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末,哥伦布的船队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到达美洲,此后西班牙和葡萄牙迫不及待地前往新大陆抢占殖民地。经过多年的争夺,拉美除巴西被葡萄牙占领外,大部地区都被西班牙所控制。
19世纪初的拉美独立战争后,多数南美国家脱离了宗主国赢得独立。因受殖民影响,除了巴西说葡萄牙语之外,多数国家都说西班牙语。
▲南美各地的官方语言
尽管拉美西语国家在语言上保持着一致,但各国的民族成分却不太一样。例如巴拉圭、哥伦比亚的多数人口以印欧混血种人为主,但阿根廷和乌拉圭的人口却以欧洲移民后裔为主,阿根廷和乌拉圭的欧洲移民后裔的比例更是接近90%。
▲南美各国的民族成分
但在阿根廷这个欧洲后裔的“大熔炉”,比例最高的族裔不是前宗主国西班牙族裔,而是意大利后裔。据统计,阿根廷4400万人口中,有近3000万有意大利血统,占阿根廷总人口的大约60%多,是该国的第一大族裔。
在阿根廷这个西班牙语国家,为什么第一大族裔是意大利裔?
一、躲避战乱而来
15世纪末开始,西班牙将美洲大部分地区占据。为方便管理,西班牙将美洲先后划分为新西班牙(1535年)、秘鲁(1542年)、新格拉纳达(1718年)和拉普拉塔(1776年)四大总督辖区。拉普拉塔总督的核心就是在今天的阿根廷。
▲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总督辖区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席卷了欧洲大陆。西班牙因站在反法同盟的阵营而一度被法国占领。加上法国大革命带来的自由思想和北美独立战争的影响,南美趁机爆发了轰轰烈烈的独立战争。
1810年,拉普拉塔总督区首府—布宜诺斯艾利斯爆发了反抗西班牙统治的五月革命,拉开了拉普拉塔反抗压迫的序幕。1816年,拉普拉塔宣布脱离西班牙独立,并把国名改成了阿根廷,以西班牙语为母语。
▲五月革命,总督辞职
在当时西班牙的四个总督辖区中,新西班牙所在的中北美是热带经济作物产区,秘鲁是贵金属黄金、白银的产区,这两地都是西班牙殖民者重点开发的区域。然而拉普拉塔因纬度较高,不适合热带经济作物生长,且缺乏西班牙觊觎的黄金资源,因此并不是他们重点开发的区域,殖民时期移民到该处的人口甚少。
在当时,意大利追求独立和统一的命运,跟阿根廷有很多相似点。自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灭亡后,亚平宁半岛便陷入了长期的争夺。直到19世纪初,意大利依然保持着四分五裂的状态。境内多个公国、王国林立,还一度被外国势力占据。罗马所在地为教皇国的领地,意大利东北部被奥地利占领。
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展开,意大利地区的生产力得到巨大提升,但政治上的分裂成了经济发展的桎梏,也带动了民族主义的兴起。要求意大利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的声音日益高涨。
▲独立战争前,四分五裂的意大利
1848年,一场轰轰烈烈的统一运动在西西里岛展开,即第一次意大利统一战争。追求统一的人民面临着来自各王国和公国的压力以及外部势力干涉的被动局面。在奥地利军队和意大利各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第一次统一战争以失败告终。
此后,在西北部的撒丁王国带领下,1859年第二次统一战争展开。吸取第一次的失利教训,撒丁王国采取了各个击破的方式,并联合法国同奥地利作战,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与奥地利交战,就意味着北方长期成为了作战的前沿阵地。为躲避战乱和外国势力的迫害,部分意大利人逃离故土,来到了新大陆。
▲1849年被奥地利打击的威尼斯教堂
其中,远离欧洲的战乱地带的阿根廷人口较少,当地在独立之初迫切需要劳动力进行大规模开发。阿根廷成为了众多意大利北方人逃避战乱和压迫的首选。
二、经济红利带来的大批移民
统一了北部地区之后,意大利随后借助普奥和普法战争之机,将奥地利和法国势力彻底赶出亚平宁半岛。最终在1870年,意大利完成了统一。
然而统一的意大利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困境。工业革命的展开尽管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但意大利国内又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困境,反过来又制约了工业的发展。
意大利国土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这对于农业的展开极其不利。尤其是南方地区,不仅平原面积狭小,且该地区自中世纪以来就形成了封建庄园经济,土地是王公贵族的私有财富。统一之后,封建庄园经济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留,不少农民依旧没有分配到土地。
▲统一后,北方平原优势使其经济发展较快,而南方山地多阻碍了发展
此外,与英法等殖民大国相比,意大利直到19世纪80年代末才在东非占得少部分殖民地。国内资源有限和殖民地匮乏的双重作用下,意大利很难获取市场和原料产地。
工农业发展的劣势,使得统一后的意大利相对贫困,人民生活水平不高。尤其是南方地区贫困问题更加严重。外出移民寻找工作机会成为了当时很多意大利南方人改善生活的重要途径。
