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Australian Open),简称“澳网”,是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之一,也是四大满贯赛事中每年最先登场的,通常于每年一月的最后两个星期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墨尔本公园举行。2017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1月29日落下帷幕。女单冠军为小威廉姆斯,男单冠军则为瑞士天王罗杰·费德勒。
2017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展开女单决赛的较量,威廉姆斯姐妹上演第28次内战,结果在克服开局的紧张和失误后,小威最终6-4/6-4战胜了姐姐,生涯第7度在墨尔本公园封后,这是她大满贯第23冠。
墨尔本公园对小威来说一直有许多美好的回忆,这是美国人第7次在澳网登顶(2003、2005、2007、2009、2010、2015、2017),力压小德,成为公开年代夺得澳网单打冠军最多的球员。
以下是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的历届女单冠军榜
1:玛格丽特·考特(1969,1970,1971,1973)
玛格丽特·史密斯·考特创纪录的获得62次大满贯冠军,其中包括创纪录的24个单打冠军, 19个女双冠军,19个混双冠军。要不是1970.1971.1973.1975这几年澳网没有混双项目的话,玛格丽特·史密斯·考特甚至还可以赢得更多的混双冠军。先后被授予英帝国王室勋章和澳大利亚勋章。
2:弗吉尼亚·韦德( 1972 )
弗吉尼亚·韦德是英国历史上唯一赢得了所有四大满贯赛事的女性。在她的职业生涯中,韦德获得55个职业单打冠军,从1967年到1979年,她在世界排名前10位。她的职业生涯跨越共26年。在1985年的网球赛季,她选择退出单打比赛。1986年年底退出双打比赛。
3:伊文·古拉贡·考利(1974,1975,1976,1977年12月)
伊文·古拉贡·考利是70年代至80年代初世界女子网坛著名选手,曾获得过14次网球大满贯冠军,其中包括7次单打冠军。
4:凯瑞·梅尔维尔·列特 1977年1月份冠军
5:克里斯·奥尼尔(1978)
6:芭芭拉·乔丹(1979)
7:哈娜·曼德利科娃(1980,1987)
曼德利科娃是1978年ITF少年组女子世界排名第一,也是首个获此殊荣的女网运动员。1980年获得澳网的冠军。
8: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1981,1983,1985)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1975年进入职业网坛。曾于1978年-1979年、1982年-1987年8夺女子单打年终总排名第一以及世界女子双打第一(1984年),职业生涯曾获299个冠军奖杯。
9:克里斯·埃弗特(1982,1984)
克里斯·埃弗特是美国著名女子网球运动员,为第1位登上WTA单打排名第1的选手。她曾经18次夺得网球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其中包括创纪录的7次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她职业生涯取得了1,309胜146负的总成绩,胜率达到了90%,是所有职业网球手中胜率最高的一位。她的另一项超级记录是红土赛事中连胜125场。
10:施特菲·格拉芙(1988,1989,1990,1994)
施特菲·格拉芙德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德国史上最优秀的女子体育人物之一,是世界网球历史上最成功的女选手之一,尤其是1988年创下整个网球运动史上、所有男女选手当中至今唯一的年度金满贯.
