电

为了避免德国人将制造工厂一锅端,闪电冲锋枪的零件制造工作分散在整个城市二十多个作坊内,进行组装和试射的秘密工厂则位于附近的罗马天主教圣徒教堂的酒窖内。“地下工作者”们建造了一条由混凝土堆砌制成的隧道,用以充当地下射击场的测试靶道,隧道的墙壁比普通的墙壁厚了一倍,同时两层混凝土之间留有空心夹层,最大限度降低冲锋枪射击时的噪音,以免被德国佬发现。在靶道的末端,抵抗者们还弄了一个沙堆当做子弹挡板。总之,这群抵抗者考虑地非常周全。

闪电冲锋枪的组装、试射工作由五个人负责,试射工作挑选在“热闹”的时间段进行,以利用街道噪音作为伪装。当抵抗者们在秘密工厂工作时,车间会安排专门的值班人员负责警戒,以便随时切换警示灯,告诉工作的抵抗者们有情况发生。如果盖世太保突袭了房屋并找到了伪装的入口,那么这些设施就会被炸药炸毁。

闪电冲锋枪的第一批订单包括了五只原型枪, 顺便测试了各个生产作坊之间的 合作情况 ,波兰人还对闪电冲锋枪做了进一步测试。 在试验后,陆军总部下令制造和组装1000支闪电冲锋枪,接着又追加了300支。 直到1944年7月,一共有700多支闪电冲锋枪被司令部接收,以便为华沙起义做准备。 在华沙起义开始后,装配车间则被转移到了市中心,并在市中心造出了40多支冲锋枪——之所以在市中心造的这么少,是因为司登的枪管不够了。

△ 正在组装闪电冲锋枪的工人

1943年至1944年的冬天,波兰家乡军计划在苏联推进到波兰之前进行一场起义(即暴风雨计划) ,以扰乱德国人的防御,帮助苏联红军推进,并向红军展示: 波兰流亡政府领导的军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然而,苏联人拒绝了,并表示所有前线的非共产主义的武装力量都是红军的敌人。 苏联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1944年7月13日,Vilnius(维尔纽斯)解放之后,苏联的安全警察出现了,他们将所有的波兰家乡军士兵逮捕了,并将他们以“纳粹的合作者”的罪名驱逐到西伯利亚。

由于不满苏联人的所作所为,华沙起义计划被恢复。1944年8月1号,华沙起义爆发。然而,由于苏军的进攻,在整个波兰的德军数量翻了一倍,因此,起义计划最终失败了。因此,闪电冲锋枪的生产从8月4号开始,直到8月20号工作室被炸结束。

闪电冲锋枪的结构

闪电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自动方式,枪械采用开膛待击,发射采用9×19mm手枪弹。闪电冲锋枪的枪托可以折叠,弹匣采用下置。看来波兰人确实很讨厌司登冲锋枪的不可折叠枪托和侧置弹匣。

闪电冲锋枪主要由枪管、上机匣、下机匣、弹匣井、枪机、复进装置和弹匣组成。闪电冲锋枪的设计尽可能降低了加工的难度,大多数零件都是车出来的而不是铣削,零件之间多通过螺纹连接而不是焊接。这使得闪电冲锋枪的分解成为一件很麻烦的事。

△ 弹匣井和抛壳挺

闪电冲锋枪的上机匣由无缝钢管制造而成,枪管长度为197mm,可与司登互换,枪管内有6条右旋膛线。枪管插入节套中,然后通过拧动铝制套筒实现紧固。

下机匣包括了折叠枪托转轴,扳机组、扳机护圈以及木制握把。扳机组能够独立拆卸。弹匣井则由两片钢焊接而成,通过螺钉固定在上机匣上,弹匣释放钮位于弹匣井背部,弹匣井上方的凸起延伸到上机匣当做抛壳挺。

△ 闪电冲锋枪的枪机,枪机表面具有凹槽能够增加在恶劣条件下的可靠性

闪电冲锋枪有个重达720g的枪机,枪机由一块钢棒加工而成,枪机开有一道切口,作为抛壳挺让位槽。和司登一样,闪电冲锋枪的击针固定在弹底窝上。 枪机尾部有开孔,用于配合复进簧,考虑地非常周全 。 闪电冲锋枪的枪机布局可以说是MP40冲锋枪的简化版,波兰设计师也认为MP40冲锋枪是好东西,但是迫于资源和加工技术的不足,波兰设计师必须设计出尽 可能简单、好加工的枪械,同时又能保留必要的性能。

