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微卫星不稳定(MSI)规范化检测的过程中,检测位点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MSI是检测微卫星的状态,而人类有1900万个微卫星位点,挑选的位点多了检测起来比较困难,挑选的位点少了则不具备代表性。
国际上,MSI位点的选择其实早在30年前已经有定论,30年的过程中虽然修修补补“新人”辈出,但是,最终的代表性位点,从未有过变化——那就是5个位点的检测Panel(PCR+毛细管电泳法),包括两套位点,一套是NCI的2B3D Panel(BAT-25、BAT-26、D5S346、D17S250、D2S123),另一套是5个单核苷酸的Panel(通常指Promega:BAT-25、BAT-26、NR-21、NR-24、MONO-27)。
国内,随着第一个MSI检测试剂盒获批,近期MSI检测也成了临床关注的热点。然而,虽然MSI的规范化检测悄然到来,但是,MSI位点选择的重要性仍然在被忽视,市面上仍然存在无指南共识推荐及缺乏临床数据证实的Panel在混淆视听。
由于MSI检测位点选择如果出现偏差,将直接影响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患者的检出率,选择错误会大大增加漏诊率,背后牵扯到千万个肿瘤患者的生命。4月份,国内外结直肠癌和胃癌密集发布更新版的指南,让我们一起从指南来看MSI规范化检测中的位点选择!
《NCCN胃癌指南(2021年V1版)》
第一份指南是2021年《NCCN胃癌指南(V1版)》。胃癌指南的MSI位点选择非常明确,5个位点的Panel(2B3D的NCI Panel和5个单核苷酸的Panel),并没有推荐6个及以上的MSI检测Panel。
《NCCN结直肠癌指南(2021年V2版)》
第二份指南是2021年《NCCN结直肠癌指南(V2)》:首先提到了关于MSI检测位点的推荐参照《NCCN遗传和家系风险评估指南》。
《NCCN遗传和家系风险评估指南》中,与《NCCN胃癌指南(2021年V1版)》一致,仅推荐了2B3D NCI Panel和5个单核苷酸的Panel。
《结直肠癌分子检测高通量测序专家共识》
第三份是最新出炉的2021年《结直肠癌分子检测高通量测序专家共识》,其中关于MSI检测的位点推荐非常明确,建议采用NCI推荐的2B3D位点,同时指出“临床应用时建议使用NMPA批准的MSI试剂盒”。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1版)》
第四份指南是4月24日刚在北京更新过的《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1版)》。
从上面的4份最新版的指南/共识我们可以看到,目前MSI检测金标准的方法是PCR+毛细管电泳法,而位点选择只有两种,一种是NCI的2B3D Panel,另外一种是Promega的5个单核苷酸Panel。
之所以目前临床工作中不断强调MSI检测位点的选择,是因为这会大大影响到MSI检出率,位点选择错误会导致MSI-H患者的漏诊,这一点也是有数据支持的。
NCI的2B3D位点是通过1997年两个重要的多中心研究筛选了30多个微卫星位点最终确认的,所以几乎国外所有的指南都是基于当年的这两个研究推荐MSI的检测位点。
而在中国人群中,Zhang等纳入了近6000例MSI检测结果的Meta分析数据最终显示,2B3D位点与Promega Panel的检出阳性率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一致(13.5% vs 12.9%),但是,如果采用其他单核苷酸Panel(6个位点的MSI Panel),检出阳性率仅7.7%!至少漏诊了30%以上的MSI-H肿瘤患者!
之前许多临床医生认为MSI在中国的发生率偏低,甚至其检出率低于MMR蛋白免疫组化方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之前国内的MSI无证试剂盒位点选择有误的问题所致。
Zhang et al., JGO, 2020
总结
纵观全球近30多份有关MSI的指南/共识和国内外大型免疫抑制剂临床研究,绝大多数都推荐5个位点的Panel(2B3D位点和Promega),目前仅有一份共识推荐了6~7个位点的Panel。 因此,对临床或者病理科老师而言,MSI检测的位点选择,其实已经非常明确,为了减少漏诊,为了每一位MSI-H患者被能被诊断出来,获得生的希望,遵循临床数据,遵循指南推荐,采用最规范化的方法检测M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