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赛季欧冠开赛以来战略定先手的最好案例,莫过于半决赛巴塞罗那三球大胜利物浦。
都说“自古大赛无名局”,利物浦作客巴塞罗那,战略上始终主动,含金量极高,但战术上就未必了。
红军最大的问题是三个——如果主教练排兵布阵不算在内的话,是两个。其实三个问题当中的两个都和克洛普有直接关系。不过,主教练确定首发阵容和战术打法都有他的充足理由,定下大基调之后,剩下的一个是场上球员的应变,一个是自己的换人调整。红军在诺坎普占尽场面,最终被巴萨三球击败,算是尽力局,无可奈何。
三大问题首当其冲是中锋没用菲尔米诺。他有伤在身,克洛普还要考虑和曼城的英超争冠,所以用维纳尔杜姆打伪中锋,红军的“乱跑流”在诺坎普大打折扣。克洛普的解释是:“菲尔米诺想上场比赛,队医也跟我说‘可以’。但你必须确保——我不确定他能否坚持90分钟的比赛。”
在战术上的直接影响就是中路进攻无人回撤组织,中路向两个肋部和边路的衔接和串联效率低下。红军在巴萨禁区前的进攻节奏单一、也缺少极具威胁和多变的突破分球。
这是利物浦上半场以高位逼抢展开对攻、下半场开场后围攻巴萨长达25分钟,却始终无法破门的直接原因。
必须承认,用维纳尔杜姆首发打中锋是极为高明的战术。克洛普针对布斯克茨的限制,已经做到了战术变化的极致。维纳尔杜姆的跑动能力、在巴萨三十米区域的对位防守质量,直接冻结了布斯克茨,导致巴萨的守转攻出现两个巨大变化:
1.边路传递缺乏足够的中路衔接,为了确保对球权的控制,梅西不得不回撤更多的距离来接球。而拉基蒂奇和布斯克茨必须轮流回撤,抵挡红军的高位逼抢。
2.加强前场高位逼抢之后,致使巴萨向前传递的线路变长,找库蒂尼奥和梅西变得更困难,更利于利物浦中场断球反击。
这两个变化足以降低巴萨的进攻效率,梅西只能增加回撤的深度、过人和突破的次数以及距离,来牵制利物浦的防守力量。这不单是累,还极大增加了巴萨中场运转的难度。
不论梅西出现在哪里,整个球队的进攻组织最终要围绕他来进行,包括有球侧和无球侧的运转。只要梅西不出现在中路,巴塞罗那推进的障碍就出现了——无人能和他立刻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发生传跑的化学反应。在以前,哈维、伊涅斯塔如日中天的时候,这个场面基本不会存在
但梅西毕竟是梅西,消耗再大,还是用两个进球怼翻了红军。
其次,戈麦斯打右后卫,上半场开场10分钟之后问题特别大,凯塔因伤下场,红军在肋部的防守强度和持球能力进一步被弱化,法比尼奥顾着盯防梅西,萨拉赫对右路的回防又不力,戈麦斯所在区域直接成为巴萨主攻的重灾区,只不过库蒂尼奥状态平平,戈麦斯才得以保有颜面。巴萨三个进球当中的两个都在他的防区策动,几乎直接爆掉了利物浦的右路。
克洛普一直不做调整,值得商榷之处就在这里。就算场面和内容双双占优,但巴萨重拳猛轰戈麦斯一侧是所有人看得见的,要么变阵,要么换人+变阵,但这两种情况都没发生。
