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体育运动

【鲁能 球员宣传片】东体:餐巾见证24年沪鲁情!申花鲁能老球迷再相逢

虎扑9月23日讯 今天据《东方体育日报》报道,一位申花老球迷曾在95年足协杯决赛后通过一位山东球迷要到了泰山队员的签名,24年后这两位球迷通过视频相约今年11月1日足协杯决赛前一天再次相聚。

一块旧餐巾在缓缓展开,餐巾的正反两面,一代中国足球名宿的签名历历在目。

这段尘封了24年,属于申花球迷黄先生的回忆随之再度开启。近期,一篇名为《1995年在南京相遇的鲁能球迷,上海老友在找您》的报道在沪鲁两地球迷间流传,寻人启事的发布者名为黄虎林,1957年生人,他所寻找的是中国足球的首届足协杯比赛前,在队员下榻的酒店里偶遇的山东球迷。

一块餐巾,牵线24年“沪鲁情”

“如果不是申花和鲁能同时打入了决赛,我可能不会发这篇启事。”接受采访时,黄先生仍旧在感叹缘分的奇妙。24年前,首届足协杯决赛在南京市五台山体育场举行。“按中国人的话说来,24年是两个生肖的轮回,两支队伍都在,队里的不少人也都在。”黄先生曾想过,如果今年申花没能晋级决赛,他或许会将这段往事继续雪藏。

在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远不及今天顺畅。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能通过口口相传,或者报纸等媒体传递信息。“像球队住在哪里,什么时候抵达,完全没有信息源,不像今天一条微博,一句微信就能吸引一大片球迷。”说来也巧,当年申花队为了能更好地备战决赛,特意选择了一家远离市中心的酒店,且一般人很难订到。而黄先生一行正好通过关系,定了同一家酒店,“之前完全不知道,申花也会住在这里。”

谈起那次偶遇,现年62岁的黄先生还有些激动。24年前,他带领单位的一批年轻人,发起了第一次足协杯远征。“十来个小伙子吧,还有两三个姑娘,有些是单位球队队员同时也是申花球迷,有的则是来当福利凑热闹的。”为了有序地组织看球活动,单位特意成立了名叫“水之花”的球迷协会,这项传统一直保留到现在,据悉3000人的大公司里,至今还有100多名申花球迷。而那次远征南京的十来个人,成为了球迷会实实在在的“第一人”。

比赛的结果有些令人惋惜,夺得联赛冠军的上海申花,本以为会将足协杯冠军稳稳收入囊中,成为联赛双冠王,却不想被山东济南泰山成功搅局。“当时申花球迷都觉得没问题,结果鲁能打得比我们好。”黄先生回忆道,带着些许遗憾,他的远征小队回到了酒店。

“当时顺手拿的酒店餐巾,随手拿了支圆珠笔,就想找申花队员签名。”现在想来,用这样的载体索要签名听上去有些“摇滚”。球迷们以背为靠板,球员也丝毫不介意,“当时拿给范志毅签名,他就欣然答应了。”就这样,黄先生一行将申花队员的签名收集了个遍。

正当大家满载而归时,一位山东球迷突然闯入了一行人的视野。据黄先生回忆起来,这位山东大哥身材魁梧,正在楼道里整理着比赛第二天的助威横幅。更令人没想到的是,从这位泰山的球迷口中得知,泰山队居然也住在这家酒店!

这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第二天就要在场上比拼的对手,如果同时出现在楼道或餐厅里,难免需要互相回避。而申花和泰山两支球队,竟在首届足协杯的决赛前,若无其事地进行休息和备战。这对于黄先生一行人而言,可以说是意外的惊喜。

“我们当时没有很多交谈,宾馆走廊里也比较暗,没能仔细地看清他的脸。”这位与黄先生同住一层的鲁能球迷,在比赛结束后主动邀请黄先生一同来到运动员房间,请山东队员一一签名。“他向当时主教练殷铁生介绍,我们是来自上海的球迷。”得知这个请求,殷教练爽快地一口答应,亲自去敲房间门叫队员出来。合影、签名,突如其来的幸福让黄先生有些措手不及,正当黄先生想要去寻找那位鲁能大哥,表达内心的感谢时,他却不见了踪影。黄先生这一等,就是24年。

“一看到他,就感觉有点像”

得知申花和鲁能杀入决赛的第二天,黄先生半夜里突然产生了找人的念头,在床上辗转反侧,他决定求助于网络。已经退休的他学会了在微博、足球论坛发帖,一边向当年的年轻人们情景还原。“有的人都劝我不要做了,都过去这么久了,线索还那么模糊,怎么找得到?”仅凭现有的线索,想要续写那个年代的一面之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黄先生没有放弃,在连续发帖的第二十天,有鲁能球迷联系他,他所寻找的人可能是自己的外公。