△ 枪机尾部开有槽用于安装拉机柄

△ 拉机柄特写

闪电冲锋枪有一个和斯特林冲锋枪相似的特征,那就是复进簧和缓冲簧采用了同轴布局,主弹簧直径22mm,长320mm,而直径15mm,长110mm的短弹簧靠近尾部的机匣尾盖,充当了自动机后坐到位的缓冲簧。

闪电冲锋枪的扳机组设计地非常简单。位于扳机前方的安全杆实际上是扳机保险,也是全枪唯一的保险。安全杆伸入扳机护圈内,抵住扳机使其无法运动,进而实现保险。射手要射击时,就得把食指伸入扳机与安全杆之间,向前拨动安全杆,而后才能扣动扳机射击。闪电冲锋枪没有快慢机,只有连发射击,不过好在射速足够低,射手能够用自己灵巧的手指轻易打出单发。不过由于设计过于简陋,闪电冲锋枪在受到撞击后很容易意外击发。

闪电冲锋枪的瞄具十分简陋。位于上机匣后方的机匣尾盖钻有一个小孔,充当了觇孔式照门。照门的直径非常小,不太好瞄准。位于枪管节套上的准星又太低了,所以闪电冲锋枪瞄准起来很困难,很难精确射击30码以外的目标。毕竟,闪电冲锋枪的设计师之前完全没有设计经验,所以才设计出如此奇葩的瞄准装置。

△ 闪电的觇孔

△ 闪电的准星

闪电冲锋枪的枪托由两块钢板和铝指枪托底板(就那个带闪电的铝板)组成。枪托的折叠方向参考了MP40冲锋枪,采用下折叠。为了考虑便携性的问题,Błyskawica的枪托长度相对较短。

△ 枪托打开的闪电

△ 枪托折叠的闪电

闪电的缺点

在尘土飞扬的城市战场中,难免要对枪械进行分解维护,而由于螺纹用的太多,分解闪电冲锋枪是一件非常麻烦并且耗时的工作。同时,铝制枪管套筒也是一个糟糕的设计,铝制枪管套筒的设计初衷是为了传递和散发热量,但是实际上,地下工作者子弹紧缺,枪管很难打到发烫。其次,铝制套筒会反光暴露射手的位置,在华沙起义中,这是一个血的教训。最后,由于铝的强度比钢低,钢螺纹很容易将铝套筒上的螺纹破坏掉,当螺纹完全被破坏掉后,铝制套筒就成了废品一个了。

△ 图中闪亮亮的就是 铝套筒

结语

总的来说, Wacław Zawrotny和Seweryn Wielanier两位设计师之前从来没有从事过枪械设计,闪电冲锋枪难免有一些BUG。此外,闪电冲锋枪直接采用了司登的枪管和弹匣,也不能算作完全自主的设计。但是,我们不得不说闪电冲锋枪是一支很成功的冲锋枪——它已经“地下小作坊”中的精品了。在那个加工落后、资源紧缺的时期,闪电冲锋枪物尽所用,大致保证了做工,并且达到了设定的指标。闪电冲锋枪是有很多缺点,但是对于波兰的地下工作者来说,它仍然是一支合格的武器。闪电的诞生,也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士气。

从某种程度上讲,闪电冲锋枪不仅仅是一支冲锋枪,它更是一个故事,一种精神,一个波兰人民以最简陋的武器打击敌人的故事,以及一个民族不屈不挠、抗争到底的精神。在被德国占领的黑暗时光内,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如同闪电般耀眼,它能跨越民族、语言和文化,鼓舞着当年的人,震撼着今天的人,也激励着未来的人。

波兰冲锋枪武器参数卡

产地:波兰

口径:9×19mm 巴拉贝鲁姆/派拉贝鲁姆/卢格

自动方式:自由枪机

发射方式:全自动

射速:450-500发/分

全长:730mm(枪托展开)、556mm(枪托折叠)

枪管长度:197mm(司登的枪管)

空枪重量:3.22kg

装弹匣后全枪重量:3.83kg

供弹方式:双排单进

弹容量:32发(司登弹匣)

膛线数量:6条右旋

膛口初速:360m/s

△ 手持闪电冲锋枪的波兰抵抗者

原文章来源:

(全文完)

作者@馀迹

本文由《晓枪》编辑&发布

责任编辑: 鲁达

1.内容基于多重复合算法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创作,旨在以深度学习研究为目的传播信息知识,内容观点与本网站无关,反馈举报请
2.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站点无毒无广告,请读者放心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