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体育运动

【2008力帆足球俱乐部球员名单】激荡力帆30年(14):尤伯罗斯、万达足球王健林和力帆足球尹明善

激荡力帆30年(14):

尤伯罗斯、万达足球王健林和力帆足球尹明善

​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做大的“轰达”引来日本本田的阻击,相关部门的态度让商标“轰达SINO—HONGDA”注册未果,快速发展却面临着品牌被迫转型和打响品牌知名度的力帆不得不尽快做出正确的抉择。

在泛黄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理论沉入箱底的市场经济年代,如何打出品牌,如何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成了尹明善在注册“力帆”商标后思考的问题。

2000年8月19日,当传闻已久的“力帆收购寰岛红岩俱乐部”一事签字生效尘埃落定时整个中国足坛为了轰动,5580万元的收购费让媒体不约而同地惊呼:尹明善拎着钱箱杀进甲A足坛。

当行业人士对黑马力帆的此举评论说“这是一个异数”表示担忧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和由中国甲A劲旅“重庆隆鑫队”变成的“重庆力帆队”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不仅烧红中国足坛,也让力帆红透了半边天。

​在重庆一中求学期间担任过守门员的尹明善对攻防兼备的足球有着天然的感情。

在自己9岁时,第一次看到足球比赛的尹明善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东平队与重庆市府队的比赛中,队员们居然不用手就可以把球玩得那么好,玩得那么高超!

从此,尹明善对足球就非常热衷,甚至一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全国热火朝天的足球比赛自然吸引了尹明善的眼光。

不得不说明的情况是,当时全国几乎所有的足球俱乐部都在喊穷叫苦,特别是假球黑哨已将中国甲A赛场搞得污浊不堪,很少有企业愿意走进足球这一池浑水,原有的冠名足球队的企业也在想法选择撤退,曾投资大连万达足球队的王健林也就在这一年选择退出中国足球产业而感到庆幸。

在这样的大形势下,尹明善以5580万元巨资从寰岛集团手里买断重庆寰岛红岩俱乐部的所有权,并在接手后的当年10月拿出近9000万元资金投入到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这样的大手笔不得不需要足够的勇气。

​这样的做法也大大地刺激了媒体记者的神经,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来自全国的各路记者云集一片,将尹明善在发布会上所作的题为《黄金铸就的接力棒:沉重与光荣》的即兴发言咀嚼了一遍又一遍。

尹明善说:“从奥运会看,承办奥运会以前一直赔钱,直到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尤伯罗斯创造了赚钱的神话。足球是绝对的朝阳产业,我希望我能成为中国的尤伯罗斯。”

熟悉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史的人都应该知道美国人彼得·尤伯罗斯(Peter Ueberroth)在国际体育界的意义。

如果说1863年诞生于法国巴黎的皮埃尔·德·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复兴了奥林匹克精神,那么彼得·尤伯罗斯则创造了奥林匹克精神在现代社会得以发扬光大的支柱——商业化运营模式。

1937年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一个房产主家庭的尤伯罗斯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运输和旅游服务业发展,1974年他创办的第一旅游公司在四年后成长为北美第二大旅游公司,年收入超过2亿美元。

按说他本可以躺在自己创造的财富上享清福了,但他的成功让他成了别人眼中的猎物。

彼得·尤伯罗斯

​因为爱好体育,因为具有创建、发展和管理第一旅游公司这样的大型企业的经验,并精通全球公关事务,尤伯罗斯就被一家名为科恩—费里国际公司的体育经纪公司相中,游说他参与竞争1980年至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的职位。

年富力强,加上美国人爱冒险的天性让他蠢蠢欲动,并最终以商业上的独特思路脱颖而出。

当组委会宣布这项决定时,籍籍无名的尤伯罗斯让新闻记者们大吃一惊:这是来自何方的神圣?

众里寻他千百度的记者们查阅了十多年的《洛杉矶时报》才在一个很小的角落里发现只有一处提到了彼得·尤伯罗斯和他的旅游公司。

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前,举办奥运会就意味着亏本。

在此前的1972年德国慕尼黑市举行的第20届奥运会所欠下的债务在很长时间都未能还清;

1976年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的第21届奥运会耗资30亿美元,亏损10亿美元。巨额债务险些让蒙特利尔市政府破产,以至于这座城市的人民在此后的十多年时间里都在偿还这笔承重的债;

1980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22届奥运会耗资90多亿美元,亏损更是空前。

​鉴于举办奥运会给当时各个城市带来的巨大经济负担,各国政府对举办奥运会都敬而远之,以至于在1978年申办第23届奥运会时仅剩下美国洛杉矶这一座城市。

获得奥运会举办权的洛杉矶面临来自举办经费的挑战:洛杉矶市政府禁止动用公共基金,加利福尼亚州不准发行彩票,更不能与美国奥委会和慈善机构争抢捐款。

更重要的是,尤伯罗斯本人在此之前曾经投票反对把纳税人的款项用于奥运会众所周知。

尤伯罗斯成为第23届奥运会奥组委主席之初,因为担心付不起房租而没有人愿意租办公室给奥组委,尤伯罗斯不得不自掏腰包100美元为奥组委开了个账户。

仅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到当时尤伯罗斯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处境。

