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960-法国终于承认了
作者:乞力马扎罗的雪
校稿:朝乾 / 编辑:养乐多
卢旺达大屠杀 人类现代史上最黑暗的一幕之一
历史每读一遍都有不一样的收获,现代史也是如此。5月27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卢旺达时表示,承认法国在 1994 年卢旺达种族灭绝中的“责任”,并表示将加快进程,把躲藏在法国的大屠杀逃犯绳之以法。
承认提供了压倒性的支持
但并没有明确道歉
(图:aljazeera.com)▼
20世纪末的1994年,人类即将迎来千禧年,但是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却在非洲大陆上演,卢旺达,一个非洲小国(其领土面积即便是在非洲仍只是个弹丸小国)是这场惨剧的发生地。
非常小的“黄字”,找一找
(底图:shutterstock)▼
图西人与胡图人
卢旺达所在的非洲大湖地区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条件,盛产优质咖啡豆。卢旺达位于著名的非洲大裂谷的艾伯丁裂谷上,境内大部分地区山峦起伏,素有“千山之国”(或千丘之国)的美誉。
是一个相当崎岖的内陆小国
但在非洲,社会组织度,社会团结程度才是第一指标
(图:shutterstock)▼
尽管自然条件优越,但由于卢旺达人口基数大、出生率高加上技术水平低下,粮食生产还没有实现自给自足,粮食安全问题突出。卢旺达适于耕种的土地面积约217.3万公顷,而实际耕地面积约120万公顷,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12公顷。
经济作物是卢旺达的重要财源
耕地既要解决吃饭问题,又要承担赚钱重任
(图:shutterstock)▼
近代以前的非洲大陆,除了有一些大帝国以外,还是多个黑人迁徙种族的乐园,包括俾格米人、尼罗特人、班图人、科伊桑人、哈米特人等不同族群的黑人,在非洲大陆迁徙、竞争融合。
15世纪以前的卢旺达历史没有可靠的文字记载,考古学证明这一地区最早的土著居民是特瓦人,他们是一个身材较为矮小的族群(属俾格米黑人族群的一支),至今其后裔仍然生活在卢旺达等大湖地区国家,但是人数已经非常少了。
作为大湖地区最古老的民族
狩猎采集的生存方式已经毫无优势
在卢旺达,仅有1%是特瓦人
(图:Ludovic Hirlimann/Wiki)▼
后来,一些班图族群开始迁入现在卢旺达等所在的非洲大湖地区。作为非洲黑人中发展较快的班图人面对特瓦人有着巨大的优势,开始逐渐取代特瓦人成为卢旺达等大湖地区的“新主人”。
班图语支中包含了约600种语言
而“班图人”也就是约300–600个非洲族群的统称
(图:wellcomeimages/Wiki)▼
但是关于图西人与胡图人的起源问题,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胡图族和图西族是先后不同时期迁入的不同族群。这种观点似乎说明,胡图族和图西族的差别是天生的。
但是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他们都是后期逐渐迁入的班图人的后裔,他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阶级和财产上的,这种观点旨在阐释胡图族和图西族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二者区别是人为造成的。这种观点是被卢旺达政府采纳的官方观点。
事实状况未必就等于官方观点
作为民族国家,将族群问题转化为钱的问题
无疑是最安全最合适的
(图:shutterstock)▼
多数非洲学者认为,殖民统治前,胡图族和图西族确实存在群体认同和区分,但是殖民者则将胡图与图西之间的区分又安上了种族标签。胡图人和图西人原本和睦相处,只是在殖民期间关系逐渐微妙和紧张。
