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记者从在东莞举行的宏远大益茶冠名合作仪式上了解到,广东宏远将以“广东东莞大益队”为队名出征新赛季CBA联赛,球队将保留上赛季基本班底,目标仍然是夺得冠军。双方签订的协议时长为3年,新赛季的主客场球衣,背面冠名字样将为“大益普洱”。
从体育的角度来看,此次冠名赞助合作,也搭建起了云南和这支高水平人才辈出的CBA强队沟通、交流的桥梁。之后能为云南篮球、体育事业发展带来什么效应,我们拭目以待。
曾出现CBA“红河奇迹”
云南与CBA的渊源,要追溯回2004年。首次进入CBA的云南红河奔牛队在首个赛季就打出22胜16负的成绩,排在积分榜的第四位,令不少人惊叹。当年,许多业内媒体把这支只用了七个月,就从边境小城走到中国男篮顶级联赛,并闯进四强的年轻队伍,称之为CBA史上的“红河奇迹”。
但在2009年,因出现经营不善导致拖欠运动员、教练员工资等问题,中国篮协宣布剥夺云南红河奔牛俱乐部参加下赛季CBA联赛的资格,随后,球队走向了消亡。
截至目前,云南再也没有一支属于自己本土的CBA球队,CBA现役球员的花名册里,也难以找到一位云南籍球员的名字。
云南篮球经历两次“断档”
云南省篮球协会主席张雄说,云南篮球经历过两次“断档”。
上世纪50年代开始,拥有省体工队的云南算是篮球运动开展得比较好的省份,篮球运动在我省得到了长足而广泛的开展,各种类型的比赛频繁不断,群众喜爱程度很高,成绩虽谈不上全国先进,但也很不错。后来,因种种原因,云南重新调整了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篮球从此被列为非重点项目。
这是云南篮球的第一次“断档”。
在云南红河奔牛队参加CBA时期,这个来自云南的俱乐部和很多来自广东、北京等大城市的俱乐部几乎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抢先在不少地区的俱乐部之前参与到中国顶级的职业联赛中去。球队刚组建时,集中了财力、人力,请到了一波在国内具有较高水平的老队员,在前两个赛季都取得了很优异的成绩。但后来,投入和回报没有形成良性循环,导致欠薪等问题发生,这支“红河奇迹”也走向了消亡。
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消失,对云南篮球来说,可谓是“断崖式断档”。此后,云南篮球的龙头、顶尖、高水平队伍,成为了空白。
篮球事业发展仍任重道远
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张雄说,在这方面,云南目前不算很落后,甚至在青少年培养、基层篮球参与热情、篮球项目机构改革、板块分离等方面,与情况相近的省份相比,还有些“走在前面”。
据张雄介绍,云南省篮球协会目前的工作重心主要是打好未来篮球运动发展的根基。2010年5月,云南省篮球协会正式成立;2016年,协会以中国三对三篮球联赛为突破口,让三人篮球项目在云南从无人问津发展到遍地开花;2018年,在协会努力下,本来未被列入第一批小篮球开展省份的云南,获得中国小篮球联赛承办资格,连续举办了两届中国小篮球联赛(云南赛区),并被评选为“优秀赛区”。
但无论是云南省篮球协会,还是云南省篮球事业发展,仍需要面对资金不足、关注程度不足等诸多问题。“目前,云南省篮球协会正式注册一共有11人,作为一个社团组织,活动资金来源,有的只有品牌赛事没有资金,我们就靠自筹,而有的靠考核奖励。”张雄说,“其实对于我们这些云南老篮球人来说,做这些事更多是靠责任和情结。我们更需要相关部门的认可,也需要更多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云南篮球事业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多知道点
广东宏远与云南的缘分
在云南红河奔牛队角逐CBA的首个赛季,就与广东宏远队有过交手。今年,中国男篮、CBA广东宏远男篮主教练杜锋邀请“云南滑翔机”矣进宏参加CBA扣篮大赛,后者两轮扣篮得到95分,获得2020CBA全明星赛扣篮大赛冠军。
今年5月,杜锋率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代表团走进云南昭通,与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昭通团市委共选定了3个“杜锋篮球场”的建造场址,助力农村青少年篮球运动发展。
杜锋还接受了昭通学院客座教授的聘书,并表示将与学院强化沟通联系,在导入教练和裁判资格认定体系、拓展学生在篮球领域的就业创业、推动昭通篮球“走出去引进来”等方面一起探索、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广东宏远成立于1993年12月,1995年成为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创始球队之一。至2020年为止夺得了10次CBA联赛总冠军。俱乐部培养出易建联、朱芳雨、王仕鹏、杜锋、陈江华等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主力球员。
当天,广东宏远篮球俱乐部总经理、知名球员朱芳雨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此次广东宏远与云南大益有了初步合作,搭建起了篮球交流、体育交流的桥梁,后续双方都会关注云南篮球基础设施建设、篮球培训、业余篮球、青少年篮球发展等,有望促进两地更多的篮球、体育交流,促成一些项目落成。
云南大益茶业集团董事长吴远之在发布会上,邀请全国茶友变成宏远的粉丝,一起关注、参与篮球运动。他也说,“既然云南大益和广东宏远成为了‘一家人’,希望宏远能多到云南去,多帮扶云南篮球、体育事业发展。”
本报记者 朱婉琪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