在捉襟见肘的财政支持面前,很多人看到的奥运会无钱可筹。但很多奇迹都是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诞生的,尤伯罗斯就是在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背景下给世界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

彼得·尤伯罗斯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尤伯罗斯给关注奥运会的人们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制造了至今都让世人津津乐道的好几项世界经典商业创意。

尤伯罗斯的商业创意之一是利用电视转播权招标,经过努力,尤伯罗斯将这届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卖出了3.6亿美元的高价。

包括在美国本土拍得到的2.8亿美元,在欧洲和亚洲分别拍得的2000万美元的收入,以及2000万美元的广告转播权转让费。

尤伯罗斯最让人惊叹的是第二个商业创意是把竞争机制引入赞助营销,为奥运会寻找最好的赞助商。在之前的上一届莫斯科奥运会有多达381家赞助商的赞助,但赞助费仅有900万美元。

精明的尤伯罗斯利用商家争当行业老大的心理,他别出心裁地规定赞助商的总数严格限制在30个以内,并规定每个行业通过竞标的方式只接受一家赞助商。

​如此一来,各个行业的厂商们为了能在举世瞩目的奥运会上露一下脸儿而纷纷举起标牌拼命地抬高赞助费而往里挤,30个行业里的内部竞争最终达到了尤伯罗斯想象中的最大限度地提高赞助价位的目的。

在竞争为最激烈的饮料行业,面对400万美元的底价和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公司,可口可乐公司以1260万美元的天价拔得软饮料独家赞助的头筹,以超出预计860万美元赞助费赢得尤伯罗斯的首肯。

在影像行业,日本富士公司以700万美元的高价赞助费将只肯出价100万美元的柯达公司远远地抛在了脑后……

如此下来,尤伯罗斯靠赞助就筹集了3.85亿美元的巨款,仅可口可乐一家公司的赞助费就比上一届奥运会900万美元的赞助费还要多。

尤伯罗斯的第三个商业创意是拍卖奥运火炬传递权,让与商家无丝毫联系的火炬传递也成了尤伯罗斯的“印钞机”。

由于此前的奥运会火炬手都是杰出运动员和社会名人担当,成为火炬手将给他们带来无比的自豪感,尤伯罗斯却用商业眼光,将只有名人才能拥有的这份殊荣让普通人也有机会得到。

他大胆地提出以开价3000美元一公里的价格拍卖美国境内奥运火炬传递路线的所有里程,而火炬传递的应征要求也异常简单:只要身体好又愿意付钱的人都可以参加。

​能成为举世瞩目、令人自豪的奥运会火炬传递手,无疑让每一个人都跃跃欲试,不顾拥挤排着队去交钱。

正是成功利用了这一心理,尤伯罗斯为这届奥运会成功征得了4500万美元用于当地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活动推广。

在广开财路的同时,尤伯罗斯还全力压缩开支,充分利用已有体育设施,招募志愿人员为奥动会义务工作,节省每一分钱。

在以前,奥运会所需的庞大的服务人员需要很大一笔费用。

尤伯罗斯利用人们对体育的热情在市民中号召无偿服务,并成功地招募到四万名志愿服务人员为奥运会服务,而代价只不过是一份快餐和几张免费的奥运会门票。

精打细算的尤伯罗斯让本届奥运会的总收入达到8.19亿美元,总支出为5.69亿美元,净盈利达到2.5亿美元。

与此同时,洛杉矶的旅馆、饭店、商店等服务机构额外收入高达35亿美元。当这一收支结果向社会公布时,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为之轰动。

​在美国政府和洛杉矶市政府没有投入一分一厘的情况下,让历届都赔本的奥运会在此发生转折,成为近代奥运会恢复以来真正盈利的第一届奥运会,盈利高达2.5亿美元,这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

自此,人们记住了是尤伯罗斯改变了以往奥运会“赔本赚吆喝”的历史,是尤伯罗斯把奥运会变成了人见人爱的摇钱树。由于在本届奥运会上的卓越建树,引发奥运史上“商业革命”的尤伯罗斯被誉为奥运会的“商业之父”。

运用商业化的思维将体育当作一项产业来经营,尤伯罗斯的影响不仅限于奥运会。因商业革命思维带来的NBA、F1赛车、足球联赛等等商业化运作典范都深深地留下了尤伯罗斯的烙印。

也正是尤伯罗斯在世界体育界的影响力和号召力,2008年10月任职期满的70岁尤伯罗斯被美国奥委会“挽留”,让其担任“名誉会长”继续为美国奥委会工作两年,使芝加哥市顺畅申办2016年奥运会,同时也使美国奥委会的领导层得以平稳过渡。

关于作者: luda

无忧经验小编鲁达,内容侵删请Email至wohenlihai#qq.com(#改为@)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