比赛打了60分钟,利物浦只开花不结果,我一度以为阿诺德会换下戈麦斯。或者菲尔米诺换下戈麦斯,维纳尔杜姆拉回来打前卫,米尔纳回到边后卫位置上(2016~2017赛季的12月,米尔纳在右后卫的位置上出现过),结果并没有,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第三,克洛普始终不变阵其实依据挺充分,就算首发没有菲尔米诺,萨拉赫和马内踏踏实实在两个肋部不断施压,效果拔群。左路加上一个无处不在的米尔纳跟进,还有罗伯森助攻;右路是维纳尔杜姆和凯塔轮流接应,巴萨无论罗贝托还是阿尔巴,对萨拉赫和马内的单兵突破完全没法限制,整个巴萨要用一条半的防线(整条后卫线+三名后腰)去防守肋部进攻的演变,场面失势明显,却一直不丢球。
反观利物浦的三个丢球,都是主教练没有想到的位置——中路。除了梅西的任意球,前两个进球都和范迪克有直接关系。英超第一后卫只一场比赛就被苏亚雷斯和梅西打得“现了原形”,这还是球队大占优势的前提下。
所以第三点“得势不得分”是克洛普的高明之处,同时也是巴尔韦德的高明之处。
战略层面上,巴尔韦德本场比赛的用兵,是本赛季执教才华的集中体现。最杰出的一招就是4-3-3变阵4-4-2和4-2-3-1,祭出比达尔首发打中场,和布斯克茨、拉基蒂奇轮流换位,以三后腰配置,彻底提升巴萨前卫线抗冲击能力和比赛容错率。要不是这一招,巴萨真的扛不住利物浦的冲击。whoscored给比达尔评7.3分,真的太低。
莫西干猛男首发,起到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1.策动第一个进球,这个不说了,简单明了。战术连锁反应从第二点说起。
2.由于布教授被针对,利物浦高位逼抢和巴萨硬碰硬,布斯克茨不得不在守转攻一开始,回到后卫线很近的位置接球,远离维纳尔杜姆,以确保传球和控球的稳定性。
3.布斯克茨靠近后卫线,意味着他离库蒂尼奥、梅西的距离变长,向前传球缺少衔接;如果他往前压,确保中路出球顺畅,拉基蒂奇就要后撤,接近后卫线去接球。这两人的最大弱点很相似,跑动强度低,持球摆脱能力不足,丢球之后/攻转守瞬间防守强度差,于是比达尔本场比赛就成为了强力补锅选手。
4.当布斯克茨/拉基蒂奇无法直接向前传球,比达尔成为很稳定的持球点,他可以转移可以回传,有向前传球的能力,也能持球待援。上半场打右前卫时,他可以接应罗贝托,下半场打左前卫(巴尔韦德对他的使用是细到了时间段),他可以争下巴萨后场大脚解围出来的头球——包括特尔施特根传出来的高球——为中场整理防线争取时间,还能在反击时后插上,在左肋接应梅西传球。
[32岁简直碉堡了]
5.一旦布斯克茨往前作为组织推进的枢纽,或者压上配合梅西等人高位逼抢,比达尔和拉基蒂奇可以在他身后立刻形成双后腰,确保后卫线不被红军“非洲双煞”直接侵彻。有一点非常重要,只要布斯克茨和拉基蒂奇靠近左路去防守萨拉赫,比达尔作为后腰补位协防,大大压低了“马内与萨拉赫同时侵彻巴萨肋部”的可能。
6.比达尔的奔跑能力可以强化巴萨肋部、中路的防守到位率,这是利物浦本场比赛几乎看不到局部配合时传身后球的最大原因。
7.强悍的单兵能力使得比达尔他在肋部防守/补位时,赢下一对一。他化解了马内持球单打带来的威胁。
8.防守战术安排上,只要比达尔来到中路,布斯克茨来到左路,梅西就会回撤到中路,利物浦肯定要出一个人盯防他(法比尼奥),于是削弱了红军中前卫拿球快速转移到另一边的可能。这是精心演练过的防守站位,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布斯克茨和拉基蒂奇,在得球后迅速将守转攻的效果释放到最大。