“马上就去联络了,和他视频通话。”那位24年前的鲁能大哥姓冯,现在已是年逾古稀的老先生。彼时冯先生正在海南,外孙得知寻人启事后,感觉和自己外公的“鲁能球迷协会会长”有些相似,便致电询问。“刚看到他的脸,我就觉得有点像。”相距千里,两人面对面一起回忆细节。当时,冯先生正在整理巨幅泰山海报,上海球迷有事相求,热情的山东人自然鼎力支持。没想到这举手之劳,让这些申花球迷久存心中。

11月1日,上海申花将客场挑战山东鲁能,两人约定在比赛前一天相聚,围炉夜话谈古论今,一幅美丽的画面在黄先生眼前呈现开来,“作为中国两家老牌俱乐部,沪鲁两地的球迷情谊深厚,何况我们现在还在支持球队,这24年的历史会成为我们那天无穷的谈资。”

过去淳朴的相处模式,可能已经回不去了

历经24年的风风雨雨,中国足球也在高速发展。从球迷角度来看,黄先生深有体会,他向记者对比起了过去和现在,人与人关系之间的变化。

当时由于比赛举办地离上海较近,决赛当天,约有一万名上海球迷前往南京五台山体育场观看,而山东球迷大约只来了5000余人。值得一提的是,两队观众在赛前于同一个地点集合,又于同一个入口进入,和和气气相安无事。“现在不太可能吧,球场外不和谐的声音,甚至是动作很多。”在黄先生提供的照片上,沪鲁两地的球迷举着各自助威的横幅标语,在广场的两边集结。几位安保站在球迷群中,维持着基本的秩序。“现在的话,球迷彼此之间的气氛会比过去紧张,考虑到球迷的安全,增加了一些安保措施。”

等到观赛时,这种变化更为明显。“之前一段时间,球场里的不和谐声音很多,足协甚至专门拍了宣传片,强调观赛礼仪。”回忆起首届足协杯时的情景,看台上大多以“加油”或“进一个”为口号。“现在的看台文化和国际接轨了,但同时也引进了一些糟粕。”24年间,各个俱乐部渐渐有了专属的队歌、口号和Tifo,但看台上的戾气也越来越浓厚。黄先生认为,有的球迷将球场当作发泄的场所,将球员当作发泄的对象。更令人遗憾的是,越来越多的球迷被这种气氛影响,“有些球迷生活中其实是很随和的人,但在比赛时看到周围人都在骂,他会感到自己的力量被放大了,会产生法不责众的错觉,因而加入了他们的行列,”黄先生补充道,“对球迷的引导很重要。”

除此之外,球员与球迷之间关系的变化,也是黄先生一直以来思索的问题。回忆起24年前,向泰山球迷索要签名与合影的经历,有一段小插曲令人印象深刻。在主教练殷铁生的带领下,他们先敲开了守门员王军的大门,彼时王军正准备洗澡,上身身着训练服,下身却只穿了条短裤。在餐巾上签完名后,黄先生希望能合影留念,王军惊慌失措地大喊道:“不行,太暴露了。”被婉拒之后,黄先生便知趣地离开了,随后敲开了李霄鹏、刘越等人的房门。

4年前,徐根宝带领的申花队就在酒店门口的水泥地上进行赛前热身训练。瓦洛佳、萨莎、范志毅、朱炯、成耀东……这些略微带有年份的名字,相片记录了他们年轻的模样。“徐指导在边上指挥,我们球迷就在一段距离外静静地看,有的时候还能看到范志毅的父亲。”用黄先生的话说来,这些足球明星完全就是“邻家男孩”的模样,比赛期间每天和球迷同进同出,餐厅里吃一样的早餐,休息室里看相同的杂志,球迷和球员都是普通人而已。

“如果这件事放在今天会怎么样?”黄先生反问道。今天,一些打探到球队行程的球迷会提前蹲点,然后“百折不挠”地向球员索要签名,完全不顾及球员的状态。“现在科技发达,或许就顺手拍下来了吧。”为了避免受到球迷的过多打扰,球队也会选择包下一个楼层,形成与球迷之间的距离,但这在黄先生眼里是与足球的初心背道而驰的。

诚然,“职业化”给中国足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球员需要更科学的饮食,所以不能出入普通的餐厅,球队的战术不能提前“剧透”给对手,所以封闭训练。在改变管理方式的同时,球队似乎逐渐疏远了广大的球迷群众。

时过境迁,球员的收入提高了,条件更加优越;而在球迷方面,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声、表达意见的权利。“过去淳朴的相处模式,可能已经回不去了,但最重要的,是双方保留彼此间的尊重。”24年前的那个冬天,正是源于这份默契,才让黄先生有这美好的回忆。他也希望,不论是球员还是球迷,都能互相尊重,珍惜因足球而来之不易的缘分。

(编辑:姚凡)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