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乒队伍出现了太多的优秀运动员,他们来自全国各地。贾君就是一位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姑娘,她也是中国乒乓球队第一位来自内蒙的运动员。
与乒乓球偶然结缘
1986年,贾君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她与乒乓球的缘分说起来也是偶然。她拥有良好的天赋,但是一开始贾君的父母并没有发现这份天赋。他们仅仅是希望女儿能够像大多数孩子那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成长,最终找个稳妥的工作,完全没有想到贾君能够走上一条乒乓之路。
事情还要从贾君5岁的时候说起,有一次父母带着小贾君去探望一位亲戚,这位亲戚是包头市东河区体校的一名乒乓球教练。到了训练馆之后,小贾君就被当时的训练场面所吸引住了。
父母发现了她对于乒乓球的兴趣,便提议要女儿试一试。没想到小贾君对于这个提议丝毫没有拒绝的意思,跟球台差不多高的她竟然打的有模有样,这一下可惊呆了在场的所有人。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大家都被这个5岁大的孩子逗得哈哈大笑的时候,亲戚看到了小贾君的天赋,他极力推荐贾君练习乒乓球,他从小贾君稚嫩的动作中似乎看到了未来的乒乓球明星。
小贾君的父母倒是没有想得那么长远,他们仅仅是看女儿喜欢这项运动,希望她可以健健康康的,便给女儿报了名。但是小贾君对于练球这件事情却非常的执着,这是父母没有想到的。
毕竟只是5岁的孩子,因此贾君的父母总是细心的呵护着女儿。天气不好的时候,父亲便亲自护送女儿练球。有时候看到女儿太辛苦,贾君的父母也会哄着女儿不要去了。
但是贾君从来没有缺席过训练,就体育项目来说,兴趣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从贾君身上我们就能够很好的感受到这一点。
贾君的天赋是毋庸置疑的,她的恒心和毅力也是同龄孩子所不具备的,因此贾君的球技提升得非常快。还是个孩子的她竟然能够在父亲单位的比赛上,战胜许多成年人了。要知道,这个时候的贾君还没有上小学呢。在那一刻,父母似乎在自己的女儿身上看到了未来。
慢慢的,父母也开始认可了女儿不断参加训练和比赛的生活。打球开销是非常大的,一是训练装备,二是体能消耗需要跟上营养,还要参加各种比赛,这都是需要很大一笔资金来支持。并不富裕的贾君父母,为了能够让孩子有个好的未来,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尽管如此,每每看到女儿的进步,他们总是笑得比谁都开心。
进入体校,走专业道路
时间到了1995年,9岁的贾君在内蒙古青少年乒乓球圈子里也算是小有名气了。包头市体校的张萍教练找到了她的父母,张指导对贾君做出了非常高的评价,希望她能够进入体校,接受更为正规和专业的训练。
但是这个提议受到了贾君母亲的反对,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不希望女儿走一条未来并不算光明的路子,毕竟在我国大多数孩子还是通过学习来寻求未来。一想到走体育竞技道路会影响文化课成绩优异的女儿的学业,贾君母亲是一百个不愿意。但是贾君却非常执着,她坚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打出一片天。
看到女儿意志如此坚定,母亲也没有再过多阻拦。自此,贾君正式走上了专业道路。在体校这几年对她的帮助非常大,她得到了更加专业的指导,球技进一步提升。
后来贾君凭借出色的成绩得到了体校的重视,校领导认为内蒙古的乒乓球水平阻碍的她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将她调到水平更高的“乒乓之乡”河北省队代训。贾君也没有浪费这次机会,在世界冠军教头唐银生的指导下,她在第一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代表河北拿下了冠军。
无比自律,最终成为国家队一员
更大的机会往往也意味着更大的付出,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金钱。当时尽管贾君的水平已经非常高了,但是由于尚未转正,薪资并不可观,还是需要家里接济一部分。
在这方面贾君表现的非常懂事,她从来不会乱花钱,因为贾君知道自己的父母生活并不富裕,已经花费了不少金钱来供她打球了,所以贾君从来不会在训练以外的方方面面太放纵自己。别的队员每天都会买零食,只有贾君从没去过,还趁着队友吃零食的时候练习。她每月只允许自己花40块零花钱,只有到了夏天才偶尔买一颗西瓜解解馋。
贾君正是凭借这样刻苦的努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最终一步步走到国家队,逐渐成为了一位知名的乒乓球运动员。无疑,对于女儿的成绩,贾君的父母无比的自豪,同时也坦然了。因为在女儿无限荣耀的背后,付出了多少精力他们是最清楚的。这不仅仅是贾君自己的努力,还有他们的默默支持与付出。
贾君进入国家队后取得了非常多的荣誉,包括世青赛冠军、中国乒超联赛冠军、欧洲杯冠军、世界巡回赛单打冠军等等,还在2006年进入北体大攻读本科学位,2014年,28岁的贾君正式退役。
退役后的她改变了自己的角色,她是成都贾君国球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也是成都市天府新区乒乓球协会会长。她在成都天府新区万东路开办了贾君国球馆,一时间成为了成都乒乓球友的天堂。在人生的交叉路口,贾君实现了完美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