9.巴尔韦德祭出比达尔,就是为了兑掉菲尔米诺。结果菲尔米诺没首发,放大了比达尔首发的防守效果,巴萨节节抵抗,防线看上去风雨飘摇,却只给了利物浦一次打中门柱的黄金机会。
10.大胡子的威慑力。巴萨此役在场上有四名“胡子”:梅大胡子、苏大胡子左右了比赛结果;比大胡子和皮小胡子决定了防守质量。
拜比达尔所赐,皮主席全程没有一次在中路落单,直接面对对方的攻击手。估计他一定会觉得比赛很不刺激(至少不如6:1降服大巴黎那场那么刺激)。
巴塞罗那“三后腰”的热点图让人叹为观止,让出两个边路的主队三后腰,活跃跑位(绿色块)遍布本方半场到禁区弧顶,只留下大禁区右肋,三十米区域中段的中路则寸土不让,高烈度跑位的黄色块说明争夺异常激烈。
利物浦三前锋的热点图同样夸张,萨拉赫在维纳尔杜姆的帮助下,一直活跃在巴萨的左边路、左肋、禁区前沿。相比之下,马内在左路的存在感稍弱,还是要归功于比达尔。
再加一个米尔纳——四个人的奔跑强度,把巴萨三十米区域围得水泄不通,克洛普从执教多特蒙德开始,就强调跑动获得主动权,这场比赛的前70分钟,利物浦就是靠跑动,和巴萨分庭抗礼,控球率一直占优。
如果欧冠超一流强队从今年开始改朝换代,利物浦绝对算在新晋名单内。
下面通过比赛截图多讲一点细节。
巴萨早早就摆出了4-4-2的防守阵容,而且这个阵容在塞梅多上场前,对马内和米尔纳一侧始终没有更好的方法,只能靠比达尔、罗贝托生扛,最激烈的时候连梅西都回来防守。这个后面有截图。
2分06秒,巴萨就祭出高位逼抢,局部四抢四,强调到位率和一致性。利物浦的高位逼抢一致性稍差,但奔跑强度没得说。
红军一开始就铁了心和巴萨互爆,在大半个对方后场的范围内五抢五,于是特尔施特根只能起高球找边路的罗贝托,这场比赛他超过6次起高球找阿尔巴、比达尔、罗贝托,但利物浦真的太能跑,等得巴萨球员停下球来,对手也几乎快贴上来了。
利物浦进攻依然是4-3-3,这个阵型很容易看出防守梅西出现的瑕疵。梅西的确突破过人次数太多距离过长,但他拿球提速的时候,多数处于三中场覆盖薄弱的区域,或者前卫线和后卫线之间的真空地带,范迪克、马蒂普只要没有盯人,就不敢上前拦截,而法比尼奥、凯塔、米尔纳不得不奋力回追,还要协防补位,这一来前卫线和后卫线的体能消耗非常大。
罗贝托助攻到中场,马内就会回撤。利物浦阵型变成4-4-2。此时巴萨进攻落位是3-4-1-2,梅西依然游弋在“城乡结合部”,前面是范迪克盯着苏亚雷斯。
这里要注意的是布斯克茨、拉基蒂奇和梅西的站位,特别是布斯克茨,他就是被针对得太多了,才回到后卫线控球,距离拉基蒂奇和梅西都很远。
第一个进球,比达尔转移的瞬间,利物浦是4-5-1站位,梅西和库蒂尼奥都在左肋一带,红军随后的回收站位其实没有问题,防守的锅不能丢给被换上场的亨德森。
阿尔巴传身后之前,亨德森的站位真心没明显的问题。法比尼奥中路防住了梅西,大禁区内是马蒂普和范迪克二防一,马蒂普在龅牙苏插上之前还看了他一眼,这个在录像回放里体现得很清楚。
只有这么一条传球线路,苏亚雷斯敢跑阿尔巴敢传,前者干脆一个“丢沙包”动作把自己整个甩了出去蹭前点,范迪克面对龅牙苏的跑位,完全连跟跑的意识都没有——整个禁区里攻防配比已经一目了然,用得着这么掉以轻心嘛?
