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王昕然
“你为什么想要来中国?”
听到这个提问,正在中国留学的韩国学生陈誾奎告诉澎湃新闻(www.),她在高三时第一次看了中国的电视剧,对剧情、场景和里面的演员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上大学开始,便一直有想来中国看一看的想法。
10月15日至17日,韩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和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共同举办了“2021中韩青春远征队探访长三角地区”活动,誾奎便是其中的一员。她表示,这是自己来到中国两个月后第一次离开上海,非常兴奋,也十分期待。
“远征队”中有许多像她一样对中国颇感兴趣的韩国学生,他们或是喜爱中国文化,或是因父母的工作调动而来中国求学,抑或是想要挑战自己,只身一人来到了异国他乡。而在这支队伍中,也有正在学习韩语的中国学生,他们因种种原因与韩国结缘,每个人都能够说一口流利的韩语。
在三天两夜的活动中,两国共计20余名学生走访了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反映韩国独立运动和中国革命历史的遗址,加深了对中国近代史和中韩近代交往史的了解。同时,在一起体验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他们也通过不断的交流结下了珍贵的情谊。
韩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金胜镐在活动的启动仪式中表示,韩中两国是近邻,希望学生们通过此次访问,领悟到韩中友好相处的智慧,好好体会如何加强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勉励学生们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为中韩友好作出应有贡献。
而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道书明也指出,青年是世界的未来,也是中韩关系健康发展的未来。中韩友好关系应由两国的青年来呵护、传承下去。
10月15日,“2021中韩青春远征队”探访长三角地区活动启动仪式在悦星6号浦江游船上举行。 韩国驻沪总领馆 供图
沉重的历史
本次活动中,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商学院、浙江大学等学校的20余名中韩学生到访上海、江苏扬州、南京等地。
学生们一同参观了位于上海鲁迅公园(过去称“虹口公园”)内的梅轩纪念馆,缅怀了韩国独立运动家尹奉吉义士,也在扬州崔致远博物馆中倾听了韩国汉文学开山鼻祖崔致远的故事。他们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致献花圈,悼念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的死难者,也穿梭于上海韩国临时政府遗址的红墙木门之间,回顾朝鲜半岛流亡海外的爱国志士的抗日复国运动。
在参观遗址的过程中,两国青年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不断深化。而这其中,多名学生告诉澎湃新闻,自己对利济巷慰安所旧址一行印象极为深刻。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原由国民党中将杨普庆于1935年至1937年间陆续建造,为两层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物,名为“普庆新村”。1937年底,日军占领南京后,将利济巷2号改造为“东云慰安所”,将18号改造为“故乡楼慰安所”,后来两处连在一起。
据此前报道,利济巷慰安所旧址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分馆,也是亚洲地区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日军慰安所旧址,更是中国大陆第一座经在世“慰安妇”亲自指认的以“慰安妇”为主题的纪念馆。
2003年,在中日韩三国联合调查组的帮助下,朝鲜籍“慰安妇”朴永心亲自来到南京,指认利济巷2号就是当年的“东云慰安所”,而利济巷2号楼上的第19号房间正是她当年被拘禁的地方。
“中韩青春远征队”于陈列馆外墙上的慰安妇肖像前倾听讲解 韩国驻沪总领馆 供图
在踏入利济巷慰安所旧址时,面对场馆外墙立面上覆盖着的黑白肖像照片,“远征队”的学生们纷纷陷入沉默,将双手合于身前肃立,静静倾听工作人员讲述这段沉痛的故事。
在馆内,学生们沿着狭窄的走廊,走向那些曾经使多国妇女受到生理和心理的双重迫害和摧残的房间,面对眼前的历史照片、视频及实物真实再现的一段段惨痛历史,他们也紧锁眉头,留下一声声叹息。
“之前有(对这段历史)了解过一些,实际看到更是无法形容自己的心情。非常心痛。”参加此次活动的学生李艳红告诉澎湃新闻。而另一名中国学生任汉淳也表示,“回顾这段历史很沉重,这或许就是勿忘历史、牢记使命这句话的意义。”