11:莫妮卡·塞莱斯(1991,1992,1993,1996)
莫妮卡·塞莱斯是原南斯拉夫的匈牙利裔美国籍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员,她是九届大满贯冠军得主,也是1991年、1992年和1995年的年终第一。她最巅峰时期是在1991年和1992年,这2年内,她每年均连夺澳网、法网和美网三项大满贯和WTA年终赛共10项WTA单打锦标。至今个人WTA单打生涯获胜率接近83%。于2008年退役。
12:玛丽·皮尔斯(1995)
玛丽·皮尔斯,法国网球运动员,玛丽·皮尔斯一样是缔造历史的人,成为澳网历史上第一位来自法国的女单冠军。
13:玛蒂娜·辛吉斯(1997,1998,1999)
玛蒂娜·辛吉斯是瑞士网球女子选手,网球史上的女子GOAT之一,单打最高世界排名第一(单双打同时世界第一),5座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得主,国际网球名人堂入选者。
14:林赛·达文波特(2000)
15:珍妮弗·卡普里亚蒂(2001,2002)
卡普里亚蒂便已是一个网球巨星,此后由于偷盗,吸毒事件让她沉寂了7年之久。2000年的她卷土重来,在澳网中闯进半决赛,很让人吃了一惊,2001年是卡普里亚蒂丰收的一年,先后夺得澳网和法网冠军,在美网和温网中也进入四强,世界排名在第一的位置上停留了数月,是目前女子网坛最具实力的选手之一。
16:塞雷娜·威廉姆斯(2003、2005、2007、2009、2010、2015、2017)
塞雷娜·威廉姆威(小威),美国职业网球女运动员。截至2017年澳网,共计获得23个大满贯冠军奖杯,是公开赛时代夺得大满贯次数最多的女子选手。1995年小威正式开始职业生涯。1999年,小威夺得巴黎室内赛和印第安威尔斯站冠军。2000年获得奥运会双打冠军。2002年首次坐上世界第一宝座并夺得了8个冠军,其中包括三个大满贯冠军。2009年,获得温网和澳网单打冠军。2010年,获得温网和澳网单打冠军。2014年拿到第18届大满贯冠军奖杯;同年12月18日获得2014年ITF女子年度冠军。2015年6月6日获2015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同年6月28日获得2015年黑人娱乐电视奖年度女运动员奖。2016年7月9日获2016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追平了传奇格拉芙的22冠记录;同年7月15日获得2016年ESPY体育颁奖典礼最佳网球女运动员奖。2017年1月28日,赢得自己第7个澳网女单冠军,也以23个大满贯单打冠军完成了对格拉芙大满贯22冠的超越。
17:贾斯汀·海宁(2004)
贾斯汀·海宁是前比利时网球运动员,比利时第一位获得大满贯单打冠军的女子网球选手,单打最高成绩为世界排名第一,是第14位登上WTA单打排名第1的选手;7届大满贯得主;2003年、2006年和2007年的WTA年终世界排名第一、ITF世界冠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金牌得主。夺下法网三连冠,职业生涯中共四次夺取法网冠军。
18:阿梅莉·毛瑞斯莫(2006)
阿梅莉·毛瑞斯莫是法国前职业网球女运动员(1994年—2009年),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单亚军、2005年WTA年终赛女单冠军、 2006年澳网和温网女单冠军。
19:玛利亚·莎拉波娃(2008)
玛利亚·莎拉波娃是俄罗斯职业网球运动员。2004年,莎拉波娃在温网决赛中横扫塞雷娜·威廉姆斯,夺得职业生涯的首个大满贯冠军。2005年8月22日,以4452.00的分数第一次登顶WTA排名世界第一。2006年9月10日,在美网女单决赛中战胜海宁,赢得了自己的第二个大满贯。2008年,在澳网决赛中完胜伊万诺维奇,赢得了第三个大满贯。2012年,在法网决赛中决赛击落埃拉尼,完成职业生涯的全满贯网(第四个大满贯)。2014年6月7日,击败对手罗马尼亚的哈勒普赢得了第二次法网冠军(第五个大满贯)。2016年6月8日,国际网球联合会公布了对莎拉波娃服用禁药的处罚,其从2016年1月26日开始禁赛两年。2006年,莎拉波娃被美国《体育画报》选为“最美丽运动员”。2014年8月13日,《福布斯》杂志公布了2013-2014年度全球收入最高的女运动员排名,莎拉波娃连续十年蝉联榜首。
20:吉姆·克里斯特尔斯(2011)