卢旺达王国时期,国王是图西族,很多贵族是胡图族
至基格里四世,其对土地的重新分配
是胡图族被打上低阶层标签的开始
(图:Wiki)▼
16世纪起,由图西人建立的卢旺达王国开始逐渐统一今卢旺达地区。1884年旨在协调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上,卢旺达和其他一些东非国家沦为德国殖民地,被称为“德属东非”。
德属东非大致包含了今天的坦桑尼亚、卢旺达、布隆迪
德属西南非则是纳米比亚▼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趁着德国在欧洲战场自顾不暇,欧洲小国比利时出兵侵占了原德属东非殖民地的卢旺达和布隆迪,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决定让比利时对这两个地区实行委任统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由比利时“托管”。
比利时分到了卢旺达-布隆迪地区
名义上不同于殖民地,要受到国际联盟的监督
但比利时在这里的殖民程度远超前任德国
(图:Wiki)▼
正是在殖民统治期间,殖民者加剧了胡图人和图西人之间的矛盾。德国殖民者选择采取通过支持原卢旺达王国的图西族掌权者的方式来统治卢旺达地区。比利时人统治卢旺达期间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则进一步加剧了胡图人和图西人的隔阂。
比利时同样要依靠图西人维持统治,真以非治非
(图:Wiki)▼
殖民地的意义除了军事战略就是经济效益了
充分剥削没有反抗能力的土著是发财的关键
(图:Wiki)▼
比利时统治者又将胡图人和图西人的身份写入了身份证,使之变成一种固化的身分制度。比利时统治者还通过身高、体重、鼻宽、颈长、面部特征等来区别胡图人和图西人,发现在实践中实在难以落实,便改用经济和财富标准来定义,例如将图西人定义为“拥有十头以上牛的班亚卢旺达人”。
区分标准是如此的简单粗暴
也有说法认为两者的外表差异
不过是养牛的图西人喝了更多牛奶造成的
(图:Mark Morgan/Flickr)▼
强行区分为两个族群后,比利时殖民者开始宣扬图西人在文化和智力上高于胡图人,使得图西人与胡图人的矛盾进一步加深,并将图西人作为统治帮手来压迫胡图人。民族矛盾被一步步带到了卢旺达独立后。
大屠杀是怎样发生的?
由于受到沉重压迫,胡图人的反抗意识相当强烈。二战以后,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去殖民化运动,和其他非洲国家一样,卢旺达也开始争取民族独立。
欧洲、特别是比利时天主教会新一代教士认为,胡图历史上蒙受了“不公正待遇”并鼓励其“革命夺权”。胡图族精英则迫切的想要进行权力转移,但是和其他国家不一样,由于在殖民地期间,图西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殖民者的“帮凶”,因此在独立革命中也成为了被革命的“对象”。
其实殖民期间,卢旺达王国依然存在
但王室事实上只是比利时人的傀儡
(图:Wiki)▼
受席卷非洲大陆的民族独立思潮的影响,处于劣势的胡图人发起 “社会革命”,这无疑助长了胡图族人对图西族的仇恨。1959年的“社会革命”事实上就是种族仇杀,主要是胡图族追杀图西族,造成数千人伤亡。
两家本来是邻居
结果来了个恶霸,拉着其中一家欺负另一家
恶霸走了,长期被欺负的人决心报仇雪恨
(图:UNHCR)▼
1962年,卢旺达独立,政治上则模仿西方的民主选举制度,在当时的种族结构状况下,选举上台的肯定是胡图族。胡图民族主义者格鲁戈瓦·卡伊班达当选为卢旺达首任总统,当时内外压力重重,无暇顾及族群之间的冲突,以至于卢旺达境内仇杀不断,大量的图西族人逃往邻国。
卡伊班达及其政党是“胡图革命”的中坚力量
殖民之后的烂摊子实在是很难收拾
(图:Abbie Rowe - White House)▼
1973年,卢旺达陆军参谋长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少将发动军事政变,一度提出“民族和解”,但却仍然坚持民族隔离和歧视政策。
