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体育运动

【nc历史上最差球员】脑起搏器(DBS)是什么技术,用于戒毒靠谱吗?

毒瘾,又被称为药物成瘾或者药物依赖,是以失去控制能力、强迫性连续用药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复发性脑病。

药物成瘾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特别是阿片类药物(主要包括吗啡、海洛因、美沙酮、芬太尼等),其成瘾性更强、依赖性更为顽固、复吸率更高。

现代临床医学研究表明,药物成瘾主要是因为药物刺激导致大脑内多个神经环路发生可塑性病变,其中以多巴胺环路的病理性奖赏效应为主要表现,脑内神经核团伏隔核作为多个神经环路的交叉点,整合奖赏效应等相关信息,参与动机向行为的转换,形成了无法理性控制的觅药、服药的成瘾行为。

毒品成瘾主要包括生理依赖和精神(心理)依赖两部分。生理依赖是摄入毒品后刺激多巴胺(俗称快乐因子)的超量分泌而产生超常欣快感,这是生理依赖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且长期使用毒品产生耐受性后同样剂量毒品诱发的欣快感逐渐降低,以及失去毒品来源时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症状(即戒断反应);精神(心理)依赖是患者对超常欣快感的强烈渴求,表现为不计后果地强迫性觅药、服药冲动和行为。长期反复吸毒,不仅残害患者身体甚至致死,而且严重影响家庭家族幸福,造成一系列的违法犯罪等社会问题。

目前,阿片类药物戒毒治疗方法包括:心理干预、纳曲酮皮下埋置、药物替代(美沙酮、丁丙诺啡)、自愿隔离(居家或自愿戒毒医院)、强制隔离等等,分为生理脱毒和防复吸两个阶段。

生理脱毒主要是指通过药物,让阿片类药物成瘾患者相对轻松度过每次的毒瘾发作,周期一般为7到15天左右。但是生理脱毒并不能解决成瘾患者的脑部神经环路病变问题,患者对毒品所致欣快感的记忆和冲动仍然强烈,也就是心瘾束缚仍然存在,无法真正摆脱毒品的绑架,绝大部分成瘾患者因为心瘾的诱导而复吸,陷入“吸毒-戒毒-复吸”的恶性循环。

脑部手术戒毒的由来

成瘾患者被亲友埋怨、不理解,被社会处罚其违法行为,但是脑病的事实却往往被忽略甚至无视。既然是病,就得想办法医治。这也是各国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的事,他们做了很多实验,先是研究新的药物来治疗成瘾,结果发现新药反而又形成了依赖性,例如吗啡曾经用来治疗鸦片成瘾,海洛因曾经用来治疗吗啡成瘾。

科学的道路千万条,既然药物方面很难有突破,于是一些科学家们开始从成瘾的根源着手,即研究对大脑动手术进行治疗。最早,俄罗斯发扬战斗民族本性,实施开颅手术,冷凝掉脑部药物成瘾相关核团,达到戒断毒瘾的治疗目的,又称“边缘环路阻断术”,一般通俗称为“毁损术”。

本世纪初期,该技术被改良并引入国内,一时间风靡全国,广东、四川、陕西、湖南、江苏、上海、北京等省市的20多家医疗机构纷纷开展这项手术,得到中央权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一些已经绝望的吸毒患者及家属又重新燃起希望,个别医院出现排队预约手术戒毒的现象。

然而,这项技术并没有经过长期的临床研究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加之不同医院、不同医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有超过半数的患者通过治疗戒断了毒瘾,但是在已经完成的1100多例手术中,出现了一些不可预期的副作用,比如动机减退、情感冷漠、懒散等,甚至个别患者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比如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等。于是国家卫生部在2004年11月紧急叫停了该手术,但授权相关经验丰富的医院继续进行临床研究。

虽然毁损术因其副作用问题被叫停,但它证实和定位了药物成瘾相关的脑部核团——伏隔核,提供了手术干预脑部与疾病相关的重要结构来治病的研究方向和实践案例。在此基础上,我国一些医学专家另辟蹊径,借鉴帕金森病治疗技术,尝试通过微创手术向大脑内植入脑起搏器,对脑部与成瘾相关的核团进行电刺激,以达到治疗毒瘾防复吸的目的。