正侧方机位给的角度会更好一些。
阿尔巴不往前传,就只能回传了,而苏亚雷斯的启动,指望马蒂普是不现实的,两名中前卫包夹一名中锋,前点负责断传中,后点负责盯人,偏偏范迪克就佛系了(给个死胖子把这么笨重的身体丢出去还进球了也是只能服气的)。
罗伯森和米尔纳两个人在巴萨右边路吸引了四名防守队员——包括梅西在内。而且防守态势是皮克拉出来,罗贝托协防,布斯克茨补皮克的位置盯防马内。这就是之前说到的,梅西拿不到球,边路又吃紧,只能自己回来断球往前带。他拿球以后谁来接应,没有哈维和伊涅斯塔,布斯克茨又要去盯人,出现的问题就很难解决。
然后梅西甩开了膀子自己过人,已经反映出巴萨在右路防守吃力到什么程度。这一侧守转攻的流畅度肯定比不上宇宙队全盛时期,反过来也能看出利物浦的奔跑和反强有多么凶狠。
52分08秒开始,5秒钟内巴萨先后在4-4-2和4-2-3-1之间切换,这个细节,就是从布斯克茨压上盯防法比尼奥开始变化。
看到法比尼奥被布斯克茨盯防,利物浦防线后退,试图通过拉开长度化解巴萨的高位逼抢。这次攻防态势下,比达尔和拉基蒂奇呈双后腰站位。
下半场前25分钟,巴萨几次调整阵容,不但被利物浦化解,还被压制得非常狼狈。这个时段,马内和萨拉赫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边路突入禁区,射门角度小,顶着贴身防守,寻找队友配合很困难。
要么内切射门,遭遇茫茫人海前追后堵。
菲尔米诺不在场上,利物浦的进攻完全没有变化可言。要赌一个客场进球,有压制是不够的,渣叔因为折了凯塔,不敢激进求变,很耐人寻味。
56分47秒,红军五打六反击的局面下,萨拉赫面对布斯克茨防守轻易摆脱,还把布教授晃得翻倒在地,的确能力“甚强”,可是中路跟进的队友全部在一条直线上,跟进一点层次都没有……
这张图不但能看出菲尔米诺的战术价值在哪里,还能看出比达尔出任后腰的价值在哪里。
62分53秒,真·梅西中路拿球反击的时候,红军的防守是这样的。
这才是梅西。
可惜比达尔传球心切……
梅西扩大比分的进球,除了戈麦斯没盯苏亚雷斯是致命失误,范迪克作为中后卫,在攻转守过程中犯下了防守的致命失误。
74分18秒,罗伯森右路大脚解围,被巴萨争顶下来,然后转到中路,布斯克茨得球。此时范迪克从左路大禁区角上跑过来盯防梅西,就在这一秒的瞬间,他突然站住不动,任由梅西回撤。
这根本就是自杀行为——局面不能再清楚了,三中场防守落位没有形成,空当特别大,而巴萨前场三人都有后卫进行对位盯防。既然盯人就要盯到底,给布斯克茨直传过来梅西形成转身,拉都拉不及,还不如直接如影随形,必要的时候战术犯规。
很难想象,范迪克站在原地摊手,任由梅西走开至少三米,接布斯克茨直传,转身提速直接逼迫球门。然后苏亚雷斯空位大腿攻门打在横梁上弹回,梅西跟进补射得手,整个过程中范迪克完全没意识到梅西从身后插上断球并打空门。
可以再多看一次,梅西从范迪克身后跑上来直到胸部停球、捅进空门,跑了至少15米,而范迪克一直在散步。也许他有足够的理由责怪马蒂普和米尔纳为什么不盯住梅西,然而他和马蒂普、米尔纳一样,都被梅西的弧形跑位甩开了。
比赛之前我看过某媒体给出的内容,原文是这样的:
范迪克(当选PFA英超年度最佳)在过去45场英超比赛都没有被对手过掉。从17/18赛季至今,有且只有两名球员在英超成功突破过范迪克。这两名球员分别是拉卡泽特和梅里诺(前纽卡球员)。其中梅里诺是范迪克加盟利物浦至今,唯一一位过掉他的球员。
还好范迪克不在西甲。不然他一定会怀疑自己的人生。
巴尔韦德在战术积累和针对性方面,和克洛普堪称势均力敌——不仅是比达尔的才堪大用,拥有了梅西的巴塞罗那,比赛质量、容错率比利物浦好实在太多,也没什么人会在防守时突然短路。
超过30米的盘带和突破,梅西的确在冲刺强度方面衰退很厉害,这是年龄增大使然,无人可以抵挡。全场比赛他有超过4次被多人夹击断球,然而教红军两条防线做人,他也只用了7分钟。
如果英超联赛冠军归属已经明确,克洛普也许不会如此瞻前顾后,尽管渣叔已经做得足够好。
[有了小德容,梅西回撤的次数就更少了]