19世纪80年代开始,大批意大利人,尤其是贫困的南方人选择了离开故乡,前往世界各地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在当时,蒸蒸日上的美国和潜力巨大的阿根廷,成为了意大利人移民的重要选择。
▲1896年意大利为数不多的东非殖民地
在西班牙殖民时期,阿根廷所在的拉普拉塔总督区备受冷落,发展缓慢。但是独立后的阿根廷却凭借自然条件的优势,一跃成为当时世界上的经济强国。
阿根廷的核心地带—拉普拉塔平原(潘帕斯草原)地区气候温润,降水充沛,土壤肥沃,地广人稀,极其适合种植业的开展。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了当地种植业和畜牧业的发展,阿根廷成为了世界重要的农牧业产品出口国。
19世纪末的欧美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发展带来了人口迅速增长,人们对于粮食和肉类的需求也随之激增。阿根廷恰恰是主要农牧产品的重要供应地。
▲殖民时期被冷落,阿根廷的平原优势没能充分发挥
当时冷冻技术发展使得阿根廷和欧洲遥远的距离不再是一个问题,阿根廷肉类畅销欧洲。依靠强大农牧业,阿根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度跃居成为世界经济十强国家。
面积广阔、资源丰富、经济发达的阿根廷对于当时生活在底层的众多意大利人来说简直是天堂。因此当时很多意大利人(尤其是南方人)愿意移民阿根廷谋生甚至寻求财富。
阿根廷尽管在高速发展,但与之不匹配的是当地的人口短缺。到19世纪70年代,阿根廷全国的人口只有一百多万。为了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阿根廷政府采取了几乎无门槛的鼓励移民政策。
与之契合的是,欧洲当时经济也呈现了快速发展的态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地矛盾更加尖锐。外出寻找新的土地成为了众多欧洲人的选择。阿根廷鼓励移民的政策和欧洲人的想法不谋而合。移民政策一出,大批欧洲人前往阿根廷。意大利就成为了移民的主力军。
▲1880年-1929年意大利移民阿根廷的人数和南北方占比
从1880年到1930年几十年的时间里,大约有近200万意大利人移民来到阿根廷。这一比重占了阿根廷接收移民的一半。
意大利人口的大批涌入逐渐改变了阿根廷的人口结构。从第一批战争移民到第二批经济移民,经过多年的繁衍生息,意大利后裔人口数量逐渐取代了阿根廷原宗主国西班牙后裔,成了阿根廷的第一大族裔。
▲1914年各地意大利出生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三、碰撞又交融的文化
从初登阿根廷到融入阿根廷的生活,意大利人在这片土地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最初来到阿根廷的意大利移民往往作为最低廉的劳动力存在。修筑铁路、盖房子、给过往的船只刷漆上色,这一系列体力活,都有意大利移民的身影。除了生存和适应问题,他们还面临着语言问题。阿根廷是一个西班牙语国家,意大利移民如何接受西班牙语并融入到阿根廷社会,是一个核心问题。
▲在阿根廷的意大利文化
他们之所以能够快速融入到阿根廷社会,得益于意大利语在南北方言上有着差异。早期移民到阿根廷的意大利人主要来自北方。意大利统一后,第二波移民主要以南意大利人为主。南北方言的差异使得双方很难达成一致。
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同属罗曼语族,彼此之间的相似度非常高,意大利移民掌握西班牙语的难度并不大。
除此之外,阿根廷政府“教育国有化”的措施更是为意大利移民学习西班牙语,融入阿根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阿根廷庆祝意大利节日的人们
为了维护西班牙语的地位以增强对阿根廷的国家认同感。从1888年起,阿根廷先是将私立学校(当时许多意大利语学校为私立)的教师任用权收归国有,随后加大财政投入,扶持以西班牙语为教学模式的学校,以此强化西班牙语的地位。
意大利语南北方言的差异,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的天然相似度,加上当地政府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移民很快就融入到了阿根廷的社会环境,逐渐改说西班牙语,对阿根廷的国家认同进一步加深。
尽管阿根廷的人口以意大利裔为主,但西班牙语地位的地位依旧稳固。不过,大量意大利移民带来的文化,依然在阿根廷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很多意大利语词汇存在于阿根廷的俚语当中。
▲梵蒂冈教皇方济各也是意大利裔阿根廷人
经过几代人的生息繁衍,不仅数量上占优,在阿根廷社会的各个领域,意大利后裔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领域,人造心脏的发明者多明戈·利奥塔;体育领域的梅西、萨内蒂、巴蒂斯图塔、马斯切拉诺等球星都是意大利后裔。而意大利在体育领域的归化球员,也有许多来自阿根廷。
意大利裔在阿根廷发展壮大的同时,他们也作为桥梁,把阿根廷和意大利两国紧密联系在一起。1973年,意大利和阿根廷政府签署了承认“双重国籍”的协定,这正是两国关系的真实写照。
长期作者|雄鹰
责任编辑|Thomas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