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下面这几个穿戴德军头盔的士兵,你们看他们手里的机枪,是不是神似ZB-26或者是布伦?如果你说这个是布伦或者ZB-26的话,那么恭喜你答错了,这并不是捷克式或者是布伦,这是法国人的FM-24/29轻机枪,和捷克式没半点关系。(啊啊啊,我好像乳髮了)
话说,当年德军的机枪产量不足,MG-34数量有限,在攻占捷克斯洛伐克、法国等地,缴获了大把的轻机枪,这些轻机枪呢,德国人也都留下来自用了,弥补枪械产量的不足,这里面就有法国人的FM-24/29轻机枪。
法国战役之后德军的战利品
话说,一战时期,法国人还是在用着非常不靠谱的绍沙机枪作为主要武器使用,后来法国人自己都嫌这枪不好,还顺便坑了一波美国人。一战结束以后,深感战争迟早还会继续来临的法国人加紧了对自家轻武器的研发,1919年,法国人成立了军事小组,研究法国未来军事上的需求,与此同时他们也在紧锣密鼓的琢磨马奇诺防线的问题。
1921年,法国人起草了一个新的步兵军备计划,要求研发轻机枪、冲锋枪、手枪、半自动步枪、单兵反坦克炮等。这里面,最快速执行的,就是法国人的轻机枪。为啥啊,还是因为法国人那个绍沙轻机枪实在是太坑了。
与此同时呢,法国人当年用的子弹还是8*50mmR这种凸缘弹,弹壳锥度大,大到了一个什么程度呢,你看绍沙机枪那弹匣是不奇形怪状的?你是否觉得它是一个新型供弹具?其实它就是个弹匣,由于子弹锥度大,大到了把弹匣锥成了个半圆了。再加上绍沙机枪本身就不靠谱,于是乎,法国人急不可耐的要换枪、换弹。
换枪先换弹嘛,法国人对8mm勒贝尔弹很不满意了,开始着手研发新式的枪弹,圣埃蒂安兵工厂率先研发了7.5*57mmMAS步枪弹,这是一个无底缘弹,锥度小,可比那个8*50mmR强多了。于是乎,法军下一代枪械都准备用这个子弹了,包括他们新研发的机枪。
在法国人看了英国的刘易斯机枪、美国人的BAR之后,开始着手研制自己的新式机枪,由夏特卢国营兵工厂进行研发。其原型枪是MAC-1923,其主要竞争对手是美国人的BAR、英国人的刘易斯和法国人自己的哈奇开斯M1922。最终多方面的问题下来,胜出的就是法国人自己的MAC-1923,定型之后就变成了FM-1924,在1925年开始投入生产。
但是,我们看这个7.5*57mm MAS步枪弹,这货长得太像德国的7.92*57mm毛瑟弹了,你不细看根本看不出来。而且,法国人自己手里就有大把大把的7.92*57mm毛瑟弹,都是一战缴获的,这东西法国人自己也留着用。问题来了,这子弹总是容易弄混了,弄混不要紧,打的时候就容易出问题,不光枪打坏了,人也容易跟着一起受伤。
8mm勒贝尔、7.92*57mm、7.5*57mm、7.5*54mm
于是乎,痛定思痛的法国人决定改进枪弹,别和德国佬的枪弹太像了,免得用错。在1929年的时候,法国人改进了枪弹,推出了7.5*54mm MAS 1924-M29,其实就是把原来的枪弹缩短了,缩短到54mm。而对应的,法国人的FM-1924轻机枪也要跟着改膛,以适应新的枪弹,新的FM-1924/29就出现了,这就是后来法军主要用的机枪。
这挺机枪用的原理是长行程活塞+枪机偏移式闭锁,和捷克式一样,但是原理一样不代表就是有亲戚,这是一个法国自己血统的机枪,和捷克式没关系。其闭锁方式上,就较为独特,它的枪机和枪机框之间有一对铰链,它是靠铰链驱动工作的。枪机复进的时候铰链抬起,把枪机尾部向上顶,卡在闭锁槽完成闭锁,反之开锁的时候也是这对铰链把枪机拉下来。
