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大历史观、美国在阿富汗的“民主改造”、宏观调控、长三角全域一体现代化、提高校内教学质量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高翔:以大历史观把握百年党史光辉历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指出,百年党史,波澜壮阔,气势恢宏,蕴含着磅礴力量和无穷智慧。首先,从百年党史中判断和把握历史大势,找准历史方位,抓住历史机遇。从中国共产党的应运而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都是我们在顺应历史大势中抓住和用好了历史机遇。面向未来,只要立足现实,把握好历史大势,努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就一定能在新的伟大征程中铸就新的辉煌、创造新的伟业。其次,从百年党史中分析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掌握历史规律,推动历史向前发展。从大历史观看,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就是推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就是推动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研究百年党史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源流、民族基因和实践基础,是运用大历史观科学分析和看待问题的集中体现。最后,从百年党史中培养和掌握历史思维,锤炼历史眼光,强化历史担当。研究百年党史,树立大历史观,必须坚持从战略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人民至上的根本理念,以此为我们在新时代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提供了思想方法和理论武器。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李庆四:美国在阿富汗的“民主改造”成为一场惨剧】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李庆四表示,过去20年,美国一直以推行“民主”的名义在国内外美化侵略杀戮、掠夺行径。从反恐来讲,美国借反恐之名入侵、占领阿富汗20年,但恐怖主义组织数量并没有随之消灭,反而从个位增长到了20多个。“阿富汗反恐战争”纯粹是一个谎言,美国留给阿富汗人民的,是一个千疮百孔、危机四伏的未来。美军应以负责任的方式撤离,确保阿富汗局势平稳过渡,避免恐怖势力趁乱给阿富汗人民带来更多动荡和苦难,损害地区和平与稳定。从人道主义来看,美国入侵阿富汗及其后的长期驻军贻害无穷、害人害己,是阿富汗人道主义灾难的策源地。阿富汗经济社会发展破坏殆尽,作为美军战利品之一的鸦片,使本已濒临崩溃边缘的阿富汗经济更是雪上加霜,美国对阿富汗20年的所谓民主“改造”不过是美国自导自演的一场闹剧。纵观这种种惨剧,必须认识到一个国家强大、独立何等重要。20年的美国占领并没有让阿富汗强大起来,阿富汗作为一个贫弱的国家,历史上饱受帝国的欺辱,只有强大独立,才有真正的未来。
摘编自光明网
【周人杰: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提高经济治理科学化水平】
周人杰认为,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是党中央对做好宏观调控工作的一条重要要求。宏观调控的目的之一,就是最大程度调节和控制市场机制可能出现的盲目与短视。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准确剖析经济运行中的“难点”“堵点”,从长时间轴看经济发展和运行的整体、大势、实质,从更深层次揭示和把握经济规律,为做好宏观调控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必须紧紧盯住经济运行的“先行指标”,尤其是那些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的指标,同时强化调控的信息汇总、研究分析、决策和实施执行体系,推动宏观调控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体制机制,一是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二是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时机、力度和节奏;三是坚持依法调控。只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我们一定能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做好今年“下半场”经济工作,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摘编自《人民日报》
【洪银兴:推进长三角全域一体现代化】
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表示,长三角全域如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根据系统思维和协调发展的理念调整发展战略。要注意的是,长三角全区域一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指长三角区域的先发展地区和后发展地区一起基本实现现代化,相应的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重点需要更多转向后发展地区。后发展地区的现代化跨越尤其是要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但是对于这些地区来说,不仅要明确新发展阶段同步推进的“四化”目标,还要明确其发展的短板和重点所在,要以工业化为引领,坚持信息化赋能,补齐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短板,力争与先发展地区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整体来看,长三角地区具有诸多优势,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突破口就在于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全域经济的一体化循环。在一体化中推动区域同步现代化,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同。一方面,要用好“市场的手”,尊重发展规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用好“政府的手”,对区域内的要素流动和合作给予政策支持。
摘编自《经济日报》
【储朝晖:提高校内教学质量是对校外培训的有效治理之策】
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双减”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于提升校内教育质量,提高公立学校教育效能、质量,减少家长和学生的“提分”需求,才是对校外培训最根本、最有效的治理。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质量不等于分数。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与效能必须明确质量的概念内涵,它包含学生的学业成绩,但不只是短视化、功利化的一次考试成绩,而是在确保每个学生达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有时间、空间、条件学习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的内容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要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的条件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其次,教师管理应更人性化。需要改进管理与评价,为教师能力提升拓展更宽广的空间,使更多教师更有质量地担负起自己的教育教学责任,提升学校效能,才有可能真正抑制住校外培训的需求。此外,学校内部的责任链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是导致很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效能低的另一重要原因。教师要提升课内教育效能,重要的是扩大课堂的开放性,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孩子学习与成长的具体问题。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光明网记者 刘梦甜整理)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