他搞政变只是感觉被南方的卡伊班达政权边缘化了
索性直接靠枪杆子上台当一把手
(图:Wiki)▼
1990年10月,在乌干达的图西族难民组成卢旺达爱国阵线(简称“爱阵”),与胡图族政府军爆发内战,并攻入卢旺达北部地区。
与此同时,卢旺达国内的胡图族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极端分子们成立广播电台、发行杂志,煽动民族仇恨,他们还成立了许多信奉“胡图力量”(Hutu Power)的极端民兵组织,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酝酿。
民族至上和种族主义是极端分子的主导思想
还发布胡图十诫,意在将图西人隔绝在正常社会之外
(图:《卢旺达饭店》)▼
在邻国的调解下,哈比利亚马纳总统领导的政府和“爱阵”开始和谈并最终于1993年8月4日在坦桑尼亚阿鲁沙签署和平协定,决定结束内战。和平没有维持太久,惨剧即将发生。
1994年4月6日,哈比亚利马纳总统与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一同乘飞机返回卢旺达首都基加利,在基加利国际机场上空遭到地面导弹袭击坠毁,两位总统及其随行人员一起遇难。
关于这场袭击的原因至今没有定论,现任卢旺达政府认为是胡图族极端分子策划并实施了袭击;而法国政府的“调查”则指责卢旺达爱国阵线及其领导人卡加梅(即后来的卢旺达总统)制造了这次袭击。
真相扑簌迷离,后果极其严重
(图:)▼
无论真相如何,胡图族总统哈比亚利马纳因飞机失事遇难身亡引发的冲突,将卢旺达变成了真实的人间地狱。
总统飞机失事仅几分钟后,卢旺达国防部办公厅主任巴戈索拉上校即通报联合国卢旺达援助团,称军方接管政权。随后大量的卢旺达胡图族政府军士兵、极端派民兵(这些人被称为联攻派)以及被鼓动起来的胡图族平民手持武器走上街头,他们封锁街道路口,检查人们的身份证,对身份证上标注“图西族”的人就地杀害。
在极端分子的反复洗脑下
错把惨无人道的屠杀当成扬眉吐气
(图:《卢旺达饭店》)▼
一些胡图族极端民族主义分子通过电台、报纸等喊话胡图族人杀死“蟑螂”(胡图族极端分子对图西族的蔑指),例如臭名昭著的“千丘自由广播电台”每天的广播都充斥着这类言论。
胡图族武装部队士兵和联攻派民兵还冲入图西族人的家中进行抢劫和杀戮,卢旺达社会彻底混乱。胡图族极端分子还有组织的实施了大规模的性暴力,甚至建立了一个“艾滋强奸小分队”:组织了一批患有艾滋病的胡图族民兵专门强暴图西族妇女。
加入队伍就能决定他人的生死
对很多人来说太有吸引力了
没有法律和道德约束,人性之恶尽情显露
(图:《卢旺达饭店》)▼
胡图族极端分子不但屠杀图西族,对于温和的胡图族人也展开了杀戮。哈比亚利马纳总统的大多数内阁成员在其遇难后几小时内,就被胡图族极端派民兵杀害,因为他们竟然想与卢旺达爱国阵线的图西族“蟑螂”分享权力。
《阿鲁沙协议》的签订是为了结束内战
毕竟胡图族的统治在频繁的挑战下支离破碎
(图:《卢旺达饭店》)▼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不愿被提及的一页之一,包括首都基加利在内的卢旺达大部分地区都被恐怖笼罩,一般认为这场屠杀至少造成80-100万人死亡:主要是图西族,但是也有大量同情图西族的胡图族人被杀害,还有少量的特瓦人也遭到无妄之灾。
屠杀导致大量难民无家可归
只能逃往温和派执政的区域或直接去邻国避难
(图:壹图网)▼
这场大屠杀持续了三个多月,直到1994年7月份卢旺达爱国阵线占领基加利后,才趋于结束。
大屠杀发生之后
面对这样的惨剧,人类社会的文明机制完全失灵。
刚刚遭受“黑鹰坠落”打击的美国选择回避这一问题。屠杀刚刚发生的时候,联合国驻卢旺达援助团派出10名比利时士兵(比利时部队是联合国驻卢旺达援助团的主力)去保护卢旺达女总理,但是胡图族民兵杀害了女总理和保护她的比利时维和士兵。
联合国及外国援助还是以保护外国人和政要为主