这挺机枪较为独特的是它有两个扳机,这两个扳机控制这挺机枪是单发射击还是全自动射击。大多数自动武器都是通过快慢机的调节杆去调节单发还是全自动,而FM-1924/29是没有这个装置的。其前方的扳机控制的是单发射击,后方的扳机扣动是全自动射击。其扳机上方的调节杆,则是这挺机枪的保险。
这挺机枪用的是弹匣供弹,它不必像绍沙机枪那样,有个半圆的弹匣,而是一个直排弹匣。每个弹匣容量是25发,可通过五个弹夹装入。话说,这点可比日军的歪把子要强多了,虽然都可以直接用弹夹通用,但歪把子实在是有点莫名其妙了。
射速上,这挺机枪每分钟450发,虽然不快,但是足够用了。法国人其实也是有意去降低射速,目的是保证精准度,也降低弹药消耗量。在枪托内加装了减速装置,通过配重块增重,再加上弹簧作用,降低了复进速度,也增加了复进行程。
FM-1924/29的两脚架比较独特,这个两脚架可以在枪管上360度旋转,用来调整角度,而缺点在于,你要是抱着这挺机枪走,没收脚架的话,这东西会四处晃。其另外的一个特点是,收起两脚架的时候,是固定在枪管侧方的,通过一个连接杆扣紧。
和捷克式机枪不同的是,FM-1924/29并没有提把,捷克式、布伦机枪以及后来日军的九六式和九九式,枪管上都带有一个提把,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拎着走,尤其枪管打热的时候,非常方便。而FM-1924/29没有提把,相反,它加了一个护手,在弹匣下方,也就是说,这挺机枪能抱着走。
ZB26的提把
和很多上置弹匣的轻机枪一样,FM-1924/25的瞄具也都是整体向左偏移的,毕竟弹匣挡住了视线。其标尺上的照门是折叠式的,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起来,和标尺放在一起,用的时候再打开。这点和捷克式等不同,捷克式等机枪的照门就是固定在侧方的,捷克式是通过一个蜗式的圆盘调节标尺上的射程的。
当然,对于灰尘、尘土、泥沙等东西,这机枪也是有所防范的,它的弹匣井上方有一个防尘盖,可以将弹匣井、抛壳口一并遮挡住并且锁起来,避免脏东西进入导致枪支出现故障。这种防尘盖在捷克式、九六式、九九式上都有类似的,日本人的九九式机枪防尘盖和FM-1924/29比较类似。
而与捷克式等不同的是,这挺机枪并不能快速更换枪管,ZB-26那一系列机枪都可快速更换枪管,就连抄袭ZB-26外形的九六式和九九式都可快速更换。FM-1924/29连续射击400发以后,枪管便不能继续射击了,需要冷却十至十五分钟,法军的建议是,射击四到五个弹匣,也就是100-125发以后,做短暂停顿,以保证持续射击。
这挺机枪的使用年限也是比较长的,1926年在摩洛哥就参加了战斗,后续也经历了二战、越战等战争。直到21世纪,还有少部分宪兵部队装备过FM-1924/29轻机枪。这里面也是侧面说明了,这挺机枪其实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机枪了。
法国战役之前法军步兵班配置
下面上一个剧照,下面是白俄罗斯电影《第聂伯河线:爱情与战争》中的德军,手里端着的正是FM-1924/29轻机枪,你们看弹匣,用的弧形弹匣,是AKM的弹匣。这个是不是有点类似于建国后的捷克式,改了膛之后,使用五六冲弹匣的,看来这习惯,不止咱们有啊。
顺便提一句,这挺机枪在中国也是有所使用,早年间,滇军也是引进过该枪,在军事博物馆内也有该枪的展示。
中间即为FM-192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