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体育运动

【科尔曼】中国第一位女性太空行走者!要去太空给女儿摘星星,太牛太浪漫

昨天凌晨,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带着“太空出差六个月”的任务和全国人民的祝愿,飞向太空。

从首次载人航天成功算起,昨天,刚好是中国载人航天的第十八个年头。

突破了第一次太空行走,突破了第一次长期驻留...而今,我们又迎来了新的“第一次”。

图源:@我们的太空

“中国太空行走第一女航天员”,王亚平的加入,成为了国内外讨论的焦点。

有人沉醉于这位女航天员的强大,也感慨于其中的温柔和浪漫。

美丽,坚定,强大,这是很多人对王亚平的第一印象。

作为本次载人航天的唯一一名女性航天员,这是她第二次飞上太空,同时,她也成为首位重返太空的中国女航天员。

作为“80后航天第一人”,出生于1980年的她,一路展示着自己出众的实力。

上学时,她就代表校队参加长跑。初中毕业后,在家里人“报考师范学院”的期盼下,她偷偷改了志愿报上高中,给了自己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17岁,她通过空军招飞选拔,成为全国第七批37名女飞行学员中的一员。

图:@观察者网

她剪去长发在体能和军事训练中拼命,为了能在天空中飞翔,发誓不会输给男孩子。

但她也有害怕的时候,在第一次跳伞中没来得及害怕的她,第二次反而被巨大的恐惧压倒。回忆起那天的场景,她想起自己和同学们一起唱起《真心英雄》,泪流满面。

那之后两年,她终于在教员的指导下,飞向蓝天。

她拿到空军上校军衔,为北京奥运会执行消云减雨任务。

她远赴重庆执行人工增雨,为干旱中的西南送去及时雨。

她在汶川救灾中冒着危险,为灾区提供充足的物资。

但这并不是她梦想的终点。在电视上看过杨利伟登上太空后,她就把成为航天员当做了自己的梦想。

“我们有了男航天员,那一刻我想,一定也会有女航天员。”

她安全飞行过1600小时,在各地完美执行过自己的任务,带着信心和勇气飞过大江南北。

2010年,她正式入选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航天事业中没有针对女航天员的特殊标准,选拔训练是一样的。

而且,成为航天员,也并不意味着能直接进入太空执行任务。相反,这意味着要面对更残酷的训练,更严苛的环境。

她与梦想的差距,依然很遥远。

尽管女性在生理和体能上存在差异,但她说,并不会因此降低自己的训练要求。

因为,太空不会因为女性的到来而改变,不会因为你的性别,对你网开一面。

在超重耐力训练中,她要面对高速旋转的离心机,高达8个G的重力加速度是普通人耐受力的2倍,整个人被甩到面部变形,呼吸困难。

图: 航天员聂海胜在进行超重耐力训练

在出舱活动水下训练中,她在10米深的水下穿着潜水服,重压之下完成各种既定的操作,长的时候要持续五六个小时。

图源:会火大叔

她会额外给自己加一小时的体质器械训练,练到第二天胳膊都抬不起来,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只为能以最佳状态冲向太空,成为创造中国航天历史的人。

图源:会火大叔

“扛住”是她不断给自己的暗示,和其他每一位航天员一样,为了适应太空的严酷环境,必须要经历“非人”的摧残。

2013年,神舟十号飞船升空,她终于如愿被选上,成为第二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

在太空中,她通过镜头向全国的学生们展示了只有在太空中才能完成的小实验,成为中国的第一位“太空老师”。

“人们常说飞行是不确定的艺术,但对于我们航天员来说,结果都将由我们在天上的表现最终确定。”

她有着不输任何人的能力与经验,但生理结构的差异注定着,女航天员还要面临着更多的问题。

最常被提起的,就是每月一次的月经问题。

虽然之前的国外宇航员有服用激素类药物,推迟月经的案例,但是对长达半年的太空生活来说,这种方案无疑是不可取的。

我们的载人航天计划对此早有准备。为了迎接首位女航天员的到来,提供补给物资的天舟三号已经率先出发,送去了女性卫生用品和少量无毒化妆品。巧克力、甜点和补血用品也都有考虑到。

结合之前的研究和实践,女航天员在太空月经基本正常,唯一要避免的是月经期间进行太空行走,容易患上减压病。

此外,考虑到女性航天员的身材,飞船的座舱、舱内航天服等都是特制的,大小便收集系统的高度距离也进行了调整。

这并不是女性的“特殊待遇”,女性的参与本身,就是航天事业的一部分。

美国前宇航员凯蒂·科尔曼回答过这样的提问:在失重环境下,长发看起来并不利落,为什么不考虑留成短发。

她说,自己的长发更像是一种声明:太空,同样也属于女性。

在得知王亚平代表中国飞向太空的消息后,凯蒂·科尔曼难掩自己的兴奋。在她看来,每一位飞向太空的女性,都是人类航天事业进步的证明——

“当你透过窗户眺望繁星和地球时,请记住,数十亿的女性也望向星空,眺望着你。

这其中,也包括了我。”

于是,我们在王亚平身上也看到了“不听话”的长发,将要支棱整整六个月的头发,在直播全程中实力抢镜。

这成了中外网友关注的重点之一,可爱又张扬的头发,像是在宣告着自己的“与众不同”。

不同之处不止于此。在航天这个硬核的、直观上“更属于男性”的领域,女性航天员的加入,为团队合作的方式和想法的碰撞,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从软性条件来看,女性航天员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和沟通方法,能为乘组带来活力。

生理上的研究也表明,女性在太空失重环境中雌激素和镁的代谢方面优于男性,体内铁的含量和产生的废物也较低,更适合长期在轨飞行。

“没有女性参与,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成果是不完整的。”女性航天员逐渐步入更广阔的领域,才意味着航天事业的长足进步。

妇女能顶半边天。女性航天员在中国的航天史上留下了更重要的印记,而我们也由此,看到了中国航天背后的柔情。

在得知妈妈要飞往太空后,王亚平的女儿希望妈妈能给自己摘星星回来。

但小姑娘说,自己只想要一颗星星,因为如果星星全摘了,夜晚就会漆黑一片。

截图:@新华社记者张扬

“手可摘星辰”,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一直有着仰望星空的期盼与梦。

而今我们知道,星星,是没法“摘下来”的。

但对中国人来说,星星,也可以摘到心里。中国航天的浪漫,就是“揽月摘星”的浪漫。

奔月的“嫦娥”,定位的“北斗”,远上火星的“天问”,那些美好又遥远的印象跨越了时空,在硬核的航天领域里留下几分柔软。

(图源:@江宁婆婆)

而今,我们通过女性航天员,再一次体会到了这种柔情。家庭与亲情通过这样一种独特的形式直抵太空,航天事业更添一份温柔。

图源:@我们的太空

一路走来,她有梦想,有一步步拥抱太空的努力,不愿输给任何人的执着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训练。

在女性航天员身上我们看到,即使把整个星空都摘到了心里,夜晚也不会黯然无光。

图源:@我们的太空

就像她说过的那样——梦想就像宇宙中的星辰,看似遥不可及,但只要你努力,总有一天你能触摸到它。

有梦,追梦,圆梦。航天人的梦会照亮遥远的夜,把科学与浪漫一起,送到星辰大海的彼方。

图源:@Jeff的星空之旅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