至于平民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图:《卢旺达饭店》)▼
恐惧的比利时人撤走了驻卢旺达的部队。比利时维和部队撤出后,联合国驻卢旺达援助团仅剩300余人,援助团负责人达莱尔准将请求联合国派兵增援,但是美国政府否决了这一请求,并且拒绝出动驻扎在附近的海军陆战队增援。
前期没能阻止局势的恶化
后期的难民营援助就显得颇为无力
(图:壹图网)▼
法国则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极其不光彩的作用,他们是胡图族极端派民兵“联攻派”的主要支持者。法国一直支持卢旺达胡图族政府并且训练联攻派民兵。甚至当卢旺达爱国阵线的部队打过来以后,法国甚至出动军队护送联攻派民兵西逃。大量的大屠杀肇事者——包括民兵头目和前政府高官至今仍躲在法国。
近些年来陆续有屠杀嫌犯被捕并引渡
但正是一些国家的庇护,让卢旺达的追逃之路极为坎坷
(图:voanews.com)▼
胡图族极端分子、联攻派民兵在向西逃进入扎伊尔(今刚果(金))后开始重组,持续威胁着卢旺达爱国阵线的安全,这使得卢旺达又卷入了被称为“非洲大战”的刚果冲突中。
令人欣慰的是,卢旺达爱国阵线上台后,并没有延续种族仇恨,而是大力促进种族和解,被奉为全球民族和解的典范。卢旺达政府宣布不再有胡图族和图西族,只有卢旺达人。
如果街上的人分作两个彼此仇恨的阵营
你很难想象这个国家能有什么发展和前途
(图:壹图网)▼
卡加梅总统领导卢旺达人弥合裂痕,发展经济,与中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该国生产的优质咖啡豆也开始借助电子商务系统销往中国和世界各地,中国则派农业专家帮助该国提升农业技术水平,甚至卢旺达政府军接受的都是全套解放军操典。
从前期的纵容屠杀转换到将国家发展放于首位
是卢旺达近些年稳定且能发展的基础
(图:shutterstock)▼
如今,卢旺达正在迅速从大屠杀的阴影中走出来,成为非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如今的卢旺达已经是一个风景迷人、社会稳定、治安良好的国家。
族群矛盾是一种敏感而特殊的矛盾,尤其是在面临外部力量挑唆的时候,族群矛盾极易成为更大冲突的导火索。
从卢旺达大屠杀中,人类应当吸取教训,牢记历史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铭记教训,让悲剧不再重演。
基加利种族灭绝纪念中心
(图:壹图网)▼
同时,请求原谅也不能仅仅做个姿态,而要拿出诚意。法国在非洲历史上有着极其不光彩的过往,不是几句轻巧的话就能弥补的,必须拿出勇气和真诚来赎罪。
猩猩听了都无语
(图:壹图网)▼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报:中非农业合作潜力巨大,2021-04-09,。
2.舒展. 卢旺达民族和解探究与思考[J]. 西亚非洲,2015(04):114-132.
3.刘海方.十周年后再析卢旺达“种族”大屠杀[J].西亚非洲,2004(03):34-38+80.
[4.英]凯文·希林顿著,赵俊译:《非洲通史》(第四版)[M],北京:九州出版社,2020年。
5.BBC News (III) (12 January 2010). "Hutus 'killed Rwanda President Juvenal Habyarimana'". London.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 June 2013..
6.Unrepresented Nations and Peoples Organization (UNPO) (25 March 2008). "Batwa". .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卢旺达饭店》剧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