韩国学生为馆内浮雕“流不尽的泪”擦拭泪水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昕然 图
心灵的共通
“行程之初,我仅是为能看到扬州等地的传统文化而感到兴奋。但从鲁迅公园开始,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止,我也产生了很多想法。”誾奎告诉澎湃新闻,以前提到中国,会有一种“与自己历史不同、文化不同”的印象。但通过此次活动,自己也了解到中韩两国曾经共同抗击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两国也曾有过“相似的苦痛”。
“我看到了同行的中国朋友对韩国历史的关心,同时也对于中国曾经历过这样的惨痛历史而感到心痛,此次活动意义非凡且深刻。”誾奎表示,若是还有这类活动,一定会继续参加。
中韩两国学生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哀悼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昕然 图
HERO历史研究所代表李明弼表示,百年前,中韩两国曾共同抗击日军侵略,百年后,中韩年轻人也要手牵手,一同面向未来。的确,中国和韩国是拥有密切关系的近邻,在数千年的交往史中互学互鉴,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纽带。这其中,两国青年既是传承友好的桥梁,也是开创两国美好未来的希望。
与此同时,此类交流活动也让中韩年轻血液的不断交集,为两国关系的发展不断助力。“2021中韩青春远征队”对于许多学生有别样的意义,也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收获。
“我们各自的生活都是固定的,每天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做着一样的事情,很难找新的缘分、新的动力。”曾多次参加中韩青年交流活动的韩国学生权秉旭告诉澎湃新闻,通过此次活动,他感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情,也感受到了负责活动的领事的用心。
他不舍地说道,“我马上就要毕业,无论我目前有没有确定自己未来的路线,但能肯定的是,性别不一样、年龄不一样、国籍不一样、性格不一样,跟这种朋友们在一起去旅行的机会,以后肯定是不会再有了。”
就像权秉旭所说,这一活动让他们在“新的地方”遇到了“新的缘分”,这样的经历弥足珍贵。
友谊的延续
此次“远征队”的活动,不仅涵盖了青年对两国历史的认识,也包含了他们对未来友好关系发展的期许。
在一次自制韩纸灯活动中,一位中国学生制作了一个红、黄、蓝相间的作品。当被问及创作源泉,她表示:“中国的五星红旗上有红色和黄色,韩国的太极旗中则有红色和蓝色。我将它们一起贴在了纸灯的每一面,预示着中韩友谊长存。”
而韩国学生也有同样的想法。在上海求学的沈基麟曾在活动中演唱周华健的《朋友》,歌曲结束后,他对着同行的友人们说道,“韩国和中国是好朋友。”
至于为什么选择这首歌,沈同学在此后笑着对澎湃新闻表示,“中文歌很难,那是我仅会的几首中文歌……我想把这首歌唱给我的朋友们听。”
参与活动的学生一同制作韩纸灯 韩国驻沪总领馆 供图
今明两年是中韩文化交流年,同时,明年也将迎来中韩建交30周年。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曾于今年9月在同韩国外长郑义溶举行会谈时表示,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更是离不开的伙伴。近30年来,两国从相互隔绝到密切交流,从彼此生疏到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韩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愈发走向成熟和稳定。
韩国外长郑义溶也于当时回应道,韩方愿同中方抓住两国建交30周年和“韩中文化交流年”契机,充分发挥韩中关系未来发展委员会作用,扩大人文交流,进一步发展面向未来的韩中关系。
在近30年双边关系良好发展的基础上,如何扩大两国人文交流将备受瞩目。
此前刚结束的“中韩短视频大赛”,在1个多月的时间内募集到271部作品,以第一视角呈现了中韩文化的独特魅力,饱含了两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人对对方国家文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而韩国主题活动暨中韩交响乐之夜也于本月10日成功举办,多首中韩人民耳熟能详的经典乐曲,引发现场中韩观众热烈反响。在“中韩文化交流年”的推动下,此类活动还有很多,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文化交流和人文合作正有声有色地不断开展。
未来,两国政府将持续推进文化艺术、体育、旅游、人员等领域的全面交流与合作,经过近30年的栉风沐雨,两国关系将如何迈向下一个更精彩的30年,也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张无为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