吉姆·克里斯特尔斯是比利时职业网球女运动员。2002年和2003年WTA年终赛女单冠军,先后获得2005年、2009年、2010年美网女单冠军以及2011年澳网女单冠军。双打方面,在2003年,她和日本名将杉山爱合作,夺得法网和温布尔登女双等七项冠军;并登上世界排名第一,使她在当时同时成为女单和女双的世界排名第一。
21:维多利亚·阿扎伦卡(2012,2013)
维多利亚·阿扎伦卡是白俄罗斯职业网球运动员,世界女子职业网坛新生力量的领军人物之一,曾登上单打世界排名第一达51周,也是首位登上世界第一和获得大满贯冠军的白俄罗斯选手。2009年维多利亚·阿扎连卡获得布里斯班、孟菲斯、迈阿密三项巡回赛冠军;2010年获得斯坦福与莫斯科两项冠军;2011年获“第五大满贯”迈阿密以及马尔贝拉、卢森堡三项冠军;201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获得女子单打冠军。2013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获得冠军。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进入比赛八强。2016年3月20日,赢得巴黎银行公开赛冠军。
22:李娜(2014)
李娜是一位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现已退役。2011年,李娜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个人第一次打进大满贯单打决赛并夺得亚军;同年,在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比赛中登顶封后。2013年,在WTA年终总决赛中获得亚军。2014年李娜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获女子单打冠军,成为亚洲第一位大满贯女子单打冠军,她也是亚洲历史上女单世界排名最高选手。
23:安杰利克·科波尔(2016)
安杰利克·科波尔是 德国网球运动员。2016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科贝尔战胜小威廉姆斯,职业生涯首夺大满贯冠军。
历届澳网女单冠亚军: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
2017 | 塞雷娜·威廉姆斯[6] | 美国 | 维纳斯·威廉姆斯 | 美国 | 6-4,6-4 |
2016 | 安杰利克·科波尔 | 德国 | 塞雷娜·威廉姆斯 | 美国 | 6–4, 3–6, 6–4 |
2015 | 塞雷娜·威廉姆斯 | 美国 | 玛利亚·莎拉波娃 | 俄罗斯 | 6–3,7–6(7–5) |
2014 | 李娜 | 中国 | 多米尼卡·齐布尔科娃 | 斯洛伐克 | 7–6(7–3), 6-0 |
2013 | 维多利亚·阿扎伦卡 | 白俄罗斯 | 李娜 | 中国 | 4–6, 6–4, 6–3 |
2012 | 维多利亚·阿扎伦卡 | 白俄罗斯 | 玛利亚·莎拉波娃 | 俄罗斯 | 6–3, 6–0 |
2011 | 吉姆·克里斯特尔斯 | 比利时 | 李娜 | 中国 | 3–6, 6–3, 6–3 |
2010 | 塞雷娜·威廉姆斯 | 美国 | 贾斯汀·海宁 | 比利时 | 6–4, 3–6, 6–2 |
2009 | 塞雷娜·威廉姆斯 | 美国 | 迪娜拉·萨芬娜 | 俄罗斯 | 6–0, 6–3 |
2008 | 玛利亚·莎拉波娃 | 俄罗斯 | 阿娜·伊万诺维奇 | 塞尔维亚 | 7–5, 6–3 |
2007 | 塞雷娜·威廉姆斯 | 美国 | 玛利亚·莎拉波娃 | 俄罗斯 | 6–1, 6–2 |
2006 | 阿梅莉·毛瑞斯莫 | 法国 | 贾斯汀·海宁 | 比利时 | 6–1, 2–0 ret. |
2005 | 塞雷娜·威廉姆斯 | 美国 | 林赛·达文波特 | 美国 | 2–6, 6–3, 6–0 |
2004 | 贾斯汀·海宁 | 比利时 | 吉姆·克里斯特尔斯 | 比利时 | 6–3, 4–6, 6–3 |
2003 | 塞雷娜·威廉姆斯 | 美国 | 维纳斯·威廉姆斯 | 美国 | 7–6(7–4), 3–6, 6–4 |
2002 | 珍妮弗·卡普里亚蒂 | 美国 | 玛蒂娜·辛吉斯 | 瑞士 | 4–6, 7–6(9–7), 6–2 |
2001 | 珍妮弗·卡普里亚蒂 | 美国 | 玛蒂娜·辛吉斯 | 瑞士 | 6–4, 6–3 |
2000 | 林赛·达文波特 | 美国 | 玛蒂娜·辛吉斯 | 瑞士 | 6–1, 7–5 |
