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中国队世预赛中场的吃力,不禁想到:如果陈涛能够保持2005世青赛的技术状态到现在,那中国队几乎可以站在亚洲前排了。
我们先看一下2005荷兰世青赛最佳阵容:
门将:布卡迪(摩洛哥)
后卫:拉菲尔(巴西),塔伊沃(尼日利亚),托里斯(阿根廷)
中场:米克尔(尼日利亚),陈涛(中国),萨巴莱塔(阿根廷),马杜罗(荷兰),阿贝耶(荷兰)
前锋:梅西(阿根廷),阿利耶夫(乌克兰)
这里梅西就不用说了,陈涛能跻身其中本身就是一种中国青年球员的荣耀。
我至今找不到陈涛边路突破后插花腿传中的画面,据说这个动作赛后被古板的中国足协官员批评,一如当年篮球领域马健从美国回来之后,在奥运会对阵埃及的比赛中一个大力扣篮,被篮协官员冷冷地批评“篮球不是表演!”
足球不是表演,篮球不是表演,那是什么?难道是做报告?
在中国体育官僚的眼睛里,足球也好,篮球也好,天才的灵光一现,总是叛逆的体现,不如体操或者跳水整齐划一的301B来的听话。
足球是呼唤天才的运动,天才足球运动员在场上如同莫扎特一样挥洒自己的音符,既能带动团队,又能展现足球技巧的魅力。
所以才有球星,才有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进球和精彩瞬间。
从没有有一个球员能够像陈涛世青赛上那样,在国际赛场上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陈涛自称在世青赛时自己的实力强于朴周永和本田圭佑,这不是虚言,也不是膨胀,群众的眼睛雪亮。
世青赛后,切尔西、安德莱赫特、热那亚等队都投来橄榄枝,但是未遂人愿。俱乐部要更高的价格,“太年轻、缺乏大局观”的说辞阻断了一个年轻人的前途,也扼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国足球天才的发展。
陈涛具有欧洲足球的对抗,同时左右脚均衡,任意球精准,脚下技术极为出色,具备单人影响赛局的能力,在关键时刻犀利的过人能够拉动比赛布局,改变态势,这在不太崇尚个性的中国足坛极为罕见。
一定程度上,是中国足球的江湖恶文化恶果,不想跟我,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好过。
在各种扯淡当中,陈涛在职业生涯后期甚至试训俄罗斯海参崴,留洋梦想不灭。
但现实正如他说的,中国足球总有人要做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