脑起搏器的概念和现状

“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通过微创手术将电极植入到大脑特定核团,发送一定频率的电脉冲,对核团异常脑电波进行调控,从而达到改善或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DBS系统包括脉冲发生器、电极和导线,类似心脏起搏器,因此被称为“脑起搏器”。脑起搏器对脑部特定核团的电刺激参数是可调、可控的。

该技术最早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欧美就通过了临床认证,用于治疗中重度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是治疗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最佳方法之一,长期的临床实践证实了脑起搏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目前,植入脑起搏器在国内外的神经外科领域是一种常规的微创治疗手段,我国每年植入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近6000台,同时在积极应用这项技术进行难治性强迫症、抑郁症和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临床试验研究。

脑起搏器戒毒技术的进展

经过一些调研、咨询和访谈,可以了解到,2007年至2014年中国、德国、荷兰等提出了脑起搏器戒毒的技术研究,期间我国进行了动物试验。

任何一项医疗技术必须得到临床试验的认证,国家批准才能正式用于临床治疗。在临床试验之前,必须通过体外试验和动物试验验证其安全性,而且一些前期研究证实治疗有潜在的疗效,在此基础上才能正式开展临床试验研究。

那么,脑起搏器戒毒,谁会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呢?一些成瘾患者及家属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认为尝试会有希望,最坏的结果是没有疗效,对患者不会产生不可逆的伤害,而不尝试的结局却有很大概率是吸毒致死。这些人是先行者,为更多的病人提供了参考,为人类医疗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2014年至2017年,项目研究单位为11例患者植入脑起搏器戒毒,经初步验证安全性和有效性后,国家药监局在2017年批准了植入脑起搏器用于阿片类药物成瘾戒断后防复吸的临床试验研究。

研究单位联合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在西安唐都医院、上海瑞金医院、四川华西医院、广州南方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温州附二医院等开展。据了解,已经植入脑起搏器戒毒的几十例患者中,截至目前最长的7年多没有复吸。

脑起搏器和毁损术的区别

毁损术是脑部手术戒毒的起点,为手术戒毒积累了很多经验和案例,现在我们可以站在历史的角度一分为二地看待毁损术。它既开创了手术戒毒的先河,为一部分患者成功戒断毒瘾,但也造成了一些副作用,俗称“做傻了”,导致现在很多人“谈手术戒毒色变”,包括很多从事戒毒事业的专业人士。

难能可贵的是,国内的一些医学专家没有放弃手术这个研究方向,一直在寻找和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从目前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来看,脑起搏器戒毒手术使大部分患者戒毒成功,其主要原理是修复毒品所致的神经环路病变,重塑脑功能,解脱心瘾束缚,使患者恢复正常人的理性和自控力,做到真正拒绝毒品。

对比毁损术和脑起搏器,虽然都是手术戒毒,但却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前者是破坏性的,以破坏脑部成瘾神经核团伏隔核的方式阻断患者的渴求欲望;后者是修复性的,通过输入电流刺激相关神经核团,从而达到修复神经环路病变、戒除毒瘾的治疗目的。

同时,植入脑起搏器是一项神经外科常规微创手术,对脑组织没有实质性损伤,安全性有保证。目前,已经接受该治疗的所有患者没有出现因为手术造成的严重不良事件,有4名患者戒毒成功后已经全部或者部分取出了相关设备。因此,脑起搏器戒毒技术是一种可逆、可调、可控的治疗手段。

毁损术

脑起搏器

破坏性的,不可逆的

修复性的,可逆,可调,可控,可取出

典型并发症包括:动机减退、淡漠、懒散、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基本不可修复

可能会出现头痛、发热、心慌、一过性可逆性轻躁狂,术后短期内或者通过调节刺激参数可以恢复

毁损术是一次性完成,个体对于热凝毁损的反应不一样,导致疗效差异

治疗参数可以体外调节,根据每个患者情况设置个性化的治疗参数,有效解决个体差异

多家医院快速开展,因技术水平差异、手术标准不一,导致疗效差别很大、不良反应增多

目前全国有六家医院有资格开展,手术标准一致,流程规范可控

回到我们的标题,脑起搏器戒毒靠谱吗?通过相关技术比较和现阶段数据,我们看到了希望,该项治疗有希望成为毒瘾戒断后防复吸治疗的有效手段。作为一项创新技术,有待于更多的专业临床研究,更多的成瘾患者及家属的参与,更多的专业人士支持和推动,才能快速发展和成熟,最终让更多的患者治好脑病、戒除心瘾、脱离苦海。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