1999 | 玛蒂娜·辛吉斯 | 瑞士 | 阿梅莉·毛瑞斯莫 | 法国 | 6–2, 6–3 |
1998 | 玛蒂娜·辛吉斯 | 瑞士 | 康奇塔·马丁内斯 | 西班牙 | 6–3, 6–3 |
1997 | 玛蒂娜·辛吉斯 | 瑞士 | 玛丽·皮尔斯 | 法国 | 6–2, 6–2 |
1996 | 莫妮卡·塞莱斯 | 美国 | 安克·胡贝尔 | 德国 | 6–4, 6–1 |
1995 | 玛丽·皮尔斯 | 法国 | 阿兰特查·桑切斯·维卡里奥 | 西班牙 | 6–3, 6–2 |
1994 | 施特菲·格拉芙 | 德国 | 阿兰特查·桑切斯·维卡里奥 | 西班牙 | 6–0, 6–2 |
1993 | 莫妮卡·塞莱斯 | 南斯拉夫 | 施特菲·格拉芙 | 德国 | 4–6, 6–3, 6–2 |
1992 | 莫妮卡·塞莱斯 | 南斯拉夫 | 玛丽·乔·费尔南德斯 | 美国 | 6–2, 6–3 |
1991 | 莫妮卡·塞莱斯 | 南斯拉夫 | 雅娜·诺沃特娜 | 捷克斯洛伐克 | 5–7, 6–3, 6–1 |
1990 | 施特菲·格拉芙 | 德国 | 玛丽·乔·费尔南德斯 | 美国 | 6–3, 6–4 |
1989 | 施特菲·格拉芙 | 德国 | 海伦娜·苏科娃 | 捷克斯洛伐克 | 6–4, 6–4 |
1988 | 施特菲·格拉芙 | 德国 | 克里斯·埃弗特 | 美国 | 6–1, 7–6(7–3) |
1987 | 哈娜·曼德利科娃 | 捷克斯洛伐克 |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 美国 | 7–5, 7–6(7–1) |
1986 | 未举行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 ||||
1985 |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 美国 | 克里斯·埃弗特 | 美国 | 6–2, 4–6, 6–2 |
1984 | 克里斯·埃弗特 | 美国 | 海伦娜·苏科娃 | 捷克斯洛伐克 | 6–7(4–7), 6–1, 6–3 |
1983 |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 美国 | 凯西·乔丹 | 美国 | 6–2, 7–6(7–5) |
1982 | 克里斯·埃弗特 | 美国 |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 美国 | 6–3, 2–6, 6–3 |
1981 |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 美国 | 克里斯·埃弗特 | 美国 | 6–7(7–4), 6–4, 7–5 |
1980 | 哈娜·曼德利科娃 | 捷克斯洛伐克 | 温迪·特恩布尔 | 澳大利亚 | 6–0, 7–5 |
1979 | 芭芭拉·乔丹 | 美国 | 莎伦·沃尔什 | 美国 | 6–3, 6–3 |
1978 | 克里斯·奥尼尔 | 澳大利亚 | 贝斯·内格尔森 | 美国 | 6–3, 7–6(7–3) |
1977 | 伊文·古拉贡·考利 | 澳大利亚 | 海伦·古尔利·考利 | 澳大利亚 | 6–3, 6–0 |
凯瑞·梅尔维尔·列特 | 澳大利亚 | 戴安娜·弗姆霍兹 | 澳大利亚 | 7–5, 6–2 | |
1976 | 伊文·古拉贡·考利 | 澳大利亚 | 雷娜塔·托马诺娃 | 捷克斯洛伐克 | 6–2, 6–2 |
1975 | 伊文·古拉贡·考利 | 澳大利亚 |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 | 捷克斯洛伐克 | 6–3, 6–2 |
1974 | 伊文·古拉贡·考利 | 澳大利亚 | 克里斯·埃弗特 | 美国 | 7–6(7–5), 4–6, 6–0 |
1973 | 玛格丽特·考特 | 澳大利亚 | 伊文·古拉贡·考利 | 澳大利亚 | 6–4, 7–5 |
1972 | 弗吉尼亚·韦德 | 英国 | 伊文·古拉贡·考利 | 澳大利亚 | 6–4, 6–4 |
1971 | 玛格丽特·考特 | 澳大利亚 | 伊文·古拉贡·考利 | 澳大利亚 | 2–6, 7–6(7–0), 7–5 |
1970 | 玛格丽特·考特 | 澳大利亚 | 凯瑞·梅尔维尔·列特 | 澳大利亚 | 6–1, 6–3 |
1969 | 玛格丽特·考特 | 澳大利亚 | 比利·简·金 | 美国 | 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